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伊通盆地西北缘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

作 者: 苗洪波
导 师: 陈红汉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
专 业: 能源地质工程
关键词: 伊通盆地 西北缘 复杂构造带 扇体展布规律 成藏机制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0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伊通盆地是郯庐断裂带北段的一部分,烃源岩厚度大、质量好,储层发育,盆地演化后期的挤压作用使伊通盆地成为富油气资源盆地,勘探潜力较大。盆地经历的多期构造运动,特别是不同构造时期的差异沉降和构造反转作用对油气成藏和保存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不仅使得油气藏经历了多源、多期充注和调整改造、甚至破坏等复杂的成藏历史,而且在不同构造单元油气成藏过程与成藏模式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制约了对该盆地油气聚集规律的进一步认识。伊通盆地的油气勘探程度很低,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其中西北缘复杂构造带、基岩潜山、东南缘扇体是今后勘探的三大重点领域。但限于整体勘探程度,地质条件复杂,三维地震品质偏差,对盆地的沉积特征、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相应的工程配套技术等还需继续攻关,尤其是西北缘构造复杂,地震资料不能满足储层预测的需要,其构造特征、沉积规律、油气成藏机理、有利勘探区带优选等需进一步研究。论文运用新技术、新理念,以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综合钻井、地球物理、测井、各种化验分析等资料,以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构造精细解释技术、储层预测技术、沉积地震相识别技术、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为主要手段,重点论述了伊通盆地西北缘的构造、沉积、成藏特征,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的改变,盆地的应力场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伊通盆地区域应力场发生转变表现在渐新世末期,区域应力场由左旋张扭转变为右旋的压扭。在区域压扭应力作用下,伊通盆地西北缘断裂在新近纪表现为右行走滑、挤压逆冲的性质。主要证据有:1)取芯资料表明,地层改造复杂,揉皱挤压作用结果明显,部分岩心资料表现为地层破碎,已近于垂直,挤压作用使地层形成了多个小褶皱,且发育多期小断层,具有相互错断现象,说明西北缘地层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活动,且挤压作用明显;2)盆地西北缘地表的野外地质露头出现大量挤压作用所形成的褶皱构造;3)新三维地震资料,结合钻井资料,综合分析逆断层的确存在。在西北缘形成了复杂构造带,复杂构造带内部的小型断鼻构造常常是泥岩变形作用形成的,构造带内部的“U”型断块,是走滑作用过程中,滞留的断块,从走滑距离上看,靠近西北缘断块距离远,靠近盆地的断块走滑距离相对小;西北缘边界断裂不同区段的构造样式不同,而且隆升挤压作用现今仍在持续,有利于生烃、排烃作用以及油气的运移聚集,使伊通盆地西北缘复杂构造带成为油气富集场所。(2)西北缘储层发育,快速堆积的扇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厚层、快速尖灭的楔形体)分选差、物性差;长期发育的扇体(在地震上表现为延伸较远的薄层楔形体,常常具有前积结构或下超结构)物性相对较好,而且扇体的规模越大,储层物性越好;扇体识别过程中,属性及反演预测结果只能参考,人工识别地震相、沉积结构等工作很重要。盆地内部多扇体相互叠置,储层发育,但西北缘复杂构造带存在储层不发育区,即存在扇体沟道间,盆地内部叠加连片,储层厚度大。古地貌控制了扇体发育的位置及延伸方向,现今西北缘大黑山东南的沟谷往往是盆地西北缘扇体的物源入口,盆地内部与西北缘相交的大型断层往往控制了扇体的展布方向,盆地内部的同生断层控制砂体的展布,盆地地层厚值区(古洼陷)储层较发育;挤压作用导致储层物性偏差,影响程度与地层变形程度有关。(3)西北缘成藏条件有利,首先生烃凹陷靠近西北缘一侧,烃源岩充足,二是构造复杂带是隆升挤压作用形成的,既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又是保存条件较好的成藏带;其油气富集程度受控于烃源岩成熟度、供烃半径和储层发育特征;另外应力释放带保存条件不好,如二号断层与西北缘断层交汇处,是大型物源入口,泥岩不发育,断裂发育,实际钻井资料证实该区保存条件不好;隆升挤压作用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改变的时间是40Ma左右,利用包裹体分析技术确定最早的成藏时间为37-40Ma左右,说明隆升挤压作用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盆地西北缘发育近岸水下扇体具备形成大面积断层-岩性油藏、构造-岩性油藏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其主要原因是:规模较大的近岸水下扇体处于有利的构造岩相带中,具备丰富的油源和与之相匹配的大面积分布的水下扇砂体,加上西北缘上倾方向上近西南-东北向发育的两组大逆断层横切西北物源方向的扇体,盆地演化后期的挤压作用,使断层封闭性好,对来自靠山生烃凹陷的油气的聚集成藏和油气富集起着重要的遮挡作用,油气主要在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的中扇、外扇相带形成大面积分布的断层-岩性、构造-岩性油气藏。(4)盆地西北缘是油气富集的复杂构造带,但不同区段有利面积及层位不同。在莫里青断陷烃源岩成熟度不高,但供烃半径较大,所以主要目的层是盆地下部双二段地层,自生自储成藏模式;岔路河断陷沉降幅度大,烃源岩成熟度高,除了双阳组以外,奢岭组和永吉组都发育有效烃源岩,油藏、气藏并存,目的层系较多,勘探潜力较大;鹿乡断陷居中,烃源岩成熟度介于二者之间,受资料限制,勘探程度较低,但双阳组和奢岭组应为主要目的层。认为莫里青断陷西北缘是保存条件较好的原生油气成藏。油源主要来自于双阳组烃源岩,自生自储,来自西北缘的扇体,被平行于边界断裂的一系列断层所切割,在西北缘复杂构造带,特别是西北缘复杂构造带前沿,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凹陷内部发育大面积的岩性油气藏,保存条件好,含油性也好;垂向上,双二段含油性比双三段好,主要与逆断层下部倾角大,封闭性比上部好有关。根据典型油藏剖面解剖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所揭示的古油气保存条件、地层水矿化度指标和原油切割去正构金刚烷地化分析显示:多数断层下盘比上盘保存条件好,同一条断层下部比上部保存条件好,盆地西北缘比东南缘保存条件好。盆地东南缘一系列隆起构造带多遭受强烈的改造,虽发生过多幕油气充注,但因油气保存条件差,尤其在构造冠部油气沿断层散失以及遭受大气淡水冲洗和生物降解改造强烈,深部的双阳组破坏稍有减弱,隆起翼部的围斜地区多位于断层下降盘,保存条件也得到改善,含油性将变好。故此,将伊通盆地油气成藏模式总结为改造型和保存型两种主要模式,保存型油气藏将成为勘探的有利目标。本论文主要创新点:(1)恢复了盆地西北缘复杂构造带的形成过程,建立了不同区段的构造模式;(2)分析了西北缘扇体展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并依据古构造、现今地貌、断裂控砂特征,结合地震相特征、钻井实际资料,综合分析预测了西北缘扇体的展布形态,弥补了地震资料不能满足储层预测的缺憾。(3)探讨了伊通盆地西北缘复杂构造带的成藏机制,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指出有利勘探区带;

全文目录


作者简介  6-8
摘要  8-11
ABSTRACT  11-15
目录  15-17
第一章 前言  17-26
  §1.1 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17-18
    1.1.1 选题的来源  17
    1.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7-18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8-24
    1.2.1 国外走滑变形带、断层与褶皱关系、油气藏研究概况  19-21
    1.2.2 国内郯卢断裂的研究概况  21-23
    1.2.3 断陷盆地油气藏机理研究进展  23-24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4-26
    1.3.1 主要研究内容  24-25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5-26
第二章 伊通盆地区域地质特征  26-36
  §2.1 勘探概况  26-28
    2.1.1 伊通盆地勘探程度较低  26
    2.1.2 勘探历程简介  26-28
  §2.2 地质特征简介  28-36
    2.2.1 地层特征  28-29
    2.2.2 构造特征简介  29-30
    2.2.3 盆地烃源岩特征  30-31
    2.2.4 伊通盆地沉积特征  31-33
    2.2.5 伊通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  33-36
第三章 盆地西北缘构造样式及成因  36-47
  §3.1 西北缘边界断裂性质及成因  36-40
    3.1.1 前人对西北缘边界断裂的认识  36-38
    3.1.2 最新三维资料及钻探成果证实西北缘存在逆冲断层  38-40
  §3.2 西北缘构造样式及分布特征  40-47
    3.2.1 西北缘不同区段的构造样式  40-45
    3.2.2 “U”型断块是走滑作用段滞留体  45-46
    3.2.3 复杂构造带内幕发育的小型鼻状构造是泥拱  46-47
第四章 构造作用对沉积储层的影响  47-57
  §4.1 伊通盆地西北缘沉积储层特征简介  47-50
    4.1.1 沉积特征  47
    4.1.2 储层特征  47-50
  §4.2 扇体的展布特征及受控因素  50-53
    4.2.1 古地貌控砂规律明显  50-52
    4.2.2 扇体形态与成因  52-53
    4.2.3 西北缘存在沟道间相,存在储层不发育区  53
  §4.3 挤压作用降低储层物性  53-55
  §4.4 特殊的构造背景,形成储层的特殊性  55-57
第五章 西北缘构造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  57-62
  §5.1 西北缘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  57-58
    5.1.1 区域成藏条件  57-58
    5.1.2 隆升挤压作用形成特殊的成藏模式  58
  §5.2 西北缘成藏控制因素探讨  58-62
    5.2.1 隆升挤压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  58-60
    5.2.2 应力释放带保存条件不好  60-61
    5.2.3 挤压与生烃作用使目的层具有超压性质  61-62
第六章 有利条区带分析  62-66
  §6.1 西北缘复杂构造带勘探潜力分析  62-63
  §6.2 西北缘复杂构造带有利区带优选  63-66
    6.2.1 最有利油气聚集区带  63-65
    6.2.2 较有利油气聚集区带  65-66
第七章 结论  66-67
致谢  67-68
参考文献  68-80

相似论文

  1. 煤系地层游离气成藏机制与模式研究,P618.13
  2. 伊通盆地莫里青老区双阳组—奢岭组储层精细描述,P618.13
  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典型地层油气藏解剖及成藏机理物理模拟,P618.13
  4.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复杂构造带地震解释方法研究,P631.4
  5. 扬子地块西北缘轿子顶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P542
  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油地质综合研究,P544.4
  7. 山前复杂构造带地震勘探野外采集方法研究,P631.4
  8. 和田桑株地区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带野外采集技术研究,P631.4
  9. 稠油降解气的形成机理与控制因素,P618.13
  10.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早—中二叠世沉积盆地演化及其区域构造意义,P542
  11. 海石湾井田CO_2成藏演化机制及防治技术研究,P618.13
  12. 上扬子地块西北缘古生代晚期—中生代的盆地演化及地球动力学,P618.13
  13.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奥陶系—泥盆系层序地层及沉积学研究,P618.13
  14. 青藏高原西北缘上新世—早更新世构造变形与高原隆升,P542
  15.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P618.13
  16. 准噶尔西北缘造山带中生代盆地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P542
  1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P618.13
  18. 松辽盆地及其周围典型盆地部分地球物理特征,P631
  1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地层格架分析-以车排子地区为例,P534.52
  2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夏子街走滑构造,P548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