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产GSH酿酒酵母的微生物育种

作 者: 魏咏新
导 师: 袁建国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微生物学
关键词: 谷胱甘肽 酿酒酵母 基因组重排 条件优化
分类号: Q9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是一种含γ-酰胺键和巯基的活性三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三种氨基酸组成,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中。谷胱甘肽具有清除自由基、解毒、延缓衰老和抗疲劳等多种生理功效。在临床上用于肝脏保护、治疗肿瘤和内分泌紊乱等疾病。谷胱甘肽的生产方法有多种,目前生产上最常用的是发酵法。发酵法生产谷胱甘肽的基础是选育一株稳定高产的优良菌株。基因组重排育种技术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被提出,该技术将传统诱变育种与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有机结合,大大加快菌株正向突变的进程。国内学者针对这种技术的研究还比较少,在选育谷胱甘肽高产菌株方面还没有相关的文献记载。本文采用基因组重排育种技术对酿酒酵母进行微生物育种,旨在选育出高产、生长周期短、生产性能稳定的高产GSH优良菌株。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将现有保藏的产GSH菌株活化后,经10次传代培养筛选出相对高产且遗传稳定的菌株编号Y1和Y2作为出发菌株,Y1和Y2的GSH产量分别为261.47mg/L和600.13mg/L。对酿酒酵母Y1和Y2单倍体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单倍体制备条件:Y1和Y2分别用2%和1.5%蜗牛酶作用75min和90min,酶解后55℃分别加热8min和10min,单倍体制备率均达到100%。2、通过探究了单倍体Y1-110和Y2-206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因素,确定了单倍体Y1-110和Y2-206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为:Y1-110和Y2-206的菌悬液分别预处理20min和25min,渗透压浓度分别为0.45mol/L和0.50mol/L,2%蜗牛酶+1%纤维素酶共同酶解时间分别为3h和4h,其原生质体形成率分别为88.02%和90.00%,再生率分别为51.70%和47.86%。3、进行了基因组重排实验,利用原生质体灭活的筛选方法进行目的融合菌株的筛选。确定了原生质体灭活的条件分别为:Y1-110和Y2-206的原生质体热灭活处理条件分别为65℃处理3min和5min,紫外灭活处理时间分别为90s和120s。原生质体融合的最佳条件为:在28~30℃下,用35%的PEG6000处理120min,融合率达到3.23×10-4%。在进行了三轮基因组重排、抗性筛选及遗传稳定性筛选后,得到一株稳定高产的抗ZnCl2重排菌株YR-1,其GSH产量为679.95mg/L,比Y1产量提高了160.05%,比Y2提高了13.30%。非基因组重排对照实验也证明了F3代的优良表型确实是通过基因组重排育种技术实现的。4、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重排菌株YR-1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4.6%、酵母粉2.4%,磷酸氢二钾0.21%,磷酸二氢钾0.30%,硫酸镁0.05%,发酵GSH产量达到730.12mg/L,比原始重排菌株GSH产量提高了7.38%。初步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8℃,初始pH值5.5,接种量10%,装液量30mL/250mL,摇床转速120r/min,在此条件下,发酵周期为36h,重排菌株的GSH产量达到750.65mg/L,比优化前提高了2.81%。

全文目录


目录  4-8
缩略词表  8-9
摘要  9-11
Abstract  11-1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3-27
  1.1 谷胱甘肽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13
  1.2 谷胱甘肽的生理功能及应用  13-15
    1.2.1 谷胱甘肽的生理功能  13-14
    1.2.2 谷胱甘肽的应用  14-15
  1.3 谷胱甘肽的制备、检测及市场展望  15-20
    1.3.1 谷胱甘肽的制备  15-18
    1.3.2 谷胱甘肽的检测  18-19
    1.3.3 谷胱甘肽的市场展望  19-20
  1.4 谷胱甘肽生产菌株的选育  20-22
    1.4.1 谷胱甘肽的生产菌株  20
    1.4.2 谷胱甘肽高产菌株的选育  20-22
  1.5 基因组重排育种研究概况  22-24
    1.5.1 基因组重排技术的原理  23
    1.5.2 基因组重排的方法  23
    1.5.3 基因组重排育种的优点和问题  23-24
  1.6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24-27
    1.6.1 立题依据  24
    1.6.2 研究内容  24-25
    1.6.3 技术路线  25-27
第二章 菌株筛选及单倍体制备条件优化  27-39
  前言  27
  2.1 实验材料  27-29
    2.1.1 菌株来源  27-28
    2.1.2 仪器设备  28
    2.1.3 实验药品与试剂  28-29
    2.1.4 培养基  29
  2.2 实验方法  29-31
    2.2.1 菌种筛选  29-30
    2.2.2 谷胱甘肽的测定—DTNB 法  30
    2.2.3 单倍体制备  30-31
  2.3 结果与分析  31-37
    2.3.1 谷胱甘肽标准曲线的绘制  31
    2.3.2 出发菌株筛选结果  31-32
    2.3.3 出发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32-33
    2.3.4 酶浓度及酶解时间对单倍体制备的影响  33-34
    2.3.5 酶解后加热处理对单倍体制备的影响  34-36
    2.3.6 双倍体与单倍体的显微观察对比  36-37
  2.4 本章小结  37-39
第三章 单倍体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优化  39-49
  前言  39
  3.1 实验材料  39-40
    3.1.1 菌株来源  39
    3.1.2 仪器设备  39
    3.1.3 实验药品与试剂  39-40
    3.1.4 培养基  40
  3.2 实验方法  40-41
    3.2.1 原生质体的制备  40-41
    3.2.2 原生质体的再生  41
    3.2.3 原生质体形成率与再生率计算:  41
  3.3 结果与分析  41-47
    3.3.1 预处理时间对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影响  41-43
    3.3.2 酶种类与酶浓度对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影响  43-44
    3.3.3 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影响  44-45
    3.3.4 渗透压对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影响  45-47
    3.3.5 原生质体的显微观察  47
  3.4 本章小结  47-49
第四章 谷胱甘肽产生菌的基因组重排技术育种  49-59
  前言  49
  4.1 实验材料  49-50
    4.1.1 菌株来源  49-50
    4.1.2 仪器设备  50
    4.1.3 实验药品与试剂  50
    4.1.4 培养基  50
  4.2 实验方法  50-53
    4.2.1 单倍体制备及原生质体制备  50-51
    4.2.2 原生质体的灭活  51
    4.2.3 原生质体的融合  51
    4.2.4 融合率的计算  51-52
    4.2.5 基因组重排及高产融合子的筛选  52
    4.2.6 非基因组重排对照试验  52
    4.2.7 重排菌株遗传稳定性的测定  52-53
  4.3 结果与分析  53-58
    4.3.1 原生质体的最佳灭活条件  53-55
    4.3.2 融合温度对融合率的影响  55
    4.3.3 聚乙二醇 6000 浓度与融合率的关系  55-56
    4.3.4 聚乙二醇(PEG)作用时间与融合率的关系  56-57
    4.3.5 原生质体融合过程的显微观察  57
    4.3.6 基因组重排及高产融合子的筛选  57-58
    4.3.7 非基因组重排对照实验  58
    4.3.8 重排菌株遗传稳定性的测定  58
  4.4 本章小结  58-59
第五章 重排菌株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59-73
  前言  59
  5.1 实验材料  59-60
    5.1.1 菌株来源  59
    5.1.2 仪器设备  59
    5.1.3 培养基  59-60
  5.2 实验方法  60-61
    5.2.1 菌种培养  60
    5.2.2 培养基优化单因素实验  60
    5.2.3 发酵条件优化  60-61
  5.3 结果与分析  61-71
    5.3.1 谷胱甘肽标准曲线的绘制  61
    5.3.2 重排菌株 YR-1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61-64
    5.3.3 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成分  64-67
    5.3.4 重排菌株 YR-1 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67-71
  5.4 本章小结  71-73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73-75
参考文献  75-8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81-83
致谢  83

相似论文

  1. 南极冰藻GPx、GST和SAHH基因的克隆、定量分析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Q943.2
  2. 天然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的快速发现及活性研究,R284
  3. 粘质沙雷氏菌的原生质体诱变及几丁质酶的研究,TQ925
  4. 基于基因组重排技术的1,3-丙二醇高产菌株选育,TQ923
  5. 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大鼠血脂影响及抗氧化作用,R965
  6. Pseudomonas sp.RT-1低温脂肪酶发酵条件优化、纯化及基因的克隆表达,TQ925
  7.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的驯化及其在高硫煤生物脱硫中的应用,X701.3
  8.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9. 产甘油益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S823.5
  10. 镉胁迫及缺硫对水稻非蛋白巯基物质含量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的影响,S511
  11. 降胆固醇功能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TS201.3
  12.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黄瓜植株盐胁迫伤害的缓解及其生理效应研究,S642.2
  13. 棉粕源酵母发酵饲料的研究,S816
  14. 间歇低氧小鼠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及N-乙酰半胱氨酸的治疗作用,R766.43
  15. 酿酒酵母醛酮还原酶Gre2的结构与功能研究,Q936
  16. 不同来源的谷胱甘肽合成酶对重组毕赤酵母合成谷胱甘肽的影响研究,TQ936.16
  17. 芸香苷对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诱导表达研究,S881.26
  18. 以酿酒酵母为替代宿主研究嗜肺军团菌效应蛋白的功能,R378
  19. α晶体蛋白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膜结合的靶蛋白的探索研究,R774.6
  20. L-谷氨酰胺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TQ922
  21. 谷胱甘肽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和性能的研究,O631.3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