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对话、狂欢与主体间性

作 者: 翟婷婷
导 师: 姚纪纲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巴赫金 超语言学 对话 狂欢化 主体间性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巴赫金是20世纪前苏联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涉及到了文艺学、美学、诗学、语言学、符号学、哲学以及人类学等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我国对于巴赫金的研究是从上世纪80年代关于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的探讨开始的,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巴赫金的研究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他的核心思想“超语言学”、“对话”、“狂欢化”思想都有了深入的研究。但是他们更注重从文艺学、美学、诗学或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巴赫金,而从哲学的角度对巴赫金的思想进行研究的实为少数,其中对巴赫金与马克思的关系问题、对巴赫金交往思想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关系问题的研究更少。而本文就是从哲学的角度,通过对巴赫金交往思想的整体把握来分析它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联系与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巴赫金交往思想对于马克思交往理论发展的理论价值和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第一部分阐述了巴赫金交往思想的形成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巴赫金生活在俄罗斯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时代,他的学术生涯是在专制集权的统治下、在流放中度过的,但是他对学术的追求始终没有停止过,他在俄罗斯传统文化、新康德哲学、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多种思想中不断寻求对话,来建立和完善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第二部分阐述了巴赫金交往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超语言学”思想、“对话”思想和“狂欢化”思想。巴赫金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交往,并且这种交往是通过语言的交往来实现的,他在肯定人的差异性和平等性的基础上把人置于平等自由的交往关系中。他认为,对话是人的本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就意味着建立相互关系,我为他人存在,他人为我存在,并最终以追求人与人之间平等、自由的狂欢式交往为目的。第三部分在比较分析巴赫金和马克思交往思想的基础上,阐述了巴赫金对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巴赫金交往思想存在的局限性。尽管巴赫金的交往思想自身存在着局限性,但是他对于对话的强调、主体间性的发挥和生活世界的重视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交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对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有着可借鉴的理论价值,同样他的对话交往的思想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9
ABSTRACT  9-10
引言  10-12
第一章 巴赫金交往思想的形成背景  12-18
  1.1 时代背景  12-14
  1.2 理论来源  14-18
    1.2.1 俄国的东正教思想  14
    1.2.2 新康德主义哲学思想  14-15
    1.2.3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  15-16
    1.2.4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16-18
第二章 巴赫金交往思想的基本内涵  18-29
  2.1 巴赫金的超语言学思想  18-21
    2.1.1 语言的本质在于交往  18-20
    2.1.2 人是语言交往中的存在  20-21
  2.2 巴赫金的对话思想  21-25
    2.2.1 对话的差异性  22-23
    2.2.2 对话的平等性  23-24
    2.2.3 对话的思想性  24-25
  2.3 巴赫金的“狂欢化”思想  25-29
    2.3.1 巴赫金对两种世界的划分  25-26
    2.3.2 巴赫金“狂欢化”的世界感受  26-28
    2.3.3 巴赫金“狂欢化”的理想交往模式  28-29
第三章 巴赫金交往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29-45
  3.1 巴赫金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9-38
    3.1.1 对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确认  29-30
    3.1.2 对语言是交往的中介的肯定  30-32
    3.1.3 对主体间性的强调  32-34
    3.1.4 对生活世界的重视  34-36
    3.1.5 对人的解放的追求  36-38
  3.2 巴赫金交往思想的局限性  38-42
    3.2.1 巴赫金的交往缺乏现实的物质基础  38-39
    3.2.2 巴赫金的交往主要是一种精神的交往、思想的对话  39-40
    3.2.3 巴赫金“狂欢化”交往模式是一种乌托邦  40-42
  3.3 巴赫金的交往思想对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42-45
结束语  45-47
主要参考文献  47-50
致谢  50-5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51-52

相似论文

  1.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2. 对话教学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英语课堂上的应用研究,G633.41
  3.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4. 对话理论视域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研究,G633.34
  5. 中学文言文古今转换与古今对话教学方式研究,G633.3
  6. 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构建的探索,G641
  7. 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语言策略研究,G222.2
  8. 《唐诗宋词选读》对话教学策略探究,G633.3
  9. “同阅一卷书 各自领其奥”,G633.33
  10. 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的民主价值及路径选择研究,D630.1
  11. 大学交往德育模式建立及其实施策略研究,G641
  12. 巴赫金对话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小说翻译批评,I046
  13. 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与文艺思想研究,I045
  14. 基于会话含义理论的小说对话翻译研究—,H059
  15. 顺应论视角下的小说对话翻译研究,I046
  16. 对《女勇士》的对话解读,I712
  17. 康拉德小说中狂欢化人物的解析,I561
  18. 论《秀拉》中的狂欢化人物与精神,I712
  19.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实现研究,D64
  20. 全球化与文明对话,D81
  21.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评价研究,G642.3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