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公务员交流制度研究

作 者: 李慧芳
导 师: 刘闽
学 校: 新疆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公务员 交流制度 交流机制 人才流动
分类号: D63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8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政府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体系在创造和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人事行政管理是整个政府管理体系的核心,而只有科学、高效、灵活、完善的人事管理才能为公共行政活动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公务员交流制度的诞生就是针对我国传统人事所存在缺陷的挑战,既是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及时回应,也成为我国人事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出台,将公务员交流制度从管理的层面提升到法治化的高度,公务员在依法交流的基础上逐步成开放式、系统化、规范化的公务员人才交流结构性动态模式,建立以公务员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依法有序,开放灵活和联接畅通的具有中国特色公务员交流制度,既是我国公务员交流管理活动与过程的整体目标,又是中国特色的公务员队伍实现高效廉政的制度化安排,也是加强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实行规范的、定期的、有重点的公务员依法交流,促使机关实现高效廉政,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实现社会和谐,促进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具有重大意义。“为政之道,要在得人”,公务员队伍建设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在政府机关有效贯彻实施公务员交流制度,做到“人适其才,才尽其用”,全面提升政府的行政执行力,实现其“善治”目标,是笔者的研究所在。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7
一、绪论  7-14
  (一) 选题背景  7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7-9
    1. 研究目的  7-8
    2. 研究意义  8-9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9-10
    1. 国外研究综述  9
    2. 国内研究综述  9-10
  (四) 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内涵  10-14
    1. 概念界定  10-12
    2. 公务员交流基本原则  12-14
二、公务员交流制度的理论基础  14-19
  (一) 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  14-15
    1. 理论概述  14-15
    2. 理论借鉴  15
  (二) 其他相关的人才流动理论概述  15-19
    1. 理论概述  15-18
    2. 理论借鉴  18-19
三、我国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实践探索  19-34
  (一) 建设背景  19-23
    1. 建设的历史进程  19-20
    2. 意义  20-23
  (二) 取得成效  23-27
    1. 公务员系统间交流的成效  23-25
    2. 公务员系统与其他系统间交流的成效  25-27
  (三) 存在问题  27-29
    1. 不同身份的公务员交流难  28
    2. 不同区域的公务员交流难  28
    3. 公务员交流的时限把握难  28-29
    4. "条"、"块"部门间的公务员交流难  29
    5. 不同层级的公务员交流难  29
  (四) 负面影响  29-31
    1. 容易引发短期行为  29
    2. 交流面偏广,交流职数偏多  29-30
    3. 交流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行政资源,增加了行政成本  30
    4. 交流任职容易引发脱离实际的倾向  30
    5. 任职干部与干部选举制度不易结合  30-31
  (五) 问题成因分析  31-34
    1. 制度本身尚不完善  31-32
    2. 公务员自身思想认识不到位  32-34
四、完善我国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建议  34-41
  (一)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借鉴  34-35
    1. 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度专业化和制度化  34
    2. 人力资源使用的多口进入和快速提拔  34-35
  (二) 我国人才流动新特点对于公务员交流制度完善的启示  35-36
    1. 人才资源的弹性流动  35
    2. 人才资源的趋高性流动  35-36
    3. 对完善我国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启示  36
  (三) 构建刚性的公务员交流机制  36-38
    1. 制定公务员交流实施办法  37
    2. 健全公务员交流协调机制  37-38
    3. 健全公务员交流激励机制  38
    4. 健全公务员交流考核和监督机制  38
  (四) 探索多样、科学化的公务员交流模式  38-41
    1. 提倡弹性公务员交流模式  38-39
    2. 实施培养性公务员交流模式  39
    3. 推行竞争性公务员交流模式  39
    4. 开展保障性公务员交流模式  39
    5. 实行岗位适应性公务员交流模式  39-41
五、结束语  41-42
注释  42-44
参考文献及著作  44-45
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45-46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46-47
致谢  47-48

相似论文

  1. 公务员人事管理制度仿企业化研究,D630
  2. 国税系统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D630
  3. K市W区普通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D630.3
  4. 关于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D630.3
  5. 中新公务员监督机制比较研究,D630
  6. 合肥地区中老年公务员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R194.3
  7. 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630.3
  8. 公务员职务消费改革研究,D630
  9. 女性公务员和知识分子与男性同龄退休的需求及对策研究,D669.6
  10. 英国和美国公务员录用制度比较研究,D756.1
  11. 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薪酬激励研究,D630.3
  12. 基层公务员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630.3
  13. 建设银行长沙分行人才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F832.3
  14.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研究,D630.3
  15. 公务员政治知识化及其路径研究,D630.3
  16. 我国公务员胜任素质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F224
  17. 中国女性公务员职业发展研究,D630.3
  18. 我国公务员考核模式应用研究,D630.3
  19. 国家公务员人本化管理研究,D630.3
  20. 人力资本视阈下的系统培训方法在税务系统公务员培训中的应用,D630.3
  21. 公务员负激励机制研究,D630.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 人事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