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传播与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作 者: 李晓牧
导 师: 王洪岳
学 校: 浙江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斯图亚特·霍尔 传播理论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9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霍尔是文化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学说即是文化研究领域最重要和最典型的理论。霍尔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便是他的大众传播与意识形态理论,他的其它思想也都可以通过对传媒理论的分析而融会贯通。他认为:“种族主义和媒体直接涉及的就是意识形态问题,媒体的主要运转意义就在于其对意识形态的生产、运转和输送,对媒体种族建构的干预就是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干预。”研究霍尔的传媒理论,即可以把握霍尔的整个思想体系。针对霍尔理论的开放性、多元性、跨学科性、实践性的特点,研究其传媒理论需要从霍尔符号学的“编码/解码”传播模式、文化表征理论着手,探求他隐藏其中的意识形态诉求。“编码/解码”模式是霍尔在传播领域最广为人知的模式,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启发下将文化同样看作产品,经历生产、流通、消费、再生产的过程,打破北美线性传播的传统传播模式,提出“主导-霸权立场”、“协商立场”、“对抗立场”三种受众解码立场的假设,将受众解码过程视为传播意义生成的关键环节,在传播领域开启了受众研究的先河,在意识形态领域揭示了大众传播是大众与主导话语进行意识形态争夺的场所的本质。结构主义符号学对于霍尔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霍尔的表征与意指实践理论是其文化传播的符号学深化,他将文化界定为“意义的共享”,而“表征通过语言产生意义”,因此霍尔通过表征的分析对意义的产生做出解释。他通过两个表征系统将真实世界的事物与我们脑海中的概念图以及符码之间建立起联系,说明“意义的共享”中符码与意义的对应是约定俗成的,从而强调文化具有的社会惯例性。在分析表征的运作中,霍尔通过索绪尔语言学、罗兰·巴尔特语义学到福柯的“话语”与“权力”理论,强调表征的构成主义途径,试图说明是话语而非主体建构了意义,社会权力是隐藏在意义中的深层动力。通过对霍尔传播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他真正的意识形态诉求。霍尔作为一位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学者自觉选择了大众传媒这一“市民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意识形态争夺场域。而对霍尔文化理论产生最深远影响的有三个意识形态理论,即英国早期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葛兰西霸权理论。霍尔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对这三者的继承与批判以及在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上的应用来呈现的。霍尔文化理论具有始终紧密结合社会实践的特点,惯于从政治和社会的层面分析媒体在意识形态中的角色和功能,并以此为契机深入分析文化本身的意识形态性和权力功能,从而寻求引导文化与传媒发展方向的策略与方法,使其能够服务于社会民主的培育和发展。因此,用霍尔的文化传播理论解读“CNN辱华事件”案例,并以此来分析西方社会中媒体运作模式,发掘讯息传播中产生的意义和这种意义如何作用于民众,揭示中西文化传播中“误读”产生的原因和消解的可能。总之,研究霍尔的大众传播理论对我国发展文化传播事业,促进社会民主,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7
目录  7-9
一、斯图亚特·霍尔的著述及研究现状  9-14
  (一) 霍尔的生平与著述  9-11
  (二) 霍尔的研究现状  11-14
    1. 国外研究现状  11-12
    2. 国内研究现状  12-14
二、霍尔文化传播的符号学深化  14-21
  (一) 霍尔的“文化”的定义  14-17
    1. 什么是“文化”  14-15
    2. 文化的循环  15-16
    3. 表征、语言与意义  16-17
  (二) 两个表征系统  17-19
  (三) 表征的运作  19-21
三、霍尔文化传播模式“编码/解码”的解读  21-30
  (一) “编码/解码”的三个解码立场  22-24
  (二) “编码/解码”与帕金模式  24-26
  (三) “编码/解码”的民族志检验与发展  26-28
  (四) “编码/解码”理论的意识形态本质  28-30
四、霍尔文化传播的意识形态理论根源  30-43
  (一) 对英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的继承与批判  31-33
  (二) 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的继承与批判  33-38
  (三) 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批判性吸收  38-43
    1.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对霍尔的影响  38-41
    2. 霍尔在全球化语境下对文化帝国主义的解读  41-43
五、用霍尔传播理论进行案例分析  43-49
六、结语  49-51
参考文献  51-54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4-55
致谢  55-56

相似论文

  1.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2.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3. 政党意识形态研究,D05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5. 知识分子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63.5
  6.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7.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8.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9.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0.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D26
  11.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1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3. “网络推手”的传播学解读,G206
  14. 爱德华·苏贾社会—空间辩证法的哲学批判,B712.59
  15.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际竞争地位研究,A811
  16.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G641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D64
  18. 改革开放条件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61
  19. 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A811
  20. 新世纪小说“革命叙事”论,I207.42
  21. 当代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审视,A811.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