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外商对华R&D投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

作 者: 刘俊
导 师: 傅钧文
学 校: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专 业: 世界经济
关键词: 技术溢出 自主创新 R&D投资
分类号: F832.6;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从1993年摩托罗拉中国软件中心设立以来,跨国公司对中国进行R&D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R&D机构也已经超过1200家。我国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R&D投资目的地之一。这些对华的R&D投资当然带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仅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还提高了国内整体技术水平。然而,这些R&D投资,对于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的影响则较为复杂。一方面,外来技术的涌入强化了市场竞争,也迫使本土企业不得不采取更加高效的运作方式来保证企业的生存,同时也以其高技术先进管理模式为本土企业提供了模板;另一方面,外资挤占了国内的市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恶化了本土企业的生存环境。应对外来先进技术冲击时本土企业的反应会根据市场结构、技术水平差距、行业特征等原因而各有不同;而对于外来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则决定了本土企业能从外资的这些“老师”那里学到多少。跨国公司的技术锁定、恶化的生存环境、较为低下的技术消化吸收能力都对技术溢出产生了阻滞。这也导致中国在许多行业中未能通过引进外资投资而获得较大的技术进步,甚至延缓了本土的技术升级过程——汽车工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怎样既能充分借助外资的技术优势来实现中国自主创新技术的提高,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跨国公司R&D投资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中,都是我国政府、行业管理机构和企业将要面临的问题。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先概括跨国公司进行海外R&D投资的研究现状与背景,为后文的深入论述作铺垫;第二章详述R&D投资的理论背景,构建全文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从外商对华R&D投资的概况、阶段、特点和动机四方面进行分析,把握现状;第四章则深入探讨外资在华R&D投资对中国的技术影响,重点从技术溢出的机制上进行分析,并提出技术溢出机制中竞争效应和技术吸收两条途径所存在的问题;第五章采用计量方法,细分外资的不同溢出途径进行分析,得出外资通过FDI途径对中国的R&D投资至少比通过贸易途径的R&D投资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更小,验证了第五章的论点;第六章以具体的行业——汽车工业案例支持本文对技术溢出的论述;第七章依据前文的论述的判断,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结论。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
Abstract  3-5
目录  5-7
第一章 导论  7-11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7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综述  7-9
    1.2.1 国外研究综述  7-8
    1.2.2 国内研究综述  8-9
  1.3 研究概述  9
  1.4 创新点  9-11
第二章 R&D投资全球化理论阐述  11-16
  2.1 R&D定义  11
  2.2 国际R&D投资理论背景  11-16
    2.2.1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2-13
    2.2.2 战略性R&D投资理论  13-14
    2.2.3 需求—资源关系理论  14-16
第三章 中国境内外商R&D投资分析  16-25
  3.1 国际FDI以及海外R&D投资概况  16-19
  3.2 中国境内外商R&D投资阶段回顾  19
  3.3 中国境内外商R&D投资特点分析  19-22
    3.3.1 中国对外资海外R&D机构具有强大吸引力  19-20
    3.3.2 外资海外R&D机构行业特点  20-21
    3.3.3 外资海外R&D机构地域特点  21-22
  3.4 中国境内外商R&D投资动机分析  22-25
    3.4.1 战略考虑  22-23
    3.4.2 市场考虑  23
    3.4.3 成本考虑  23-25
第四章 在华R&D投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理论分析  25-32
  4.1 外商R&D投资的影响机制  25-28
    4.1.1 技术转移效应  25-27
    4.1.2 技术溢出效应  27-28
  4.2 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28-31
    4.2.1 外商投资对本国企业R&D投资的抑制  28-30
    4.2.2 技术消化惰性  30-31
  4.3 小结  31-32
第五章 外商R&D投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  32-38
  5.1 模型变量的解释  32-36
    5.1.1 全要素生产率  32-33
    5.1.2 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溢出  33-35
    5.1.3 我国研发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  35-36
  5.2 影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各因素实证分析  36-38
第六章 案例分析——以汽车工业为例  38-44
  6.1 中国汽车工业案例分析  38-42
    6.1.1 核心技术缺失  38-40
    6.1.2 产业集中度低  40-41
    6.1.3 合资企业研发不力  41-42
  6.2 小结  42-44
第七章 对策与建议  44-48
  7.1 改变针对外资政策,减少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压抑  44-45
  7.2 提升我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和吸收能力  45-48
    7.2.1 推进我国R&D模式转变  45-46
    7.2.2 促进人才回流的实现  46-48
结论  48-49
参考文献  49-52
后记  52-53

相似论文

  1. 基于DEA的某高校教育投资效益评价研究,G647.5
  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F540.34
  3. 中印高等教育投资来源比较研究,G649.1
  4. LNGF公司硼泥综合利用项目投资机会研究,F426.72
  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研究,D61
  6.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原因研究,F224
  7. 基于自主创新下的合芜蚌人才队伍研究,C964.2
  8. 贫困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研究,G78
  9. 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安全监控系统与决策系统研究,TP277
  10. 煤矿矿井水回用处理工程设计,X752
  11. 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收入分配的影响,F124.7;F224
  12. 对外经济的就业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1978-2009),F752;F224
  13. 私募股权投资在医药行业的案列研究:B公司的项目评价研究,F832.48
  14.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股权管理办法研究,F276.6
  15. 公允价值应用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异化关系的实证研究,F832.51;F224
  16.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在中国证券市场的运作研究,F832.51
  17. 以人力资本为导向的贵州农村反贫困模式研究,F323.8
  18. 城市高端集合住宅项目设计定位案例研究,TU241
  19.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法律制度的研究,F832.49
  20.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审核与监管制度研究,F832.6
  21. 江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管理制度研究,F283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