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腐烂茎线虫不同群体同工酶表型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 者: 王宏宝
导 师: 林茂松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植物病理学
关键词: 腐烂茎线虫 甘薯 同工酶 生物学特性 杂交 ITS-PCR-RFLP 耐寒力
分类号: S435.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甘薯茎线虫病是我国甘薯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该病病原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为我国检疫性病害。腐烂茎线虫最早在马铃薯上发现,该线虫除了危害甘薯外,还危害花生、茄子、薄荷、甜菜和草莓等作物。本实验以来自国内的10个腐烂茎线虫群体为研究材料,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对国内不同地理来源的10个腐烂茎线虫群体进行同工酶表型研究。结果表明:1)在对DeJL和DeLJ 2个群体的同工酶梯度分析中发现,碾样200、400、600条线虫的10μl提取液中,只有碾样400条线虫提取液对DeJL和DeLJ表型研究均有较好的染色效果;2)10个群体苹果酸脱氢酶(MDH)酶谱分为2个酶型,酶型Ⅰ的相对迁移率(Rf值)约为0.21、0.26;酶型Ⅱ的Rf值约为0.21、0.26、0.31,而酯酶染色不成形;3)结合MDH表型和核糖体ITS区核酸序列分析,将腐烂茎线虫划分为3个不同遗传类型。对国内不同地理来源的10个腐烂茎线虫群体在两个中抗甘薯茎线虫病品种(苏薯9号、宁薯9-9)上测定腐烂茎线虫群体致病力、繁殖力、雌雄比(性比)、甘薯薯块鲜重损失量。结果表明:1)在P=0.05水平上,各群体间的致病力、繁殖力、性比差异显著,其中致病力最高的群体来自河北廊坊DeHB,对苏薯9号的致病力为75%(即苏薯的病情指数为75%);2)在苏薯9号和宁薯9-9上,各线虫群体致病力与线虫繁殖力呈正相关;3)偏相关分析显示,在苏薯9号上不同线虫群体繁殖力与性比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低,只为-0.213,而在宁薯9-9上不同群体繁殖力与性比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高,为0.901,说明寄主品种的改变对线虫群体性别分化影响显著;4)在抗甘薯茎线虫病和保鲜力方面,宁薯9-9分别比苏薯9号高33.48%和19.86%。将腐烂茎线虫2个基因型进行杂交,在48个正反交组合中,33个杂交组合未产生后代,15个组合产生的F1代死亡,2个组合"DeLYxDeYL"和"DeSDxDeHB"产生活力很弱的F1代幼虫,继代培养未能产生可延续的后代;所有的杂交组合中所产生的F1代均为幼虫且其数量在P0.05水平上均显著低于亲本对照组;对"DeLYxDeYL"和"DeSDxDeHB"2个组合的F1代进行ITS-PCR扩增产物和RsaⅠ、HaeⅢ、HinfⅠ3种内切酶的酶切(RFLP)分析显示,F1代ITS区PCR产物与其母本条带长度较一致,约为800bp,2个杂交代与其亲本的酶切图谱在3个酶切位点上差异显著;对同一基因型内的线虫种群间杂交发现,杂交均能成功且产生可育的后代,对其F1代同样进行ITS区扩增产物和RFLP分析,发现同一基因型内杂交后代ITS区扩增产物和RFLP图谱与其亲本一致。说明我国甘薯腐烂茎线虫种群间分化现象严重,变异复杂,即基因型A4个种群分别与基因型B 6个种群间杂交不亲和,存在生殖隔离现象,我国甘薯腐烂茎线虫很可能是一个包含两种不同线虫的复合种。对5个不同地理来源的腐烂茎线虫群体分别接种到甘薯(待其发病腐烂时做以下实验处理)、甘油和细沙3种介质中,在-20℃和-70℃温度下经过不同的处理时间测定其存活率来研究腐烂茎线虫耐寒力,并探索腐烂茎线虫在低温冷冻下的保存方法。腐烂茎线虫在-20℃和-70℃低温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群体线虫的存活率都有所下降,其中DeWY和DeLJ群体在不同处理时间下的存活率均高于其它3个群体,且在P0.01水平下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初步证实这2个群体有很强的耐寒力。试验发现在细沙和不同甘油浓度条件下,所有线虫群体在低温处理下均未查到活虫。腐烂茎线虫在低温下的生存状态依赖于原寄主材料,甘薯薯块是腐烂茎线虫在低温下抵御逆境最好的屏障,腐烂茎线虫侵染的薯块放在低温下保存,在遗传学研究等方面保存原始线虫种源有应用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1
前言  11-12
上篇 文献综述  12-31
  第一章 腐烂茎线虫的发生、分布及危害  13-18
    1 分类地位  13
    2 形态描述  13-14
    3 生物学特性  14-15
    4 地理分布  15
    5 寄主范围与致病性  15-16
    6 危害症状及经济重要性  16
    7 致病机理与综合防治  16-18
  第二章 植物线虫的分类鉴定方法与分类现状  18-27
    1 形态学分类鉴定  18-19
      1.1 光学显微镜技术  18
      1.2 电子显微镜技术  18-19
    2 鉴别寄主反应  19
    3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19-24
      3.1 同工酶鉴定  20
      3.2 分子生物学鉴定  20-24
    4 特异引物的应用  24-25
    5 植物线虫分类的现状评述  25-27
  第三章 我国国内腐烂茎线虫研究现状  27-31
    1 腐烂茎线虫所表现的特殊变异性  27-28
    2 关于腐烂茎线虫两类基因型的相关报道  28-29
    3 对线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ITS区的认识  29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9-31
下篇研究内容  31-60
  第一章 腐烂茎线虫不同群体同工酶表型研究  32-37
    1 材料与方法  33-34
      1.1 腐烂茎线虫群体纯化培养  33
      1.2 同工酶分析及Rf值的计算方法  33-34
    2 结果与分析  34-35
      2.1 腐烂茎线虫同工酶梯度分析  34
      2.2 腐烂茎线虫不同群体同工酶分析  34-35
    3 结论与讨论  35-37
  第二章 腐烂茎线虫不同群体生物学特性研究  37-44
    1 材料与方法  38-39
      1.1 腐烂茎线虫群体纯化培养  38
      1.2 致病性测定与不同致病群体的划分  38-39
      1.3 线虫繁殖力、性比和甘薯鲜重损失量的计算  39
      1.4 结果统计与数据处理  39
    2 结果与分析  39-43
      2.1 腐烂茎线虫不同群体致病力、繁殖力、雌雄比(性比)生物学指标及甘薯鲜重损失量的测定  39-40
      2.2 腐烂茎线虫生物学指标值相关性分析  40-41
      2.3 宁薯9-9的抗性效果  41-42
      2.4 腐烂茎线虫不同致病群体的划分  42-43
    3 结论与讨论  43-44
      3.1 腐烂茎线虫群体致病性比较与致病力分化  43
      3.2 腐烂茎线虫遗传背景与致病性的关系  43-44
  第三章 腐烂茎线虫生物学杂交研究  44-54
    1 材料与方法  45-47
      1.1 线虫种群  45
      1.2 幼虫及雄虫的准备  45-46
      1.3 生物学杂交实验  46
      1.4 线虫DNA的提取  46-47
      1.5 ITS区域的PCR扩增  47
      1.6 杂交后代RFLP酶切  47
      1.7 结果统计与数据处理  47
    2 结果与分析  47-52
      2.1 腐烂茎线虫基因型间杂交结果  47-50
      2.2 甘薯腐烂茎线虫基因型内杂交结果  50-51
      2.3 杂交后代的ITS-PCR-RFLP分析  51
      2.4 杂交后代ITS区限制性酶切  51-52
    3 结论与讨论  52-54
  第四章 腐烂茎线虫耐寒力测定  54-60
    1 材料与方法  55-56
      1.1 腐烂茎线虫群体纯化培养  55
      1.2 冷冻处理方法  55-56
      1.3 冷冻线虫的活力观察与计数  56
      1.4 数据处理  56
    2 结果与分析  56-57
      2.1 腐烂茎线虫在-20℃和-70℃的存活率  56-57
    3 结论与讨论  57-60
全文结论  60-62
参考文献  62-70
致谢  70

相似论文

  1. 大豆疫霉RXLR效应分子靶标的筛选,S435.651
  2. 甘蓝型油菜多体附加系“Nj08-063”的农艺性状、细胞学与分子学鉴定研究,S565.4
  3. 河南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亚型)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4. 苏丹草叶斑病原平脐蠕孢菌的研究,S435.4
  5.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期14-3-3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S562
  6. 桃杂交后代(F1)幼苗光合效能评价,S662.1
  7. 不同沙土配比对践踏后杂交狗牙根草坪恢复能力的影响,S688.4
  8. 杨柳田头菇生活史及分类地位研究,S646
  9.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冷冻保存及基因转染研究,S827
  10. 鸭源鸡杆菌抗体消长规律研究及抗脂多糖单抗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S858.32
  11. 溶藻弧菌诱导红笛鲷仔鱼差减文库的构建及其表达序列标签分析,S943
  12. 稳定分泌抗羊种布鲁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R392
  13.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M蛋白与猪血管内皮细胞互作蛋白筛选,S852.611
  14. FISH检测多粘类芽孢杆菌研究及其在猪粪有机肥和土壤中的应用,S144
  15. 豆柄瘤蚜茧蜂田间动态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S476.3
  16. 6个双列杂交玉米亲本及其杂交株系的生长及光合特性差异分析,S513
  17. 甘蓝型油菜与播娘蒿远缘杂交杂种后代的筛选,S565.4
  18. 簇毛麦6V染色体短臂小片段易位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S512.1
  19. 荆州黑麦6R染色体抗白粉病基因的定位及分子标记,S512.1
  20. 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代谢QTL定位与代谢网络构建,S543.6
  21. 大豆孢囊线虫扩展蛋白基因expansin的克隆和分析及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S565.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薯类作物病虫害 > 甘薯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