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34个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评价及抗相关稻曲病的生化分析

作 者: 姜慎
导 师: 谭志琼
学 校: 海南大学
专 业: 植物病理学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抗性鉴定 生化 抗病性
分类号: S435.111.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通过自然诱发与人工辅助接种相结合的方法,对收集到的34个水稻品种进行抗病性初步鉴定,结果如下:在34个品种中,没有高抗品种,抗性品种有9个,占26.47%,中抗品种10个,占29.41%,中感品种11个,占32.35%,感病品种3个,占8.57%,高感品种1个,占2.94%。研究发现这34个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主要处于抗和中感之间,从整体上来讲,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还是较弱。在抗病性鉴定的基础上,选择抗、中抗和高感3个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在水稻孕穗末期用注射器注射接种体到水稻穗部的方法,在国内首次对其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MDA的含量和POD, PPO, PAL, CAT的活性是水稻抗稻曲病的重要机制之一。高感品种MDA的含量明显增加,而抗病品种的MDA含量变化较小。研究发现MDA含量的升高与膜质过氧化有关,MDA含量稳定有利于水稻抗稻曲病,这表明水稻品种的抗性表现与MDA的含量密切相关;另外CAT活性在非亲和反应中明显下降,抗病水稻品种的CAT活性在接种后表现为下降,感病品种的CAT活性在接种后表现为上升,这表明水稻品种的抗性表现与CAT的活性密切相关;POD和PAL活性的升高有利于木质素和植保素的合成,PPO活性的升高有利于将酚类物质氧化成为醌,对入侵的病原菌产生毒杀抑制作用,抗病品种的POD、PAL和PPO活性在接种后表现为升高,感病品种的POD、PAL和PPO活性在接种后变化不明显,这表明水稻品种的抗性表现与POD、PPO和PAL的活性密切相关;接种后,抗感病品种间SOD的活性差异不明显,表明水稻品种的抗性与SOD的活性关系不明显。不同品种在各生化因子含量和表现上有一定的差异。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前言  9-20
  1.1 国内外稻曲病的研究现状  9-16
    1.1.1 病原菌命名及分类地位  9-10
    1.1.2 稻曲病的分布、寄主与引起的损失  10-11
      1.1.2.1 稻曲病的分布  10
      1.1.2.2 稻曲病的寄主  10-11
      1.1.2.3 稻曲病引起的损失  11
    1.1.3 稻曲病的生物学特征  11-12
    1.1.4 稻曲病的危害与危害机理  12
      1.1.4.1 稻曲病对水稻的影响  12
      1.1.4.2 稻曲病对人畜的危害  12
    1.1.5 稻曲病的危害机理  12-13
    1.1.6 稻曲病的病级划分标准  13
    1.1.7 稻曲病的病害循环  13-14
    1.1.8 稻曲病的流行规律  14-15
      1.1.8.1 气象因素  14
      1.1.8.2 品种抗性  14-15
      1.1.8.3 栽培条件  15
    1.1.9 稻曲病的防治  15
      1.1.9.1 稻曲病的农业防治  15
      1.1.9.2 稻曲病的化学防治  15
    1.1.10 稻曲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16
  1.2 植物抗病性的相关研究  16-19
    1.2.1 物理的被动抗病性因素  16
    1.2.2 化学的被动抗病性因素  16-17
    1.2.3 物理的主动抗病因素  17-18
    1.2.4 化学的主动抗病性因素  18-19
      1.2.4.1 植物抗病相关的酶  18-19
      1.2.4.2 植物抗病信号传导相关化学物质  19
      1.2.4.3 病程相关(PR)蛋白  19
  1.3 本文立题依据及其研究内容  19-20
第二章 34个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  20-26
  2.1 引言  20
  2.2 材料与方法  20-21
    2.2.1 抗性鉴定材料  20
    2.2.2 供试菌株  20
    2.2.3 培养基  20
    2.2.4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20
    2.2.5 接种  20-21
    2.2.6 实验设计  21
    2.2.7 田间数据统计  21
    2.2.8 病级划分  21
  2.3 结果与分析  21-24
  2.4 结论与讨论  24-26
第三章 接种稻曲病后不同抗性品种相关抗性物质的变化  26-40
  3.1 引言  26
  3.2 材料与方法  26-30
    3.2.1 主要仪器设备  26
    3.2.2 主要试剂  26-27
    3.2.3 供试品种  27
    3.2.4 供试菌种  27
    3.2.5 供试培养基  27
    3.2.6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27
    3.2.7 接种时期与方法  27
    3.2.8 取样  27
    3.2.9 丙二醛(MDA)测定  27
    3.2.10 过氧化物酶(POD)的提取及活性测定  27-28
      3.2.10.1 POD粗酶液的提取  27-28
      3.2.10.2 POD活性测定方法  28
      3.2.10.3 蛋白质含量测定  28
    3.2.11 多酚氧化酶(PPO)的提取及活性测定  28-29
      3.2.11.1 PPO粗酶液的提取  28
      3.2.11.2 PPO活性测定方法  28-29
    3.2.12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提取及活性测定  29
      3.2.12.1 PAL粗酶液的提取  29
      3.2.12.2 PAL粗酶液的活性测定  29
    3.2.13 过氧化氢酶(CAT)的提取及活性测定  29-30
      3.2.13.1 CAT酶液提取  29
      3.2.13.2 CAT粗酶液的活性测定  29-30
    3.2.14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提取及活性测定  30
      3.2.14.1 SOD酶液提取  30
      3.2.14.2 SOD酶液活性的测定  30
  3.3 结果与分析  30-38
    3.3.1 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30-31
    3.3.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  31-33
    3.3.3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  33-34
    3.3.4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  34-35
    3.3.5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  35-37
    3.3.6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  37-38
  3.4 小结  38-40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0-43
  4.1 结论  40-41
    4.1.1 水稻品种抗性鉴定  40
    4.1.2 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与MDA,POD,PPO,PAL,CAT有关  40-41
  4.2 讨论  41-43
参考文献  43-47
附录  47-49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49-50
后记  50

相似论文

  1. 草菇采后生理生化及保鲜方法的研究,S646.13
  2. 水稻茎叶特异表达基因启动子的筛选及分析,S511
  3. 干旱胁迫对桂花生长及生理生态的影响,S685.13
  4. 复合污染下大薸和凤眼莲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特征,X173
  5.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枯唑和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S435.111.4
  6. 遮光对丘陵茶园茶树产量指标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S571.1
  7. 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8. 低温胁迫对荷那龙罗非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S917.4
  9. 烤烟成熟和调制期间颜色参数变化及烤前晾制对其质量的影响,S572
  10. 水稻OsNAR2.1参与硝酸盐调控根系生长的机制,S511
  11. 热应激肉牛营养与环境调控技术及其行为研究,S823
  12. 高铜高锌日粮对仔猪的生产性能、代谢及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S828.5
  13. 转基因水稻对肉仔鸡饲用安全性研究,S831.5
  14.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15. 豫西、豫北及冀南地区4个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种类和致病型鉴定及品种抗性研究,S435.121
  16. 水稻黄单胞菌tal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
  17.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S511
  18.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19. 粳米脂肪含量的氮素效应及其与米粉理化特性的关系研究,S511.22
  20. 水稻硝转运蛋白基因OsNRT1.1a和OsNRT1.1b的功能研究,S511
  21. 水稻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OsNRT1.2和OsNRT1.5超量表达材料的功能鉴定,S5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 > 稻病虫害 > 病害 > 侵(传)染性病害 > 其他稻真菌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