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玉米中黄曲霉毒素降解与去除的研究

作 者: 陈志娟
导 师: 刘阳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食品科学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降解 氨气熏蒸法 氢氧化钙浸泡湿磨法 玉米 HPLC检测
分类号: TS210.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由于生长条件不良或储存不当都可能导致玉米感染黄曲霉毒素。玉米作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产物,染毒后严重威胁人类及动物身体健康。因此探究降解或去除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或技术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本实验试图通过氨气熏蒸法及氢氧化钙浸泡湿磨法来降解或去除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因为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强且稳定性最高,因此本实验的降解指标以黄曲霉毒素B1为主,辅以黄曲霉毒素G1。确定了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提取、净化、衍生及HPLC检测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利用氨气熏蒸法降解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及SAS 9.0分析确定了氨气熏蒸法降解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最优工艺参数,以最低成本获得了较高的降解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氢氧化钙浸泡湿磨法降解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设计及DPS分析对氢氧化钙浸泡湿磨法的各个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从而使降解率得到大幅提高。并通过检测重复性试验各个步骤废弃物(残渣及残液)中的毒素含量,确定了各步骤对毒素降低的贡献率。具体结果如下:1、确定了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提取、净化、衍生及HPLC检测方法:用8 mL乙腈:水(84:16, V/V)回旋振荡提取2g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1h,取2mL提取液氮吹至干。吹干后的氮吹管中加入200μL正己烷和100μL TFA,立即于涡旋振荡器上剧烈混合30s,静置5min,再加入900μL水:乙腈(9:1, V/V),剧烈混合30s,静置10min,待其分层;准确移取下层液体于1.5mL离心管中10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于HPLC检测,所用的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17:17:70, V:V:V),在此条件下得到的AFB1回收率达到85%以上,RSD<5%。2、确定了影响氨气熏蒸法降解玉米中黄曲霉霉毒B1的主要因素为:氨熏温度、玉米含水量、氨气浓度及氨熏时间。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及SAS9.0分析得出影响氨气熏蒸法降解玉米中AFB1各因素的主次关系依次为:玉米含水量>氨熏温度>氨熏时间>氨气浓度,并得到AFB1降解率与各因素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为:Y=-514.67+12.75X1+21.13X2+6.24X3+1.66X4-0.16X12+ 0.0038X2X1-0.005634X32-0.3922X22+0.1238X3X1-0.2904X3X2-0.0244X4X1-0.0073X4X2-0.003853X4X3-0.031049X42,此模型相关性达到0.9612。根据二次回归方程得出了各因素的最优组合方案为玉米含水量为20%,氨熏温度37℃,氨熏时间为96h,氨气浓度为7.05%,在此条件下玉米中AFB1降解率的模型预测值为90.4%,实测值为92%,两者较接近。3、确定了影响湿磨法降解玉米中黄曲霉霉毒B1及G1的主要因素为:浸泡次数、浸泡时间、氢氧化钙浓度、温度。再通过L9(34)正交表及DPS分析确定影响玉米中AFB1及G1降解率各因素主次关系依次为:浸泡次数>温度>Ca(OH)2浓度>时间,并确定最优参数组合:浸泡次数为4次,浸泡温度为25℃,Ca(OH)2浓度为0.015mol/L,浸泡时间为24h。在此条件下玉米中AFB1和AFG1降解率分别为:96.33%和98.90%。4、通过检测氢氧化钙浸泡湿磨法验证试验各个步骤的废弃物(残渣及残液)中的毒素含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氢氧化钙浸泡湿磨法通过两种作用使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得到降低,第一,水的清洗作用,这一作用大约可以降低60%的黄曲霉毒素;第二,氢氧化钙的降解作用,大约可以降低36%的黄曲霉毒素。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5
第一章 引言  15-22
  1.1 黄曲霉毒素简介  15-17
    1.1.1 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  15-16
    1.1.2 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与污染状况  16
    1.1.3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16-17
  1.2 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  17-18
    1.2.1 紫外荧光法  17
    1.2.2 薄层层析法(TLC 法)  17
    1.2.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法)  17-18
    1.2.4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法)  18
    1.2.5 免疫亲和柱净化荧光光度法  18
  1.3 黄曲霉毒素的降解及去除方法  18-21
    1.3.1 物理方法  18-19
    1.3.2 化学法  19-20
    1.3.3 生物法  20-21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22
第二章 黄曲霉毒素 B_1提取与检测方法的确定  22-32
  2.1 材料和方法  22-23
    2.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22
    2.1.2 主要仪器  22-23
  2.2 试验方法  23-24
    2.2.1 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_1 的粗提取  23
    2.2.2 黄曲霉毒素B_1 粗提取液的净化  23
    2.2.3 黄曲霉毒素B_1 的衍生方法  23-24
    2.2.4 色谱条件的选择  24
  2.3 结果与分析  24-29
    2.3.1 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_1 提取方法的确定  24-26
    2.3.2 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_1 粗提取液净化方法的确定  26-27
    2.3.3 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_1 衍生方法的确定  27
    2.3.4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的确定  27-28
    2.3.5 黄曲霉毒素B_1 含量的计算方法  28-29
  2.4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评价  29-31
    2.4.1 黄曲霉毒素B_1 检测方法的回收率实验  29
    2.4.2 黄曲霉毒素B_1 标准品的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29-30
    2.4.3 精密度实验  30-31
  2.5 本章小结  31-32
第三章 氨气熏蒸法降解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 B_1  32-47
  3.1 综述  32
  3.2 材料与方法  32-34
    3.2.1 主要试剂与设备  32-33
    3.2.2 样品准备  33
    3.2.3 水分含量调节  33
    3.2.4 黄曲霉毒素提取及检测方法  33
    3.2.5 黄曲霉毒素B_1 浓度计算  33-34
    3.2.6 氨气熏蒸处理方式  34
    3.2.7 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  34
  3.3 结果与分析  34-46
    3.3.1 单因素试验  34-37
    3.3.2 二次回归正交设计试验  37-45
    3.3.3 氨熏前后黄曲霉毒素谱图对比  45-46
  3.4 讨论  46
  3.5 本章小结  46-47
第四章 氢氧化钙浸泡湿磨法降解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 B_1和 G1  47-65
  4.1 引言  47
  4.2 材料与方法  47-52
    4.2.1 主要试剂与设备  47-48
    4.2.2 样品准备  48
    4.2.3 湿磨法总体方案的确定  48-50
    4.2.4 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  50
    4.2.5 重现性实验  50-51
    4.2.6 验证实验的设计  51
    4.2.7 黄曲霉毒素提取及检测方法  51
    4.2.8 黄曲霉毒素B_1 及黄曲霉毒素G1 毒素浓度的计算  51-52
  4.3 结果与分析  52-63
    4.3.1 玉米样品中黄曲霉毒素浓度的控制  52-53
    4.3.2 备选方案结果分析  53
    4.3.3 单个因素对氢氧化钙浸泡法降解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_1 和G1 的影响  53-56
    4.3.4 正交实验确定氢氧化钙浸泡法降解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_1 和G1 的最佳条件  56-58
    4.3.5 浸提重复性实验结果  58-59
    4.3.6 氢氧化钙浸泡湿磨前后玉米中黄曲霉毒素谱图对比  59-60
    4.3.7 验证实验结果  60-63
  4.4 讨论  63
  4.5 本章小结  63-65
第五章 结论  65-67
  5.1 主要结论  65-66
  5.2 创新点  66
  5.3 建议  66-67
参考文献  67-72
致谢  72-73
个人简介  73

相似论文

  1. 玉米秸秆层燃特性的试验研究,TK16
  2. 乙草胺降解株Y3B-1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X172
  3. 三种中药浸膏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TQ461
  4. 低分子量亨氏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TS254.9
  5. 负载铈活性炭催化臭氧化氯霉素研究,X703
  6. 静电纺丝法制备TiO2及其光催化行为的研究,O614.411
  7. Cu2+/Co2+催化漂白桉木浆工艺与机理研究,TS745
  8. 稻飞虱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S435.112.3
  9. 玉米凝集素性质及其在PGPR筛选中的应用,S513
  10. 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11. 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活性污泥联合处理硝基苯废水的研究,X703
  12. 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S513
  13. ABA和H2O2对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玉米sHSPs和抗氧化防护酶的作用,S513
  14. 玉米秸秆发酵基质混合配比对盆栽牡丹理化性状的影响,S685.11
  15. 诱变选育棉籽粕高效脱毒菌株及其发酵条件筛选研究,S816.6
  16. 两种赤眼蜂寄生行为的比较及种间竞争的研究,S476.3
  17.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18. 不同基因型玉米根叶衰老差异及调控研究,S513
  19. 玉米挥发性物质提取方法优化设计与应用,S513
  20.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21. 弱光胁迫及光恢复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差异蛋白组分析,S51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粮食加工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产品标准与检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