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李小龙对中国武术推进效应研究

作 者: 包磊
导 师: 王岗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民族传统体育学
关键词: 效应 截拳道 李小龙电影 中国武术 文化符号
分类号: G8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74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武术在其漫长的形成历史中,个人的作用力是非常重要的。各门各派的武学大师,都为成就今天中国武术的辉煌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历史中的岳飞、戚继光如此,近代的杨露禅、董海川、霍元甲、孙禄堂等也同样如此。就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中国武术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个人来讲,李小龙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典型、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李小龙对中国武术的影响力是多维的。李小龙与中国武术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李小龙发生于中国武术的种种影响力,有积极也有消极的;有李小龙活着的时候创造的,也有其去世后作为一种符号而无形创造的。而当下有关李小龙的资料较多得以传记题材记录李小龙,对李小龙的人生经历记录很多,学术性文章资料不多。对于截拳道的归属问题没有进行学术探讨和分析;而李小龙电影对中国武术的发展进程的研究,普遍认为是对中国武术极大的推动。从辩证法的视角来看,其对中国武术的消极方面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对李小龙个体价值与中国武术发展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基于此,本文提出李小龙对中国武术推进效应研究的命题。本研究以李小龙对中国武术的影响为研究主线,运用文化学、社会学、传播学等,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实证方法、逻辑评价方法、共时历史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等方法,从李小龙的截拳道、影视、个人符号价值三个层面对中国武术的推进效应展开研究。第一,通过研究,对截拳道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定性。与中国武术典型的中国特色而言,截拳道更像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搏斗文化,可以说这种文化是没有民族标记的。对于截拳道在格斗领域里所创造的辉煌和成就,我们应该给予赞同,同时,我们也赞同截拳道是对世界格斗文化的一次创新。但是对于中国武术而言,它只是将中国武术在技击层面的价值进行了深化,它只是对中国武术的某一个点进行了发扬和创造。所以我们不能把这一个点的效应看成一个面的轰动。因此,我们要客观地看待截拳道与中国武术的关系,并且对于截拳道所引发的消极影响我们应该给以合理的引导。第二,通过研究,客观评论李小龙电影的意义。从传播影响力来看,李小龙电影对中国武术的海外推广是一次巨大成功。并且,它与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振作用,使得这种推进高度至今为止前无古人,也是后人难以企及的。在主题选取上,它表现出一种对中国武术思想积极迎合的态度。李小龙坚持了传递思想而不是推广截拳道的原则,并且把追求一种强烈的大中国认同感和表达宣扬中国武术道德品质中的侠义、自强不息等精神作为影片的主题意义。所以,李小龙电影对中国武术的表达有高度,有广度,更有深度。作为电影艺术文本表述,李小龙阳刚的躯体和凌厉的动作还是给观众带来一定程度的误导。误导产生的后果,一方面是把中国武术的技击功能无限放大,另一方面是效仿李小龙现象。在媒介渠道多元化,且日趋全媒体的今天,单纯的技击动作的表达会使中国武术的内涵无法完美的展现出来,只有文化的精髓得到展现,并时刻体现出对技击格斗的严格控制意图,中国武术才会得到真正的传播和推广。只有我们自己先明白中国武术应该怎样向民众传达,我们才能在越来越宽的平台中引导受众的认识,才能将中国武术更完美的展现出来。第三,对李小龙个人符号效应进行研究,挖掘其内涵,传承、弘扬其精神,尤其在重新确立偶像对中国武术的价值作用,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李小龙只是一个记忆,但是对于中国武术而言,李小龙的个体价值在他去世后的几十年里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毫不隐晦的讲,当下是一个“后李小龙”时代。在这样的语境中,中国武术表现出一种自我反思和启示效应。李小龙的符号价值不仅仅表现在他作为影视产品的价值,也有其他的诸如在文化创意产业上的价值,更应该有作为文化教育意义上的价值体现。这些都是隐藏在李小龙身后的价值,都值得中国武术来开发和利用的。同时,中国武术发展要明确自己的文化立场,从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文化符号的视点出发,把中国武术的发展和中华文化的复兴的伟大目标根本地联系起来,改变中国武术只简单追求西方体育价值取向的单一立场。李小龙作为当代的偶像,创造了空前的影响力,但他与当下的很多明星有着质的不同,在李小龙身上,体现着一种面对失败的无畏精神、一种侠义爱国的武学精神和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这就是李小龙为世人确立的榜样作用。对于中国武术而言,在大众文化的时代,确立文化比技术更重要的文化输出策略和教育观点加强青少年的传统武术内涵和修养,才能够培养出适合中国武术发展的偶像诞生。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Abstract  7-13
1 引言  13-21
  1.1 选题的依据、意义  13-15
  1.2 文献综述  15-21
    1.2.1 关于李小龙截拳道的相关研究  15-17
    1.2.2 关于李小龙电影中国武术影响的相关研究  17-18
    1.2.3 关于李小龙个体价值的研究  18-21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23
  2.1 研究对象  21
  2.2 研究方法  21-23
    2.2.1 文献资料法  21
    2.2.2 历史实证方法  21
    2.2.3 逻辑评价方法  21-22
    2.2.4 共时历史方法  22
    2.2.5 社会学研究方法  22-23
3 分析与讨论  23-41
  3.1 李小龙的截拳道是对世界格斗文化的一次创新  23-30
    3.1.1 截拳道的文化解读  24-25
    3.1.2 截拳道与中国武术的比较研究  25-28
    3.1.3 截拳道对中国武术推进效应的客观认识  28-30
  3.2 李小龙电影对中国武术推进效应研究  30-36
    3.2.1 从影视主题上分析李小龙电影  30-33
    3.2.2 李小龙电影对中国武术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33-34
    3.2.3 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武术发展  34-36
  3.3 “李小龙热”对中国武术的启示  36-41
    3.3.1 作为文化符号的李小龙对中国武术的启示  36-38
    3.3.2 “明星效应”、“榜样力量”对中国武术的启示  38-41
4 结论  41-42
5 参考文献  42-45
6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45-46
7 致谢  46-47

相似论文

  1. 基于巨磁阻抗效应磁测传感器及地磁匹配算法研究,P318
  2. 煤制液体燃料过程中可弃型催化剂的设计与实验研究,TQ529.1
  3. 钛酸锶钡铁电薄膜的制备及电热效应,TB383.2
  4. 流动与混合过程中不可逆损失的研究,TK12
  5.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估计,TM341
  6. HID灯整流效应的研究,TM923.32
  7.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8. 大豆疫霉RXLR效应分子靶标的筛选,S435.651
  9. 碳酸根柱撑水滑石的制备及结构重构性能研究,TQ424.2
  10. S-O-R模型的批判和预期效应的研究,B841
  11. 水葫芦对浮游动物群落及部分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分析,X174
  12. 氯氟吡氧乙酸与莱茵衣藻的相互作用,S482.4
  13. 不同类型土壤中镍的生物富集特性及其对蚯蚓的毒性效应,X131.3
  14. 太湖地区水稻土有机碳空间表征尺度效应研究,S158
  15. 花前干旱锻炼对花后干旱逆境下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S512.1
  16. 不同轮作制度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S511
  17. 棉花间歇性土壤涝渍的产质效应及其生理基础研究,S562
  18.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红壤双季稻田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的研究,S511
  19. 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S511
  20. 小麦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标记定位和效应分析,S512.1
  21. 油菜植株形态结构模型及可视化,S565.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 > 中国武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