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再创造”教学法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研究

作 者: 王铮
导 师: 卢钦和;周超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学科教学
关键词: 数学概念 再创造 教学模式 实验研究
分类号: G63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数学概念是对一类数学现象的本质的反映,是学生解题时思维的核心,但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不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只注重结果的灌输,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降.荷兰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再创造”应贯串于数学教育的全过程.应将数学教育作为一个活动来加以分析.本文拟研究“再创造”教学法与数学概念教学相结合,即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应用“再创造”教学法.本文首先梳理了研究概念教学以及“再创造”教学法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分析法,结合数学教学论的理论和数学概念的基本特性,联系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的理论,分析了数学概念“再创造”的理论基础和实施的基本环节,结合实例分析在“再创造”课堂中所要遵循的原则,并从“再创造”的角度对高中概念进行分类.本文还通过访谈和测验的方法检验“再创造”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并通过一个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以及测试卷检测“再创造”教学模式和传统模式教学成绩的差异,表明“再创造”教学法在概念教学中确实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1章 绪论  7-9
  1 课题的提出  7-9
    1.1 数学概念的重要性  7
    1.2 传统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7
    1.3 数学概念学习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  7-9
第2章 研究综述  9-17
  2.1 数学概念学与教的研究成果  9-11
    2.1.1 奥苏伯尔的概念获得类型  9-10
    2.1.2 传统建构主义概念学习观  10
    2.1.3 杜宾斯基的APOS理论  10-11
  2.2 “再创造”教学理论的产生  11-13
    2.2.1 数学教育中的现实  11-12
    2.2.2 数学化  12
    2.2.3 再创造  12-13
  2.3 “再创造”教学理论的发展情况  13
  2.4 对“再创造”教学理论的研究  13-17
    2.4.1 “再创造”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13-14
    2.4.2 “再创造”教学的环节和流程  14-15
    2.4.3 创设“再创造”课堂学习的环境  15-16
    2.4.4 “再创造”教学中不同学生层次的设置  16-17
第3章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7-18
  3.1 文献分析法  17
  3.2 访谈调查法  17
  3.3 实验研究法  17-18
第4章 数学概念的再创造教学模式  18-34
  4.1 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再创造”的理论基础  18-21
    4.1.1 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再创造”的必要性  18-19
    4.1.2 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再创造”的可行性  19
    4.1.3 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再创造”的特点  19-20
    4.1.4 再创造角度的高中数学概念分类  20-21
  4.2 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再创造”的原则  21-24
    4.2.1 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21-22
    4.2.2 数学化原则  22-23
    4.2.3 最近发展区的原则  23-24
  4.3 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再创造”基本环节  24-26
    4.3.1 创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4
    4.3.2 营造民主氛围,给学生“再创造”的空间  24-25
    4.3.3 引导学生“再创造”,注重数学思想的应用  25-26
    4.3.4 概念的符号化  26
  4.4 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再创造”课堂实例  26-34
第5章 对“再创造”模式下教学效果的检验  34-38
  5.1 实验研究  34-37
    5.1.1 教学过程  34-36
    5.1.2 试卷成绩和结果分析  36-37
  5.2 访谈调查  37-38
第6章 对“再创造”教学模式的反思  38-42
  6.1 影响学生再创造的因素  38-39
    6.1.1 情景的创设  38
    6.1.2 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和数学能力  38-39
  6.2 实施“再创造”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及对教师的建议  39-40
  6.3 “再创造”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40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  40-42
    6.4.1 数学概念“再创造”教学与学习的有效性测量与评价  40
    6.4.2 针对不同的数学概念的“再创造”  40-42
参考文献  42-4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43-44
附录  44-46
  附录1 关于“再创造”教学法的调查问卷  44-45
  附录2 椭圆的定义测验卷  45-46
致谢  46

相似论文

  1.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TQ529.1
  2. 任务型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3. 高中函数教学研究与实践,G633.6
  4.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5.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6. 拓展训练引入初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验研究,G633.96
  7. 论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造性贡献,A841
  8.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9.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技术课“领会教学式的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G841
  10. 自主学习与高中语文(粤教版)现当代散文教学,G633.3
  11.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F426.92
  12. 烤烟叶片物理性能参数测定技术与设备试验研究,S572
  13. 人—环境匹配度对职员创造性的影响研究,B849
  14. 教育过程中的伦理问题研究,G40-059.1
  15. 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G40-057
  16. 基于脑的美术课堂中创造力培养研究,G633.955
  17. 服装设计开发流程管理与创造力关系研究,TS941.2-4
  18. 矿井回风流中瓦斯回收利用技术研究,TD712
  19. 基于感性价值创造的中国用户小家电设计研究,TM925.02
  20. 归芩合剂治疗大鼠阿霉素肾病的实验研究,R285.5
  21. 先秦人性论再探,B22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数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