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试论钟云舫《振振堂》集作品中的思想文化内涵

作 者: 彭月玲
导 师: 敖依昌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钟云舫 转型与嬗变 思想文化内涵 艺术特色
分类号: I20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清末钟云舫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工诗文、词曲,尤擅对联,有“联圣”之美誉。自钟云舫《振振堂》集成为重庆市“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以来,学术界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研究范围集中在楹联、诗歌、散文和戏剧等作品方面,迄今为止,尚未对钟云舫作品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为改变这种状态,试图对其思想内涵展开系统全面的研究。论文主体分为五个部分,对钟云舫《振振堂》集作品及其思想文化内涵做出系统阐释和评析。第一,从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与嬗变、重庆作为内陆城市的嬗变、西学东渐与江津的人文生态环境三个方面,考察钟云舫文艺作品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外部环境。第二,钟云舫的人生道路对文艺创作和思想内涵的影响,这是了解其思想内涵全貌的前提,是本文的逻辑基础。钟云舫经历了四个发展历程,从走传统科举之路的纯粹文人,到放弃科举、教育济世,再到批判现实、经世济国,最后博采西学、探索救世之路,走向了思想的近代化。第三,分别探究楹联、散文、诗歌、戏剧的艺术特色,阐述钟云舫文艺创作取得的艺术成就,这是考察其思想内涵的一个实践角度。“士先器识,然后文艺”,其思想的发展、变迁,决定了文艺作品的内容,该部分虽重在研究作品,但不能停留在作品本身,而是深入到“器识”层面,进行深刻的理解。第四,探究钟云舫《振振堂》集作品中的思想文化内涵,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在解读作品的基础上,对钟云舫的思想内涵进行系统梳理与透彻研析,将其思想内涵较为全面系统地呈现出来。钟云舫是具有民族爱国精神、胸怀“振兴世界、振饬文明”理想的忠正爱国者,是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站在人民立场上、反帝反封建的进步人士,是具有“托古改制”变法思想、发展近代教育、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近代思想启蒙先驱,是向近代转化的中国内陆地区先进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第五,对钟云舫思想内涵进行辩证、合理的小结。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8
1 绪论  8-14
  1.1 选题的提出  8-9
  1.2 选题意义  9-10
    1.2.1 学术意义  9
    1.2.2 实用意义  9-10
  1.3 本选题的研究历史及评述  10-12
    1.3.1 本选题的研究历史  10-12
    1.3.2 本选题研究的评述  12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2-13
  1.5 研究的创新点  13-14
2 转型与嬗变钟云舫文艺作品的时代背景  14-20
  2.1 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  14-16
    2.1.1 近代社会的严峻形势  14-15
    2.1.2 近代社会转型的探索之路  15-16
  2.2 重庆作为内陆城市的嬗变  16-17
  2.3 西学东渐与江津的人文生态环境  17-20
3 钟云舫的人生道路  20-24
  3.1 纯粹文人,走传统的科举之路  20
  3.2 放弃科举,教育济世  20-21
  3.3 批判现实,经世济国  21-23
  3.4 博采西学,探索救世之路  23-24
4 钟云舫文艺作品的艺术特色  24-36
  4.1 楹联之奇光异彩  24-27
    4.1.1 以《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为代表的长联之奇冠  25-26
    4.1.2 沉浮在雅语与俚语之间  26-27
  4.2 散文的艺术特色  27-31
    4.2.1 炼字锻句,巧用典韵  28-29
    4.2.2 想象丰富,奇谲瑰丽  29-30
    4.2.3 气势宏伟,骈散结合  30-31
  4.3 诗歌的艺术特色  31-34
    4.3.1 善于咏物,托物言志  31-32
    4.3.2 咏史怀古,雄浑磅礴  32-33
    4.3.3 典韵入化,对仗工巧  33-34
  4.4 《招隐居》的艺术特色  34-36
    4.4.1 通篇谐音,隐喻讽诫  34-35
    4.4.2 文辞典雅,古味盎然  35-36
5 钟云舫《振振堂》集的思想内涵  36-50
  5.1 “振振观”民族爱国精神  36-37
    5.1.1 《振振堂》之名  36-37
    5.1.2 “振振观”——振兴世界,振饬文明  37
  5.2 反帝反封建的批判现实主义  37-43
    5.2.1 铮铮铁汉,以笔为枪  38-39
    5.2.2 为民请命,批判现实  39-41
    5.2.3 揭露列强,警醒国人  41-43
  5.3 向西方学习的近代思想  43-50
    5.3.1 “托古改制”变法思想  44-47
    5.3.2 发展西方科学文化  47-48
    5.3.3 发展近代教育的理念  48-50
6 结语  50-52
致谢  52-53
参考文献  53-55
附录  55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55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55

相似论文

  1. 论河曲民歌的成因及艺术特色,J607
  2. 记忆与口述:山东鄄城谢家砖塑的艺术特色探究,J314.9
  3. 清世祖《御注道德经》研究,I206.2
  4. 明清徽州建筑的艺术特色,TU-86
  5.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艺术特色之研究,K879.41
  6. 浅析贾又福山水画风格的演变及其艺术特色,J205
  7. 歌曲《蓝色爱情海》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J616.2
  8. 《我的祖国妈妈》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分析,J616
  9. 陈师道散文研究,I207.6
  10. 五代乡情诗研究,I207.22
  11. 郭柏苍及其诗文研究,I206.2
  12. 王昶诗歌研究,I207.22
  13. 王建入幕经历及其诗歌创作,I207.22
  14. 黄仲则恋情诗词研究,I207.22
  15. 陈襄诗歌及其文学思想,I207.22
  16. 白族建筑门窗装饰艺术研究,J525
  17. 宋代风俗画艺术特色初探,J209.2
  18. 论梨花大鼓及其艺术特色,J826
  19. 阳刚之美,J905
  20. 山东吕剧调查与研究,J82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近代文学(1840~191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