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庄油田核桃园组二段Ⅱ、Ⅲ油组储层与油层分布规律研究

作 者: 刘伟
导 师: 戴胜群
学 校: 长江大学
专 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关键词: 东庄油田 定量 沉积相 储层物性 非均质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油气勘探开发和地质理论研究的不断深人,油气储层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近年来,AAPG年会已把储层研究作为油气盆地研究中的主要方向和热点之一。储层地质学的理念、新方法不断产生。储层沉积学研究日益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由理论沉积学向应用沉积学发展,对储层的描述和预测也日益从定性向定量发展。东庄油田位于河南省新野县沙堰镇东庄村一带,构造位置在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南部东庄次凹陷中心,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了的背斜构造。油田发现以来,未开展系统的基础地质研究,油藏构造、储层展布、油气层分布规律认识不清;未形成完善的注采井网,目前尚处于试采、试注阶段,低产低能井采取捞油方式生产,储量水驱动用程度低。近几年来,加大了该油田的调整力度,完钻井数增加至52口,需要深化油藏构造认识;研究各沉积时间单元的沉积微相,刻画储集层分布和非均质特征;进行注采对应分析,搞好注采调整,改善注水状况,恢复地层能量,高效开发油藏。东压油田地层层序由上到下分别是第四系平原组、新近系上寺组、古近系核桃园组、大仓房组。核二段、核三段是该地区的主要含油层位,岩性为深灰色泥岩、页岩与浅灰色细砂岩,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局部发育含砾砂岩。本次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区域沉积背景,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对全区52口井进行小层划分。地层划分从关键井地层分析入手,确定核二段、核三段各级沉积旋回;选择骨干连井地层对比剖面,在沉积旋回控制下进行骨干剖面井地层的细分与对比,划分过程中考虑单砂层间隔层的稳定性,并尽可能划分到单砂体级别;骨干剖面井闭合以骨干剖面井为标准,进行全区井对比,最终达到全区地层对比的闭合。核桃园组储层主要为湖相三角洲沉积,本次研究以核桃园组区域沉积背景为基础,在湖相三角洲沉积模式指导下,通过关键井研究,进行单井相分析,建立沉积微相知识库,对全部井进行小层微相划分。通过剖面沉积微相分析,编制各小层沉积微相分布图,分析本区湖相三角洲沉积演化和相带展布规律。利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分析有利相带展布。利用岩芯化验分析所获得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压汞资料、润湿性、敏感性和相渗资料,流体分析资料,PVT实验资料,开展储层物性研究,研究储层参数变化特征,研究储层微观孔隙特征,研究孔隙类型与孔隙组合、孔喉分布特征、粘土矿物特征等。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以沉积微相时空演化特征和沉积相模式为指导,依据储层参数处理成果,研究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分析研究砂体、储层物性及主力油砂体隔层等在三维空间上的展布特征,并根据动态资料验证其正确性;微观非均质性主要指孔隙和喉道非均质性,以及岩石润湿性影响形成的流体非均质性,研究中综合应用薄片、铸体、电镜、毛管压力等化验分析资料,利用地质统计学等方法全面分析,研究该区储层的微观特征,并进行描述与分类评价。根据上述研究成果,选用储层物性、砂岩钻遇率、砂岩厚度、连通性等参数,并进行储层综合分类评价。综合测井曲线特征及试油、录井和化验分析资料,开展东庄油田古近系核桃园组储层四性关系研究。选取关键井目的层储层参数,与测井记录形成最佳转换关系,建立东庄油田的岩性、物性和有效厚度参数解释模型,进行多井数字处理与解释,重新处理并建立油气水层解释模型或划分标准,利用软件对东庄油田52口井重新进行测井解释,并研究油气在平面及纵向上的变化特点,搞清油气在纵、平面上的分布规律,编制含油小层油层厚度等值线图。东庄油田构造复杂、储层砂体变化快、非均质性强。目前油田油水井数比大,注水井点少,现有注水井与油井对应性差,油井受效状况差,多数油井处于天然能量开采状态,地层能量低,油井产量低,油田整体处于低产低效开发状态。通过本次储层研究,搞清楚储层发育规律。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1章 绪论  10-13
  1.1 选题的来源和依据  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1
  1.3 研究内容和途径  11-12
  1.4 预期成果及其可能的创新点  12-13
第2章 区域概况  13-15
  2.1 油田勘探简况  13
  2.2 油藏基本地质特征  13-14
  2.3 上报储量  14-15
第3章 沉积相分析  15-56
  3.1 地层层序及小层细分对比  15-28
  3.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28-56
第4章 储层物性及其变化规律  56-82
  4.1 储层孔隙度解释模型  56-58
  4.2 储层渗透率解释模型  58-62
  4.3 储层孔渗解释结果及分布规律  62-82
第5章 油层分布规律及注采调整研究  82-89
  5.1 油层识别方法研究  82-83
  5.2 油层分布规律  83-89
第6章 结论及认识  89-90
致谢  90-91
参考文献  91-94
个人简介  94-95

相似论文

  1. 我国典型低挥发分煤热解成分的定量分析,TQ530.2
  2.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试剂盒的研制,S154.3
  3. 草菇采后生理生化及保鲜方法的研究,S646.13
  4. 保留残迹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R687.2
  5. 黄磷储罐区安全评价方法研究,TQ126.317
  6. 雪莲果低聚果糖提取分离及分析研究,TS255.1
  7. 基于统计方法的核磁共振人脑图像的分割及三维数据的分析,R445.2
  8. 烟夜蛾气味受体基因和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S433.4
  9.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10. 鄂尔多斯盆地樊学油区延安组延8、延9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11. 南泥湾八连沟—金庄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P618.13
  12. 细菌培养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痰中肺炎链球菌,R440
  13.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游离气多赋存类型依存关系定量分析,P618.13
  14. 惠民凹陷夏口断裂带及附近断块断层封堵机理研究,P618.13
  15. 南华北盆地周口坳陷油气储层沉积学研究,P618.13
  16. 基于地球物理特征的岩相古地理研究,P618.13
  17. 超声新技术评价亚临床期酒精性心肌损害左心室功能的价值,R540.45
  18. 中国东北地区泥盆纪沉积特征与岩相古地理研究,P618.13
  19.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油层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P618.13
  20. 宁东地区侏罗系直罗组沉积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P534.52
  21. 地层多尺度旋回性分析研究,P534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