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

作 者: 杨佩斯
导 师: 刘邦凡
学 校: 燕山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 大学生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是人类及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始终贯穿着人类及社会的发展。从诞生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代表人物及观点,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其中不乏优秀的理论著作及论文。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以提高全民素质尤其是提高我国社会主义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是我国现阶段教育的根本目标,同时也是我国现阶段对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推广与实际应用。该文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理论依据和框架,通过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历史渊源、历史背景、形成过程、本质内涵及实践条件的深入剖析和阐述,揭示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及现实意义。在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过程中,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要素为调研核心,通过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专业创新素质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出我国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现阶段高校的素质教育的完善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使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当代高校的素质教育相结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最终实现我国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1章 绪论  9-15
  1.1 课题的来源、背景与意义  9-10
    1.1.1 课题的来源  9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  9-10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3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0-11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1-12
    1.2.3 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评价  12-13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内容与方法  13-15
    1.3.1 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13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1.3.3 课题研究程序与方法  13-15
第2章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  15-28
  2.1 马克思以前的历史渊源  15-17
    2.1.1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15-16
    2.1.2 启蒙运动时期  16
    2.1.3 德国古典哲学时期  16-17
    2.1.4 空想社会主义时期  17
  2.2 人的全面发展形成的历史背景  17-18
  2.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  18-21
    2.3.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最初探索研究  18-19
    2.3.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9-20
    2.3.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成熟与完善  20-21
  2.4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本质内涵  21-25
    2.4.1 人的全面发展含义的界定  21-22
    2.4.2 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  22-25
  2.5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现条件  25-27
    2.5.1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物质前提  25
    2.5.2 私有制和旧式分工消失是根本条件  25-26
    2.5.3 充足时间的自由支配是重要保障  26-27
    2.5.4 发展教育事业是必要途径  27
  2.6 本章小结  27-28
第3章 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研究  28-38
  3.1 素质的科学内涵  28-31
    3.1.1 素质的含义  28-29
    3.1.2 素质的结构与特征  29-31
  3.2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  31
  3.3 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31-37
    3.3.1 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2-33
    3.3.2 科学文化素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3-34
    3.3.3 身心健康素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4-36
    3.3.4 专业创新素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6-37
  3.4 本章小结  37-38
第4章 全面发展对提高综合素质的启示  38-57
  4.1 为提高大学生素质提供理论依据  38-39
  4.2 对提高大学生素质具有促进作用  39
  4.3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39-52
    4.3.1 素质教育的内涵  40
    4.3.2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40-41
    4.3.3 素质教育的意义  41
    4.3.4 完善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  41-52
  4.4 班风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52-53
  4.5 发挥公共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53-54
  4.6 实践是提高综合素质的有利保障  54-55
  4.7 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55-56
  4.8 本章小结  56-57
结论  57-59
参考文献  59-62
附录  62-7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74-75
致谢  75-76
作者简介  76

相似论文

  1.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课堂纪律管理策略探讨,G622.4
  2.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3.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4.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5.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6.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7.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8.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9.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0.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11.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G633.6
  12. 农科大学生择业观、就业服务需求与高校就业服务优化,G647.38
  13. 发展服务外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探析,G647.38
  14. 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15.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路径,B844.2
  16. 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G641
  17.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公平问题探究,G647.38
  18. 体验式就业教育,G647.38
  19.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G647.38
  20. 内隐学习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G807.4
  21.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软实力”培养的实验研究,G807.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