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临朐县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作 者: 孙秉明
导 师: 刘继芳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农村与区域发展
关键词: 临朐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开发与保护 发展体系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态旅游是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是被公认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解决了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配置问题,有助于实现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从基层旅游工作者的视角,应用生态旅游相关理论,结合实地踏查、专家咨询、典型案例分析、类比分析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临胸县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分析了临胸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发展机遇,提出了立足临朐县旅游环境实际、可操作性强的生态旅游发展战略思路和建议。同时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旅游的定义、内涵、分类理论。本文从生态旅游景观开发、旅游接待设施开发、生态旅游商品开发、生态旅游线路和市场开发、生态旅游文化开发、在保护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等不同方面对生态旅游开发内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临朐县生态旅游开发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并将生态旅游开发细化,提出了包含旅游发展六要素的生态旅游产品可持续发展体系。本文通过分析临朐县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对发展生态旅游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存在问题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全面研究,提出了打造齐鲁生态旅游第一县的目标。具体路线是根据临朐旅游资源的特点,应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按照一心、三带、五区的格局,重点打造沂山生态旅游区、山旺地质生态旅游区和巨洋湖生态旅游区,达到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目标。“灵气所钟,山水临朐”是本文确定的旅游形象主题。通过加强区域联合,实现优势互补,打造“鲁中风情逍遥之旅”精品旅游线路。确定了构建济南、青岛为核心的山东半岛都市群客源地市场,打造以长深高速与济青高速为框架的生态旅游十字架客源市场,打造淄博、东营、潍坊的后花园的市场营销战略,叫响“灵气所钟,山水临朐”生态旅游品牌。本文认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为取向,涉及旅游六要素的负责任的旅游活动。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协调、相得益彰的关系。贫困和落后是保护不了资源的,只讲保护,不讲发展,地方经济长期陷入贫困的窘境中,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难于保证,资源保护的经费无从来源,只能造成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为逐步解决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旅游地及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对临朐县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了要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产品开发,健全法制与弘扬生态文化的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16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1.2 国外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12-13
  1.3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13-14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6
第二章 生态旅游及其特点  16-23
  2.1 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内涵  16-17
  2.2 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  17-19
  2.3 生态旅游的特点  19-20
  2.4 生态旅游与常规旅游的区别  20-21
  2.5 发展生态旅游的原则  21-23
第三章 临朐县生态旅游状况分析  23-31
  3.1 生态旅游基础条件  23-25
  3.2 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25-26
  3.3 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6-28
  3.4 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8-31
第四章 临朐县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31-46
  4.1 发展目标定位  31
    4.1.1 区域总体定位  31
    4.1.2 产业定位  31
  4.2 发展内容体系  31-41
    4.2.1 生态旅游景观开发  32-33
    4.2.2 生态旅游接待设施开发  33-36
    4.2.3 生态旅游商品开发  36-37
    4.2.4 生态旅游线路产品设计和市场开发  37-38
    4.2.5 生态文化建设  38-39
    4.2.6 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保护  39-41
  4.3 重点建设项目  41-46
    4.3.1 沂山生态旅游区  41-43
    4.3.2 山旺地质生态旅游区  43-44
    4.3.3 巨洋湖生态旅游区  44-46
第五章 临朐生态旅游发展进一步建议  46-49
  5.1 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  46
  5.2 科学规划,保护与开发并重  46-47
  5.3 加强体制创新,拓宽融资渠道  47
  5.4 强化宣传推介,打造品牌形象  47-48
  5.5 强化环保意识,提高综合生态效益  48-49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49-51
参考文献  51-53
致谢  53-54
作者简历  54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研究,F592.7
  3.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4.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5.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6.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7.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8.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9.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0. 汾河源头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研究,F592.7;F205
  11.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12.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TV213.4
  13.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问题研究,F205;F299.2
  14. 南京近郊竹林生态旅游开发研究,F326.2;F205
  15. 我国生态旅游法律制度研究,F592.7
  16. 韶山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组合模式的景观规划与设计,F592.7
  17. 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G718.5
  18. 江西省绿色物流发展对策研究,F205;F224
  19. 低碳经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的发展向度,F205
  20. 新疆博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592.7
  21.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澳门建筑节能设计研究,TU201.5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