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作 者: 贾宇飞
导 师: 冯国桢
学 校: 青海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新发展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指导思想,而对其充分运用也需要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同中国革命与改革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并逐步探索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从而有效的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开展。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中的实践诞生了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的成果,这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上述四大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伟大成果,都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指导思想。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也演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的重要理论成果。本文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多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绪论部分主要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从国内外两方面入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成果,并给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第一章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进行分析,这部分具体包括了三大部分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视角、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的历史视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的文化视角;第二章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进行分析,这部分具体包括三部分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传入和早期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第三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这包括着如下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与邓小平理论的内在联系;第四章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和经验进行分析,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动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要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群众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力量源泉。通过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进行了深入理解,从而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整合,并且能够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新的认识。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8
绪论  8-14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8-10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3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4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14-2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4-1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视角  15-1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的历史视角  17-20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的文化视角  20-23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23-3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传入和早期探索阶段  23-2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6-30
    一、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历史背景  27
    二、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7-3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0-35
    一、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历史背景  30-31
    二、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1-35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  35-4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35-42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  35-38
    二、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8-4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与邓小平理论的内在联系  42-47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基础  42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关系  42-47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和经验  47-56
  第一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47-49
    一、 全面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  47-48
    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48-49
  第二节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动力  49-51
    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49-50
    二、 与时俱进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动力  50-5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要与中华文化相融合  51-52
    一、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融合  51-52
    二、 马克思中国化的过程要谨防中国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渗入  52
  第四节 群众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力量源泉  52-56
    一、 用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群众,优质化的队伍是重要前提  53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要不断拓展理论宣传形式和方法  53-56
参考文献  56-58
致谢  58-59
个人简历  59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4. 道安与佛教中国化,B948
  5.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6.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G641
  7. 苏联解体后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的命运,B512.7
  8. 从修辞视角解读《大众哲学》,B27
  9. 佛教禅宗伦理中国化研究,B948
  10. 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D633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向度研究,D61
  12. 西方“圣人”与“情人”的中国化研究,G122
  13. 八大前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研究,D232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载体建设研究,D61
  15.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化论析,D61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代视野,D61
  17.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研究,D922.68
  18. 黄楠森文化哲学思想探析,G02
  19. 多元性理论与有限领导权,D09
  20.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G641
  21.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