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作 者: 常德鹰
导 师: 李曙光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经济法
关键词: 证券信用评级 利益冲突 内部治理 法律监管
分类号: F83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68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意义的证券信用评级是由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运用收集的相关信息对债券和债券发行人信用状况的评价而形成的一种制度形态,是一个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复杂的专业化加工过程。作为一种制度,证券信用评级制度在证券的发行和流通过程中居于关键地位,并成为证券市场各方当事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博弈的基点,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信用评级的制度设计对资本市场各方当事人、其他利益相关者乃至整个社会的预期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各方主体权利义务的配置反映了意思自治、政府干预和法律控制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证券信用评级的本质是对资本市场债务人债务偿还可能性和意愿的一种测度。证券信用评级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但是却由通常采用公司制的市场主体的信用评级机构承担评级产品的供给。这就会产生公共供给不足和利益冲突,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设计对其规制。总之,金融创新需要制度的创新,而法律的变革是制度创新的核心。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对证券信用评级监管基本理论进行了概述。介绍了证券信用评级的内涵、外延和功能,并将市场失灵和法律不完备作为监管的基本理论。第二章对证券信用评级中的利益冲突监管进行了分析。认为证券信用评级中存在多种利益冲突,并会对社会秩序造成危害。利益冲突导致了证券信用评级法律关系的变异,虽然各国对利益冲突采取了定监管措施,但是依然不能有效防止利益冲突对证券信用评级机构中立性的影响。第三章揭示了次贷危机中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暴露出的内部治理监管方面的问题,并从外部监管的角度对深化证券信用评级机构信用意识、强化制度执行性、监控人员适格性和信息处理规范化进行了思考。第四章通过对比美国和欧盟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制度的变迁,对我国的监管模式作出了选择。第五章在分析我国证券信用评级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完善证券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的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目录  9-12
引言  12-15
  一、本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12-13
  二、文献综述  13-14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  14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14-15
第一章 证券信用评级基本理论  15-21
  第一节 证券信用评级基本理论  15-19
    一、证券信用评级的内涵与外延  15-18
    二、证券信用评级的功用和市场地位  18-19
  第二节 证券信用评级监管基本理论  19-21
    一、市场失灵理论  19-20
    二、法律不完备理论  20-21
第二章 证券信用评级中的利益冲突监管  21-29
  第一节 证券信用评级中的利益冲突概述  21
  第二节 证券信用评级中利益冲突的类型  21-24
    一、发行人向评级机构付费模式导致的利益冲突  22
    二、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多种业务导致的利益冲突  22-23
    三、证券信用评级评级业竞争关系导致的利益冲突  23-24
    四、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及其评级人员与客户的特殊关系导致的利益冲突  24
  第三节 证券信用评级中利益冲突的危害性  24
  第四节 利益冲突导致证券信用评级法律关系的变异  24-26
    一、评级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因素  25
    二、发行人对信用评级产品需求的扩大  25
    三、监管者对信用评级产品的使用  25-26
  第五节 各国对信用评级利益冲突监管的回应及缺陷  26-27
  第六节 小结  27-29
第三章 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治理机制监管  29-38
  第一节 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内部治理监管的必要性  29-30
    一、现实必要性  29-30
    二、理论必要性  30
  第二节 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治理机制的特殊性  30-32
    一、应当要求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强化评级风险的审核与控制  31
    二、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存在多种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  31
    三、加强对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外部监督需要巨额的社会成本  31-32
  第三节 次贷危机中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内部治理缺陷  32-33
    一、评级方法僵化性  32
    二、"防火墙"制度虚置  32
    三、获益机制"逆向选择"  32-33
  第四节 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内部治理适宜性监管  33-37
    一、深化证券评级机构信用意识  34-35
    二、强化制度执行性  35
    三、监控评级人员适格性  35-36
    四、信息处理制度规范化  36-37
  第五节 小结  37-38
第四章 各国证券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的借鉴及比较  38-46
  第一节 对证券信用评级进行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38-39
    一、从对证券评级机构进行监管的目的分析监管的必要性  38
    二、从证券评级机构的性质分析监管的必要性  38-39
  第二节 国外信用评级监管制度  39-45
    一、美国证券信用评级监管制度演变  39-42
    二、欧盟证券信用评级监管制度演变  42-43
    三、美国和欧盟证券信用评级监管制度对比  43-45
  第三节 小结  45-46
第五章 完善我国证券信用评级监管法律制度  46-53
  第一节 我国证券信用评级业的现状及缺陷  46-49
    一、我国证券信用评级业现状  46-47
    二、我国证券信用评级业缺陷  47-49
  第二节 完善我国信用评级法律监管制度  49-52
    一、完善信用评级监管法律法规  49-50
    二、建立统一的信用评级监管机构并完善监管协调机制  50
    三、着力实现监管的有效性  50-51
    四、完善信用评级机构市场退出法律监管制度和责任惩罚机制  51
    五、完善自律监管体制  51-52
    六、发挥社会力量的外部监督  52
    七、加强证券信用评级监管的国际合作  52
  第三节 小结  52-53
结语  53-54
参考文献  54-56

相似论文

  1. 南海问题上的利益冲突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823
  2. 非直接利益冲突的阻隔机制研究,D630
  3. 论行政诉讼中的价值衡量,D925.3
  4. 公司反收购行为法律规制研究,D922.291.91
  5.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问题研究,F233
  6. 论我国董事自我交易的公司法规制,D922.291.91
  7.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研究,F275
  8. 工商管理视野下网络交易的法律监管,D922.29
  9. 论公司控制权的法律规制,D922.291.91
  10.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研究,G643
  11. 国际股票融资法律监管研究,F831.51
  12. 主权财富基金透明度法律监管研究,D996.4
  13. 跨国银行分支机构的法律监管,D922.281
  14. 网上证券交易的法律监管,F832.51
  15.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法律监管制度研究,F832.51
  16. 内陆开放背景下政府投资法律监管研究,D922.29
  17. 我国企业信用评级法律制度探析,D922.29
  18. 我国交叉性金融业务的法律监管问题研究,F832.2
  19. 地方融资平台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922.28
  20.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922.28
  21. 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律监管研究,D922.291.91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金融市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