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

作 者: 李培
导 师: 吴泽福
学 校: 华侨大学
专 业: 会计学
关键词: 企业债 信用利差 信息不对称 影响 逆向选择成本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债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诞生时间早于股票市场,自其诞生日开始就受到企业、投资者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尤其在国外发达的资本市场上,债券市场更是一个无法忽视的资本市场。对于债券来说,决定企业是否进行债券融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对企业来说,构成了一个企业的债券资本成本,研究影响债券收益率的因素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融资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决策意义。一般情况下,将企业收益率与无风险国债的收益率的差值定义为债券的信用利差。在国内,研究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的文章相对较少,且大部分的研究着重于理论研究,只有少部分实证研究针对信用利差影响因素,这些文献侧重于或者宏观经济变量或者企业微观财务变量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本文着重研究企业发行的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的中观影响因素,即投资者与发债企业共同存在的中间信息环境——信息不对称因素,对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影响。本文首先选择债券市场上从2008.1.1—2012.12.31日交易的730只债券,根据债券种类和交易情况,选取130只债券作为样本债券。根据每日的交易数据以及与其剩余到期时间最为接近的国债收益率求得债券的每个交易日的信用利差,根据每个季度每天的信用利差数据得到该只债券的季度平均信用利差。本文使用每日债券的分时交易数据得到债券每日的逆向选择成本,将该逆向选择成本作为该日债券在市场上体现出的信息不对称水平,根据每日信息不对称水平得到季度平均的信息不对称水平。本文控制变量的选择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选取对信用利差能产生影响的宏观经济变量以及企业的微观因素。本文的实证部分包括对加入信用利差的企业债券影响因素的模型的探索,包括了单因素的回归模型以及删除与债券信息不对称水平相关关系较为显著的变量后的企业债信息不对称影响模型。通过实证结果发现,在我国债券市场上,债券的信息不对称水平对信用利差有着显著的影响,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将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1章 绪论  7-15
  1.1 选题背景  7-9
  1.2 选题意义  9-12
    1.2.1 理论意义  10-11
    1.2.2 实践意义  11-12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研究思路  12-15
第2章 研究综述  15-25
  2.1 模型的修正及拟合  15-17
  2.2 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研究  17-23
  2.3 信用利差与其他经济因素关系研究  23-25
第3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5-35
  3.1 概念的界定  25-28
    3.1.1 债券和收益率  25-27
    3.1.2 信用风险  27-28
  3.2 信用利差的定价模型  28-31
    3.2.1 信用利差结构化模型  28-30
    3.2.2 简化模型  30-31
  3.3 信用价差的分解理论  31-33
  3.4 信用利差的求解方法  33-35
    3.4.1 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名义利差法  33
    3.4.2 零波动率利差  33-35
第4章 影响我国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因素分析  35-41
  4.1 影响信用利差的宏观因素分析  35-37
  4.2 影响信用利差的企业因素分析  37-39
  4.3 影响债券的信息不对称因素  39-41
    4.3.1 会计信息透明度  39-40
    4.3.2 信息不对称对信用利差的影响  40-41
第5章 信息不对称对公司债信用利差影响的实证设计  41-57
  5.1 样本选取  41-43
  5.2 变量的选取  43-54
    5.2.1 被解释变量—信用利差  43-44
    5.2.2 解释变量:信息不对称  44-50
    5.2.3 控制变量  50-54
  5.3 实证方法  54-55
  5.4 实证模型  55-57
第6章 实证过程  57-64
  6.1 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债信用利差的影响的实证检验  57-60
    6.1.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57
    6.1.2 多重共线性检验  57-60
  6.2 回归结果  60-63
    6.2.1 单变量回归结果  60-61
    6.2.2 多变量回归结果  61-63
  6.3 回归结果分析  63-64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64-68
  7.1 研究结论  64-65
  7.2 可能的创新点  65
  7.3 政策建议  65-66
  7.4 研究展望  66-68
参考文献  68-72
致谢  72-74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4

相似论文

  1. 大型汽轮机转子动平衡测控系统研制,TH877
  2.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3.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4.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5.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6. 低蛋白日粮添加合成氨基酸和小肽对肉仔鸡的影响,S831.5
  7.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8.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9.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10. 当代流行文化对“90后”价值观的影响研究,C913.5
  11.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12.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13.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14. 建设工程事故致因相互影响关系研究,TU714
  15.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影响因素研究,G521
  16.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初高中衔接研究,G633.7
  17.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G712.4
  18. 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研究,TU528
  19.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及态度分析,F426.82
  20. 欧美召回制度与我国纺织品召回原因及影响研究,F426.81
  21. 山仔水库沉积物蓝藻复苏环境影响因子研究,X52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