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研究

作 者: 阎振宇
导 师: 王承亮;邸敏学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思潮 引领
分类号: D61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9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引领社会思潮,以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一重要贡献,对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推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确保社会主义祖国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一名科社专业的研究生,理应参与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我国当前社会思潮的特点和成因。首先,从概念界定入手,分别揭示了社会思潮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以及两者的同一性和差异性。从而在比较中更准确地把握社会思潮的定义,及其不同类型和共同特征、社会地位和作用。其次,在介绍社会思潮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我国当前社会思潮的主要特点,并就这三种热点思潮做了评点。再次,就当前我国社会思潮迅猛发展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第二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意义。首先,论述了多样性是我国当今社会思潮发展的显著特征、必然趋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其次,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涵上的丰富性、理论上的先进性和实践上的必要性等三个方面,论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最后,重点论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必然性,即一元化有赖于多样性,多样性离不开主旋律、多样性的统一是必然选择。第三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三个目标与原则。一是立足现实,综合创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即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和兼容并蓄统一起来。二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即做到先进性与群众性、“双百”方针与“二为”方向、尊重包容与批判引导等三个统一。三是坚持原则,批判借鉴,抵制错误和腐朽思潮影响,即做到斗争抵制与和平共处、堵塞抵制与疏导教育、批判抵制与借鉴吸收等三个结合。第四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一是深化理论研究是前提。为此,要深入研究引领主体、引领对象和引领工作,以增强引领的科学性和创造力、针对性和说服力、有效性和感召力。二是优化宣传教育是根本。为此,要突出重点,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人;占领阵地,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话语权;狠抓普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讲求实效,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三是硬化政工队伍是关键。为此,要建设理论创新队伍,占据引领的制高点;建设理论宣讲队伍,扩充引领的覆盖面;建设政治工作队伍,增强引领的渗透力。四是强化科学发展是保证。为此,要坚定不移地抓好第一要务,党的先进性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和坚持以人为本,以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合法性基础。只要抓好这项系统工程的建设,就一定会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性。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10-12
ABSTRACT  12-14
引言  14-15
第一章 当前我国社会思潮的特点及其成因  15-23
  1.1 社会思潮及其特征作用  15-17
    1.1.1 社会思潮与核心价值体系  15-16
    1.1.2 社会思潮的类型与特征  16-17
    1.1.3 社会思潮的地位和作用  17
  1.2 当前我国社会思潮的特点和热点  17-20
    1.2.1 社会思潮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7-19
    1.2.2 当前我国思潮的主要特点  19-20
    1.2.3 当前我国的热点思潮评点  20
  1.3 当前我国社会思潮迅猛发展的原因  20-23
    1.3.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领域发生深刻变化  21
    1.3.2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中西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21
    1.3.3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各种思想观念应运而生  21-23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意义  23-33
  2.1 社会思潮的多样性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和必然趋势  23-26
    2.1.1 多样性是我国当今社会思潮发展的显著特征  23-24
    2.1.2 多样性是我国当今社会思潮发展的必然趋势  24-25
    2.1.3 社会思潮多样性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25-26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6-29
    2.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上的丰富性  26-27
    2.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上的先进性  27-28
    2.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上的必要性  28-29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必然性  29-33
    2.3.1 一元化有赖于多样性  29-30
    2.3.2 多样性离不开主旋律  30-31
    2.3.3 多样性的统一是必然选择  31-33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目标与原则  33-40
  3.1 立足现实,综合创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33-35
    3.1.1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33-34
    3.1.2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解放思想统一起来  34-35
    3.1.3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兼容并蓄统一起来  35
  3.2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  35-37
    3.2.1 准确把握“一”与“多”,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  36
    3.2.2 正确对待“放”与“争”,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统一  36-37
    3.2.3 科学认识“异”与“同”,坚持尊重包容与批判引导的统一  37
  3.3 坚持原则,批判借鉴,抵制错误和腐朽思潮影响  37-40
    3.3.1 斗争抵制与和平共处相结合  38
    3.3.2 堵塞抵制与疏导教育相结合  38-39
    3.3.3 批判抵制与借鉴吸收相结合  39-40
第四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40-51
  4.1 深化理论研究是前提  40-43
    4.1.1 深入研究引领主体,增强引领的科学性和创造力  40-41
    4.1.2 深入研究引领对象,增强引领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41-42
    4.1.3 深入研究引领工作,增强引领的有效性和感召力  42-43
  4.2 优化宣传教育是根本  43-46
    4.2.1 突出重点,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人  43-44
    4.2.2 占领阵地,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话语权  44-45
    4.2.3 狠抓普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  45
    4.2.4 讲求实效,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  45-46
  4.3 硬化政工队伍建设是关键  46-48
    4.3.1 建设理论创新队伍,占据引领社会思潮的制高点  46-47
    4.3.2 建设理论宣讲队伍,扩充引领社会思潮的涉及面  47
    4.3.3 建设政治工作队伍,增强引领社会思潮的渗透力  47-48
  4.4 强化科学发展是保证  48-51
    4.4.1 坚定不移地抓好第一要务,不断提高党的执政绩效  48
    4.4.2 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作用  48-49
    4.4.3 坚定不移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49
    4.4.4 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解决民生问题  49-51
结论  51-52
参考文献  52-54
致谢  54-55
附录  55-56

相似论文

  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民思想教育问题研究,D422.62
  3.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师范生职业生涯辅导研究,G657.38
  4.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G641
  5.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公共行政精神重塑,D630
  6. 论唐律礼法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929
  7.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G641
  8.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普世价值教育研究,G641
  9.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D64
  10.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研究,D61
  1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研究,C912.67
  12. 新媒体视域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G641
  13. 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G645.5
  14. 相如文君戏简论,I207.3
  15.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研究,G641
  16.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价值导向作用研究,G647
  17. 西方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研究,G641
  18. 晚明江南地区妓女服饰研究,J523.5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研究,C912.67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的道德榜样教育,D648
  21. 农业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机制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