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免疫反应的高灵敏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 者: 许定花
导 师: 金征宇;胥传来
学 校: 江南大学
专 业: 制糖工程
关键词: 量子点 碳纳米管 免疫印迹 电化学 微囊藻毒素 免疫分析
分类号: R1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由于量子点碳纳米管(CNTs)独特的纳米特性及生物兼容性,它们在免疫分析领域被广泛应用。本论文分别构建了两种基于免疫反应的高灵敏检测方法。基于聚合量子点的超灵敏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用以对复杂蛋白样品进行分析检测,碳纳米管—纸免疫传感器对水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检测。一种免疫方法是:基于量子点的超灵敏蛋白检测免疫印迹方法。碲化镉(CdTe)量子点由于它独特的光学及生物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标记领域。本论文构建了一种基于量子点的超灵敏蛋白检测免疫印迹方法。由于亲和素功能化的聚合量子点的高亲和性及对检测步骤的简化,使得量化免疫印迹方法成为现实。为了制备聚合量子点,首先需要用生物素化的变性牛血清白蛋白(dBSA)包裹量子点,然后通过生物素与亲和素的相互作用,量子点相互偶联生成聚合量子点。经过一系列的修饰,碲化镉量子点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把聚合量子点作为免疫印迹的标志物,其追踪微量蛋白比传统染料更灵敏。以蛋白A为例,对基于聚合量子点的免疫印迹方法进行验证,检测线性范围为30pg到1.5ng,检测限达0.84pg。最终在聚偏二氟乙烯膜上的荧光信号至少可以保持40min。进行实际样品检测时,回收率达99.9%到103.0%。另一种方法是纸—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物组成的,简单且高效的传感器。碳纳米管传感器的电阻取决于碳纳米管网络之间的间隙宽度,该方法能很好的满足常规毒素的检测要求。本论文对微囊藻毒素进行了检测并建立了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1.25nmol/L到10nmol/L。检测限达0.6nmol/L(0.6ng/mL),满足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含量不超过1ng/mL的检测要求。同时,论文还对该方法与ELISA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一、绪论  7-12
  1.1 量子点概论  8-9
    1.1.1 量子点的性质  8
    1.1.2 量子点的应用  8-9
  1.2 碳纳米管概述  9-10
    1.2.1 碳纳米管的性质  9
    1.2.2 碳纳米管的应用  9-10
  1.3 免疫印迹电化学分析方法  10-11
    1.3.1 免疫印迹方法  10-11
    1.3.2 电化学分析方法  11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目标  11-12
    1.4.1 研究内容  11
    1.4.2 研究目的  11-12
二、实验材料及方法  12-20
  2.1 实验材料  12-13
    2.1.1 实验药品  12
    2.1.2 主要溶液  12-13
    2.1.3 实验仪器  13
  2.2 基于量子点的免疫印迹新方法的实验步骤  13-17
    2.2.1 BSA的还原变性  13
    2.2.2 dBSA的琥珀酰胺生物素化(NHS-biotin-dBSA的制备)  13-14
    2.2.3 生物素化的变性BSA包裹量子点  14
    2.2.4 亲和素化荧光量子团的制备  14
    2.2.5 SDS-PAGE变性凝胶电泳  14
    2.2.6 Western blotting转移蛋白  14
    2.2.7 蛋白质鉴定(免疫检测)  14-15
    2.2.8 优化实验  15-16
    2.2.9 标准曲线的建立  16
    2.2.10 实际样品检测及回收率计算  16-17
    2.2.11 检测限的计算  17
    2.2.12 与商品化试剂盒的比较  17
  2.3 碳纳米管在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实验步骤  17-20
    2.3.1 电极的制作  17-18
    2.3.2 微囊藻毒素的电化学检测  18
    2.3.3 扫描电镜(SEM)与原子力显微镜(AFM)  18
    2.3.4 优化实验  18
    2.3.5 对照试验  18-19
    2.3.6 添加回收率的计算  19
    2.3.7 检测限的计算  19
    2.3.8 ELISA检测步骤  19-20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20-36
  3.1 基于聚合量子点的免疫印迹新方法的实验结果及讨论  20-28
    3.1.1 dBSA的琥珀酰胺生物素化鉴定  20-21
    3.1.2 生物素化的dBSA包裹量子点结果鉴定  21-23
    3.1.3 聚合量子点的生成  23
    3.1.4 条件优化  23-25
    3.1.5 标准曲线的建立  25-27
    3.1.6 荧光保留时间  27
    3.1.7 实际样品检测及添加回收率的计算  27-28
    3.1.8 与商品化试剂盒的比较  28
  3.2 碳纳米管在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实验结果及讨论  28-36
    3.2.1 电极制作  28-29
    3.2.2 扫描电镜(SEM)与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  29-30
    3.2.3 电极电阻值的测定  30-31
    3.2.4 条件优化  31-33
    3.2.5 标准曲线的建立  33-34
    3.2.6 添加回收率的计算  34-36
主要结论  36-37
致谢  37-38
参考文献  38-44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4

相似论文

  1. PBO/SWNT复合纤维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TQ340.64
  2. 多壁碳纳米管负载Au@Pt、Au@Pd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O643.36
  3. 碳泡沫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O613.71
  4. LSGM电解质薄膜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1.4
  5.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血吸虫病诊断中的研究和应用,R532.21
  6. 三种杂环双席夫碱的光谱与电化学行为及分析应用,O626
  7. 棉铃虫幼虫中肠脂筏理化性质研究及钙粘素免疫检测,S435.622.3
  8. 巯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对CdSe量子点稳定性影响的研究,O649
  9. CopC、BSA与Cu(Ⅱ)、Cu(Ⅰ)、Cd(Ⅱ)、Ag(Ⅰ)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O646
  10. 表面修饰碳纳米管负载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O643.36
  11. 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物电极及其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O657.1
  12. 导电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与应用研究,O633.21
  13. 氨基酸金属离子复合膜化学修饰传感器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研究,S481.8
  14. 基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对乙型肝炎抗HBc和抗HBe的精密测定,R512.6
  15. NHE1在胃癌酸性微环境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意义,R735.2
  16.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MP-2与CD105的表达和意义,R734.2
  17. L-半胱氨酸组装膜的电化学研究,O646
  18. PtRh/Pt5/C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乙醇电催化氧化的研究,TM911.4
  19. SnO2/CNTs复合体的可控制备及气敏性研究,TB383.1
  20. MWCNTs与ZnO/Sn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NO气敏性研究,TB33
  21. 基于纳米材料修饰的过氧化氢传感器的研究,TP212.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卫生基础科学 > 卫生检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