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全宋词》植物意象研究

作 者: 冯旖旎
导 师: 曾大兴
学 校: 广州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全宋词》 植物意象 审美特点 文化内涵
分类号: I207.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0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植物是文人灵感的来源、抒情的凭借,这对于长于抒发细腻柔情的词来说更是如此。千姿百态的植物营造出词丰富的情感世界,极大地丰富了词的题材。然而,对于宋词中的不少植物,人们却疏于了解,学术界对于植物意象的关注近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全面、系统的整体观照,并且往往放在“中国古典文学”宏观的大背景下,较少对宋词植物意蕴的探讨。鉴于此,笔者通过阅读古人《尔雅翼》、《埤雅》、《群芳谱》及今人植物图鉴等植物书籍,借助电子版《全宋词》检索系统,参照恩格勒“被子植物纲、亚纲、目、亚目、科排序表”,分类统计出《全宋词》中163种植物,列出“《全宋词》植物分类统计一览表”,对《全宋词》植物进行总体考察,并选取三十家有代表性词人,对其词作中植物进行“点”的考察,列出“三十家词人词作部分植物使用频率一览表”。通过上述统计,笔者清晰地看到词人对不同植物的观照程度不同,且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比如,宋人对以梅花、海棠、梨花为代表的“花果之乡”蔷薇科植物情有独钟,写了该科的16种植物,这与《诗经》中多“粮食之仓”禾本科植物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宋人审美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与《诗经》时代人们更重视植物的实用价值明显不同。再如,宋词中存在着明显的“尊梅贬桃”现象,昔日有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盛誉、深得唐人宠爱的桃花,在宋代却并成了“空眩妖艳”的粗俗之物,而历遭冷落的梅花却备受宋人青睐。这则是因为梅花的“暗香”、“疏影”与性格内敛、不喜张扬、崇尚平淡之美的宋人心态更为投合,而桃花开得过于耀眼,显得有些刺目。此外,笔者还综合分析了影响宋词植物受关注程度的原因,从植物的地理分布、词人喜好、词体特征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在进行了《全宋词》植物的总体分析之后,笔者仍回到文学上,以其中出现频率最高、最为重要的“伤春”、“悲秋”类植物为代表,重点考察《全宋词》植物意象的审美特点文化内涵。在第三章中,笔者有点有面地分别考察两大类植物的审美特点,归纳出“伤春”植物“绚烂之中寓黯然”、“悲秋”植物“肃杀清冷不胜悲”的总体特点;在第四章中,笔者从植物对词人情感触发的角度来探讨古人“伤春”、“悲秋”的文化内涵,得出其共同的文化指向,即古人强烈的生命意识,而与此同时,在古人汲汲的生命追寻背后,又有着向自然、自我回归的倾向,即古人的幽独隐逸情怀。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7
目录  7-9
第一章 绪论  9-14
  1.1 植物在宋词创作中的意义  9-10
  1.2 学术界对植物意象所作的研究  10-12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4
第二章 《全宋词》植物的分类与统计  14-33
  2.1 植物学角度的分类与统计  14-25
  2.2 三十家词人词作植物统计  25-33
第三章 《全宋词》植物统计结果的分析  33-44
  3.1 宋词植物出现频率综合原因分析  33-37
    3.1.1 植物地理分布  33-34
    3.1.2 词人喜好  34-36
    3.1.3 词体特征  36-37
  3.2 宋词榜首蔷薇科植物个案分析  37-41
  3.3 宋词尊梅贬桃现象个案分析  41-44
第四章 《全宋词》植物意象的审美特点  44-63
  4.1 伤春植物的审美特点:绚烂之中寓黯然  44-54
    4.1.1 “暗香浮动,疏影横斜”——梅花  44-46
    4.1.2 “丝丝弄轻柔”——杨柳  46-48
    4.1.3 “艳杏烧林,缃桃绣野”——桃花等  48-50
    4.1.4 “嫣然一笑新妆就”——海棠、梨花  50-51
    4.1.5 “草色烟光残照里”——春草  51-52
    4.1.6 其他植物:芍药、樱桃、苔藓、榆钱  52-54
  4.2 悲秋植物的审美特点:肃杀清冷不胜悲  54-63
    4.2.1 “听几片、井桐飞坠”——梧桐  54-56
    4.2.2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芭蕉  56-57
    4.2.3 “一林枫叶堕愁红”——枫树  57-58
    4.2.4 “茫茫都是,败芦枯蓼汀洲”——芦荻等  58-59
    4.2.5 “遗踪何在,一池萍碎”——飞蓬、浮萍  59-60
    4.2.6 “残绿断红香片片”——荷花、菊花  60-63
第五章 《全宋词》植物意象的文化内涵  63-79
  5.1 “空寂寞、青苔院锁”——女子伤春  63-67
  5.2 “几片寒芦三两雁”——男子悲秋  67-70
  5.3 伤春、悲秋心理的深层文化指向:古人的生命意识  70-74
  5.4 古人生命追寻的回归:幽独隐逸情怀  74-79
结语  79-81
参考文献  81-84
附录:非植物及植物辅助性意象删除说明  84-9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2-93
致谢  93

相似论文

  1. 云烟高端品牌个性化文化内涵研究,F273.2
  2. 汉代“七”体研究,I206.2
  3. 金基德电影暴力美学研究,J905
  4. 维吾尔族舞蹈文化内涵及教学思考,J722.2-4
  5. 论龙纹的演变及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K876.3
  6. 中国戏曲脸谱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528.3
  7. 滩头年画的艺术特征研究,J218.3
  8. 贾樟柯电影纪实性美学特征研究,J905
  9. 动植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及翻译,H136
  10. 语言文化背景下俄语成语的民族文化内涵,H35
  11. 试论钟云舫《振振堂》集作品中的思想文化内涵,I206.5
  12. 中国古代足球运动起源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G843
  13. 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服饰研究,TS941.13
  14. 云南迪庆藏族建筑门饰艺术研究,TU-86
  15. 云南瓦猫的造型艺术研究,TU-80
  16. “二月二”传统节日研究,K892.1
  17. 泰国府标的多重文化内涵探究,G133.6
  18. 室内设计的文化内涵,J525.1
  19. 论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迪,J524
  20. 云南建水紫陶造型艺术研究,J527
  21. 楚雄彝族头饰艺术研究,J523.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