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夏子街走滑构造

作 者: 汪仁富
导 师: 汪新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构造地质学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走滑构造 雁列褶皱 正花状构造 生长地层 达尔布特断层
分类号: P54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依据钻测井数据、二(三)维地震资料,重磁及大地电磁资料(MT),结合地表地质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分析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变形特征,重建该区构造变形演化历史,探讨构造变形机制。利用重磁、二维地震资料和MT资料,建立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夏子街区域构造剖面,确定该区区域构造格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建立该区断层和褶皱的三维展布,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平面、空间组合关系。依据断层相关褶皱原理和轴面分析方法确定雁列褶皱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依据不整合面特征和生长地层(Growth strata)特征分析雁列褶皱变形期次,厘定西北缘走滑构造发生的时间,进而确定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走滑构造变形演化过程和变形机制。乌尔禾-夏子街地区主要受夏红北走滑断层控制。夏红北断层在剖面上呈正花状构造,平面上近东一西向线性延伸。夏红北断层两侧发育雁列褶皱和阶步断层,断层北侧发育风城向斜,断层南侧发育乌尔禾和夏子街雁行排列短轴断背斜。风城向斜与乌尔禾复背斜的三维空间关系表明夏红北断层是一条走滑断层。夏红北断层与其两侧雁列褶皱和阶步断层的组合关系表明,夏红北断层为右旋走滑断层。夏红北断层尾端(红旗坝地区)发育马尾状低缓逆冲断层。克拉玛依-百口泉断裂带主要发育克百走滑断层,断面高陡,近于直立。断层两侧地层电性差异明显,未见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克百走滑断层在百口泉地区具有分段性差异,由两条北东向平直断层和断层之间的叠接部位组成。南北两端平直断层剖面上表现为正花状构造,叠接部位发育多条弧形逆冲断层和褶皱,形成环形的挤压结。挤压结和阶步平直断层组合关系表明克百断层是一条右旋走滑断层。走滑断层两侧雁列褶皱变形和生长地层特征表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走滑构造发生在晚二叠世-三叠纪,侏罗纪变形微弱,白垩纪以后变形基本停止。夏红北断层、克百断层与达尔布特断层构成里德尔单剪走滑系统,达尔布特断层晚二叠世-三叠纪发生右行走滑;侏罗纪达尔布特断层走滑方向发生反转,断层北侧发育走滑断陷盆地,形成和什托洛盖盆地;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新生代没有发生大的构造变形。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晚二叠世以来主要受到走滑断层控制,并非发育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

全文目录


致谢  5-6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目录  10-12
图索引  12-16
表索引  16-17
1 前言  17-25
  1.1 研究背景  17-19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9-23
  1.3 研究思路  23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  23-25
2 走滑构造的相关概念  25-37
  2.1 走滑断层的定义及相关术语  25
  2.2 走滑断层的力学特征  25-28
  2.3 走滑断层的伴生构造及识别  28-37
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区域地质概况  37-48
  3.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周缘地质概况  37-38
  3.2 和什托洛盖盆地、达尔布特断层特征  38-44
  3.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层概况  44-48
4 乌-夏地区构造解析  48-72
  4.1 概述  48
  4.2 夏红北走滑断层系统  48-54
  4.3 雁列褶皱  54-71
  4.4 小结  71-72
5 红旗坝走滑尾端构造解析  72-80
  5.1 概述  72-73
  5.2 典型地震剖面解释与构造样式分析  73-77
  5.3 变形缩短量估算  77-79
  5.4 小结  79-80
6 克百断层带构造解析  80-104
  6.1 概述  80-81
  6.2 MT资料与地震资料的联合解释  81-90
  6.3 百口泉地区克百走滑断层系统  90-103
  6.4 小结  103-104
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变形时限及成因机制探讨  104-123
  7.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走滑构造时限分析  104-114
  7.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走滑构造变形机制探讨  114-123
8 结论与建议  123-127
  8.1 乌-夏雁列褶皱带的变形特征和机理  123-124
  8.2 克百断裂带的变形特征和机理  124-125
  8.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夏构造的变形时间、演化过程及其对西准噶尔构造演化的启示  125-127
参考文献  127-145
个人简历  145-146

相似论文

  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典型地层油气藏解剖及成藏机理物理模拟,P618.13
  2. 四川盆地米仓山前大两会背斜构造几何学与成因机制的研究,P542
  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油地质综合研究,P544.4
  4. 稠油降解气的形成机理与控制因素,P618.13
  5. 宁夏南部新生代盆地沉积演化及其对青藏高原东北角构造变形的响应,P618.13
  6. 扬子地块周缘中生代构造变形与演化,P542
  7. 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马东山地区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综合研究,P542
  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P618.13
  9. 西昆仑山前东段新生代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与变形机制,P534.6
  1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地层格架分析-以车排子地区为例,P534.52
  1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拉阿拉特山推覆构造形成演化与构造建模,P542
  12. 西准噶尔阔克哈达一带玛依拉山组沉积特征及构造意义,P548
  13.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宝鸡—天水段活动性评价及区域应力场分析,P548
  14. 西藏重磁场特征分析与区域地质构造识别与划分,P548
  15. 西藏加查地区构造特征及水电工程适应性评价,P548
  16.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活动构造及其对水系的控制作用,P548
  17. 晚白垩世西峡盆地沉积与构造环境分析,P548
  18. 昌都地块西段二叠纪开心岭群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P548
  19. 四川盆地北部周边构造特征研究,P548
  20. DTM数据和ETM+图像在“旬阳—白河地区远景矿调”中的应用研究,P548
  21.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地区阿尔嘎顺韧性剪切带研究,P548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区域构造地质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