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上扬子地块西北缘古生代晚期—中生代的盆地演化及地球动力学

作 者: 沈中延
导 师: 肖安成;陈汉林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构造地质学
关键词: 扬子板块西北缘 米仓山 秦岭 开江-梁平海槽 城口-鄂西海槽 碰撞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73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米仓山位于秦岭以南的上扬子西北缘地区,属于秦岭前陆冲断褶皱带,其沉积和构造演化与秦岭碰撞造山过程息息相关。目前普遍认为秦岭于晚三叠世全面碰撞造山,然而对于全面碰撞前的早期碰撞事件却缺乏具体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对于米仓山印支期以来的演化特别是米仓山何时以及如何隆升一直没有很详细的研究工作。本文对米仓山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沉积和构造进行了研究,并且综合分析来自沉积、地震剖面、裂变径迹、古地磁等方面的资料对中生代米仓山的隆升时间和方式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前人认为米仓山地区下三叠统内部各组地层之间均为整合接触,然而作者通过对米仓山野外12条剖面进行沉积构造研究发现米仓山地区下三叠统内部存在一个不整合面,反映为古风化壳,砾岩、角砾岩、砂岩等碎屑岩的出现。2.在米仓山南缘的地震剖面上同样也识别出了早三叠世的这期构造事件,表现为嘉陵江组二段底面与下伏地层的削截现象、上覆地层的超覆现象,及断层上、下盘的嘉陵江组一段-上二叠统地层厚度的巨大差异。前人认为铜街子组大致相当于广义的嘉陵江组一、二段,因而在作者的研究尺度内可认为早三叠世碎屑岩沉积事件和构造事件是同期的,认为构造运动造成了下三叠统铜街子组的碎屑岩发育。3.通过分析开江-梁平裂谷—汉南-米仓山隆起—佛坪地体和城口—鄂西裂谷—神农架-黄陵地体—武当山地体”的时空配置关系,结合裂谷与造山带的形态,提出开江-梁平裂谷和城口-鄂西裂谷是南秦岭与上扬子地块在晚二叠世发生点式碰撞时产生的碰撞裂谷群。4.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晚二叠世—三叠世研究区的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晚二叠世吴家坪期(P2w)洋壳俯冲阶段,晚二叠世长兴期-早三叠世印度期早期(P2c-T1f1)碰撞裂谷阶段,早三叠世印度期中期-晚期(T1f2-T1f4)的裂谷消亡阶段,早三叠世奥伦尼期早期(T1t)持续碰撞阶段,早三叠世奥伦尼期中晚期-安尼锡期(T1j-T2l)构造平静期,拉丁期-卡尼期全面碰撞造山期。5.综合分析来自沉积、地震剖面、磷灰石裂变径迹和古地磁等证据,作者提出米仓山真正意义上的隆升发生在中生代晚期的早白垩世,并且具有前展式冲断隆升的特点,早白垩世的隆升速率大于晚白垩世的隆升速率。

全文目录


致谢  5-6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目录  10-11
1 绪论  11-16
  1.1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11-12
  1.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2-14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6
2 区域地质概况  16-30
  2.1 秦岭造山带核心区  16-22
  2.2 秦岭造山带的前陆褶皱冲断带—汉南-米仓山和南大巴山  22-26
  2.3 龙门山造山带  26-28
  2.4 小结  28-30
3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扬子北缘裂谷系统的结构及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30-45
  3.1 中、上扬子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地层系统  30-33
  3.2 开江-梁平裂谷  33-37
  3.3 城口-鄂西裂谷  37-43
  3.4 小结  43-45
4 下三叠统内部不整合面附近的沉积特征  45-68
  4.1 典型剖面下三叠统碎屑岩的岩性特征和沉积相标志  46-64
  4.2 下三叠统碎屑岩的区域对比  64-65
  4.3 下三叠统碎屑岩的成因:构造vs海平面升降  65-67
  4.4 小结  67-68
5 早三叠世构造变形特征及晚期的改造作用  68-100
  5.1 早三叠世古构造的剖面证据  68-75
  5.2 早三叠世古构造平面展布——以米仓山西段为例  75-81
  5.3 早三叠世构造运动强度分析(平衡剖面)  81-84
  5.4 晚期的改造作用讨论  84-99
  5.5 小结  99-100
6 研究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大地构造演化  100-114
  6.1 开江-梁平裂谷和城口-鄂西裂谷的成因  100-107
  6.2 早三叠世碎屑岩和同期构造运动的动力学背景  107-110
  6.3 大地构造演化模式  110-112
  6.4 小结  112-114
7 结论  114-116
参考文献  116-126
作者简介  126-127

相似论文

  1. 多级喷动脱硫塔内雾化与蒸发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X701.3
  2. 考虑碰撞和限位作用的三跨悬臂梁桥地震反应分析,U442.55
  3. 基于模型的水稻根系可视化研究,S511
  4. 汽车起重机模拟作业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TH213.6
  5. 双柔性结构梁的碰撞运动的分岔及其控制,TB122
  6. 基于前纵梁结构分析的微型车耐撞性研究,U467.14
  7.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虚拟校园漫游系统设计与实现,TP391.9
  8. 汽车—行人碰撞事故再现与车速估算方法研究,U491.31
  9. 营运客车追尾碰撞仿真及后部结构耐撞性研究,U467.14
  10. 营运客车侧面碰撞仿真研究及安全性评价,U467.14
  11. 基于模拟碰撞的儿童安全座椅改型设计研究,U463.836
  12. 营运客车正面碰撞车身结构安全性仿真与评价,U467.14
  13. 汽车—行人事故中行人伤害机理的研究,U491.31
  14. 简支梁桥在地震作用下碰撞效应研究,U441.3
  15.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铁路桥限高防护架与超高车辆碰撞的动力响应分析,U441
  16. 国家地质公园自助旅游解说系统研究,F592.7
  17.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构造变形研究,P542
  18. 大巴山前陆构造带叠加变形研究,P542
  19. 机械蓄能式汽车碰撞试验台的研究,U467.14
  20. 基于行人保护的汽车引擎罩改进研究,U463.833
  21. 弹簧数控卷绕仿真系统研究,TH135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