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茎直黄芪化学成分与疯草苦马豆素动态变化规律

作 者: 刘忠艳
导 师: 赵宝玉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临床兽医学
关键词: 茎直黄芪 疯草 化学成分 苦马豆素含量 气相色谱
分类号: S859.8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茎直黄芪(Astragalus strictus Grah ex Benth)属豆科黄芪属植物,广泛分布于西藏南部各地,是我国疯草类植物的主要优势种之一。1990年,赵宝玉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及山羊毒性试验,证明茎直黄芪主要毒性成分是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苦马豆素。之后王建军通过对其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化学成分研究,从中也提取得到苦马豆素单体和同一类生物碱-斑荚素,但对其它部位没有进行研究。疯草中苦马豆素的含量水平直接反应了疯草植物体毒性的大小,研究其影响因素,对疯草防除具有指导性意义。本试验通过TLC色谱分析技术,对茎直黄芪化学成分及吲哚里西啶生物碱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采用柱色谱等常规化合物分离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同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茎直黄芪及我国其它主要疯草中苦马豆素含量进行测定,以分析其随疯草种类、地域、生长时期、部位等的变化规律。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茎直黄芪化学成分TLC分析采用TLC色谱分析技术,并借助平面色谱定量分析软件对茎直黄芪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茎直黄芪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最佳展开体系分别为V(石油醚):V(丙酮)=7:3、V(氯仿): V(无水乙醇)=7:1和V(氯仿):V(甲醇)=7:3。在各自最佳展开体系下,石油醚部位Rf>0.5极性较小的化学成分相对含量达到58.04%,乙酸乙酯部位达到52.50%,氯仿部位Rf<0.5极性较大的化学成分相对含量达到87.63%。2茎直黄芪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TLC专项分析采用TLC色谱分析技术,并借助平面色谱定量分析软件对茎直黄芪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进行专项分析,结果表明,茎直黄芪部位至少含有8种生物碱,其中包括苦马豆素在内的四种生物碱相对含量超过90%;乙酸乙酯部位至少含有6种生物碱,其中有三种生物碱相对含量达到81.91%。3茎直黄芪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采用柱色谱等常规化合物分离技术,从茎直黄芪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3种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以及光谱特征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胡萝卜苷;从茎直黄芪氯仿部位分离得到2种化合物,其中一种根据理化性质即与标准品对照鉴定为胡萝卜苷,另一种初步分析为油脂类化合物。所有鉴定出的2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4疯草中苦马豆素动态含量变化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植物中苦马豆素含量的方法,样品用量1 g,提取溶媒为无水乙醇,按质量体积1:10加入,超声协助提取5次,每次2 h,总浸膏经1 N HCl完全溶解后,离心,上清液经正丁醇萃取除去杂质至正丁醇液无色止,再经10% NaOH溶液调节pH至9~10后离心,上清液用正丁醇萃取8次,合并后挥干溶剂得到正丁醇部分,吡啶超声协助溶解5次,每次40μL。取50μL吡啶溶液加入20μL硅烷化试剂,混匀后静置,作用20 min~40 min后取2μL进样测定。通过以上建立的测定方法,对140份样品苦马豆素含量进行测定表明,不同种类疯草中苦马豆素含量甘肃棘豆>急弯棘豆>茎直黄芪>小花棘豆>变异黄芪>哈密黄芪。不同区域疯草中小花棘豆和急弯棘豆苦马豆素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甘肃棘豆苦马豆素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疯草中苦马豆素含量花期>花果期>果期>花前期。不同生长部位中苦马豆素含量也有差别,分别是花>荚果>叶>根>茎。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前言  12-13
第一章 国内外疯草及动物疯草中毒病的研究进展  13-28
  1.1 疯草的定义  13-14
  1.2 疯草的生态学研究  14-20
    1.2.1 疯草的种类和分布  14-15
    1.2.2 疯草的生物学特性  15-20
    1.2.3 疯草生长的影响因素  20
  1.3 疯草的中毒学研究  20-24
    1.3.1 疯草引起的中毒症状  20-22
    1.3.2 疯草中毒引起的病理变化  22
    1.3.3 疯草引起的血液学变化  22-23
    1.3.4 疯草中毒病的诊断  23
    1.3.5 疯草中毒病的治疗  23-24
  1.4 疯草的毒理学研究  24-25
    1.4.1 硒  24
    1.4.2 硝基类化合物  24-25
    1.4.3 苦马豆素  25
  1.5 疯草危害的治理  25-27
    1.5.1 科学认识疯草  25-26
    1.5.2 疯草的防除措施  26-27
    1.5.3 动物疯草中毒的预防措施  27
  1.6 疯草研究展望  27-28
第二章 国内外苦马豆素的研究  28-44
  2.1 苦马豆素的来源  28-32
    2.1.1 苦马豆素的植物来源  28-29
    2.1.2 苦马豆素的生物合成  29-31
    2.1.3 苦马豆素的人工合成  31-32
  2.2 苦马豆素理化特性  32-33
    2.2.1 苦马豆素的理化性质  32
    2.2.2 苦马豆素的波谱特性  32-33
  2.3 苦马豆素的检测  33-38
    2.3.1 薄层色谱法(TLC)  34-35
    2.3.2 气相色谱法(GC)  35
    2.3.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35-36
    2.3.4 α-甘露糖苷酶活性抑制分析法(α-Mannosidase inhibition assay)  36-37
    2.3.5 其他方法  37-38
  2.4 苦马豆素的毒性  38-41
    2.4.1 苦马豆素代谢动力学  38
    2.4.2 苦马豆素引起的亚临床、临床变化  38-39
    2.4.3 苦马豆素引起的病理变化  39
    2.4.4 苦马豆素毒性作用的机制  39-41
  2.5 苦马豆素的药用活性  41-43
    2.5.1 苦马豆素抗肿瘤活性  41-42
    2.5.2 苦马豆素免疫调节活性  42-43
  2.6 苦马豆素研究展望  43-44
第三章 茎直黄芪总浸膏提取及化学成分TLC 分析  44-58
  3.1 试验材料  44-45
    3.1.1 植物材料  44
    3.1.2 主要试剂  44
    3.1.3 主要仪器  44-45
  3.2 试验方法  45-47
    3.2.1 茎直黄芪化学成分提取  45
    3.2.2 茎直黄芪化学成分TLC 分析  45-47
  3.3 试验结果  47-54
    3.3.1 茎直黄芪化学成分提取  47
    3.3.2 茎直黄芪化学成分TLC 分析  47-54
  3.4 讨论  54-56
    3.4.1 茎直黄芪总浸膏的提取  54
    3.4.2 化学成分TLC 定性分析  54-55
    3.4.3 化学成分TLC 定量分析  55-56
    3.4.4 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专项定量分析  56
  3.5 小结  56-58
第四章 茎直黄芪化学成分分离与结构鉴定  58-66
  4.1 试验材料  58
    4.1.1 试验样品  58
    4.1.2 主要试剂  58
    4.1.3 主要仪器  58
  4.2 试验方法  58-60
    4.2.1 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分离  58-59
    4.2.2 氯仿部位化学成分分离  59
    4.2.3 分离化合物的纯度判定  59
    4.2.4 分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59-60
  4.3 试验结果  60-65
    4.3.1 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分离  60-61
    4.3.2 氯仿部位化合物分离  61-62
    4.3.3 分离化合物的纯度判定  62
    4.3.4 分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62-65
  4.4 讨论  65
  4.5 小结  65-66
第五章 我国主要疯草苦马豆素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66-83
  5.1 试验材料  66-67
    5.1.1 植物材料  66
    5.1.2 主要试剂  66
    5.1.3 主要仪器  66-67
  5.2 试验方法  67-69
    5.2.1 样品采集  67
    5.2.2 苦马豆素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67-69
    5.2.3 样品苦马豆素含量的测定  69
  5.3 试验结果  69-80
    5.3.1 样品采集  69-71
    5.3.2 苦马豆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71-74
    5.3.3 样品苦马豆素含量的测定  74-80
  5.4 讨论  80-81
    5.4.1 苦马豆素含量测定方法  80
    5.4.2 疯草威胁区域分布  80-81
    5.4.3 苦马豆素动态变化规律  81
    5.4.4 疯草防治的建议  81
  5.5 小结  81-83
结论  83-84
参考文献  84-93
附录Ⅰ有毒黄芪属、棘豆属植物的种类与分布  93-99
附录Ⅱ各化合物光谱图  99-100
致谢  100-101
作者简介  101

相似论文

  1. 松萝酸与依托红霉素致肝脏毒性的GC-MS代谢组学研究,R965
  2. 南海多室草苔虫和脆灯芯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R284
  3. 微波加热焚烧法处理沥青烟气的研究,X701
  4. 我国烤烟烟叶果胶、纤维素含量分布特点及对评吸品质的影响,S572
  5.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6.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7.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分布特点及与品质指标的关系,S572
  8. 固体碱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试验研究,TE667
  9. 烤烟密集烘烤关键工艺条件优化研究,TS44
  10. 不同移栽期的气候生态因素对烤烟品质及成熟烟叶组织结构的影响,S572
  11. 曲靖清香型烤烟风格形成的土壤因素和烟叶品质特点分析,S572
  12. 曲靖烟区气候因素的数量特征及区域划分,S572
  13. 芜菁子化学成分的基础研究,R284
  14. 羽裂莛子藨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15. 小桃儿七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16. 基质固相分散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分析中应用的研究,TS207.53
  17. 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酯类添加剂迁移行为的研究,TS206.4
  18. 汾酒发酵过程中香味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TS262.32
  19. 暗紫贝母药用有效成份提取工艺及化学成份的研究,TQ461
  20. 蔬菜中多类多农药残留的筛查检测方法的研究,S481.8
  21. 鲨鱼肝油中角鲨烯和烷氧基甘油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TS227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兽医药物学 > 兽医毒物学 > 兽医毒物各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