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阿坝夺登寺的现状及其文化价值研究

作 者: 华尔共甲
导 师: 干木滚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藏学
关键词: 寺院 苯教 法会 经济 教育
分类号: B98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苯教是藏族原始社会的土壤中土生土长的宗教,是藏族的启蒙文化,保存了藏族人民在原始时代的大量的、较完整的精神文化遗产。公元7世纪之后的藏传佛教史在一定意义上代替了整个藏族史。事实上公元七世纪以前,西藏全民信奉苯教,研究藏族史,尤其是公元七世纪以前的藏族史,就必须研究苯教史料。然而,尽管在藏传佛教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年1300期间,苯教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它始终凭着极强的生命力顽强的存在并深刻的影响着藏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如此具有生命力的宗教,却长期得不到大家的止确了解和对待,乃至所谓止统的藏族史实际上就成为藏传佛教史,导致了在根登群培的《白史》诞生之前,根本就不存存一部严格意义上的藏族史。因而,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完整的藏族史,尤其是公元七世纪以前的藏族历史和文化,就必须去认识苯教,去研究苯教。研究苯教文化对研究藏族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民风民俗的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藏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以及对今后进一步加强藏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其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历史上看,藏族传统文化是沿着两个主线发展下来的即以苯教为主线的苯教文化和以藏传佛教为主线的藏传佛教文化。这两种不同文化的积淀,也就成为了以藏传佛教作为传播载体的文化内容所构成的主体文化,藏族正是以苯教文化积淀和佛教文化积淀作为主体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民族。这种宗教文化积淀通过宗教教义、宗教仪式、宗教哲理又深刻影响着藏族人民。自上世纪30年代始,随着藏学在国际上日益成为一门显学,学者们逐渐认识到苯教研究的重要性。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日本、挪威、匈牙利、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一些研究机构和大学先后出现了从事苯教研究的专家,形成了一群国际化的研究队伍。其中意大利的杜齐、南卡诺布、法国的石泰安、拉露女士、桑旦·噶尔梅、印度的达斯、挪威的克威纳、英国的斯诺格路夫、澳大利亚的赛欧、德国的霍夫曼、美国的丹玛汀和日本的长野太彦、中国的才让太都是国际知名的苯教专家。他们的研究内容基本涉及到了苯教的各个方面,对苯教的名称、起源、分布、教义、世界观、仪轨、发展演变以及与佛教的融合过程和今后的发展趋向等各方面都进行过探讨,可以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但这些主要着力于苯教历史及经典理论方面,对于苯教现状尤其是苯教寺院及其内涵研究尚属苯教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对于这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成果也不多见。如本篇论文的论述对象是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苯教寺院夺登寺,前人对夺登寺的研究寥寥无几,尤其对夺登寺的现状研究更为少见。位于川西北高原的阿坝县是苯教传入较早的地区,是阿坝州苯教寺院分布最多的地区,阿坝州现存苯教寺院35座。这些苯教寺院在经历了漫长历史洗礼后仍然保存至今,是什么让这些苯教寺院有如此大的生命力?这些苯教寺院的内涵如何?其寺院组织、教育制度、宗教仪轨等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今后更加深入研究苯教是非常有意义的,且目前苯教研究着力于历史及经典理论方面而相对忽略了寺院个体的研究,那么将寺院个体研究与理论结合起来,或是由个体研究验证理论研究,这样研究可能会更有意义。苯教对藏族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它在整个藏族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不研究它,就很难把握藏族文化的全部内容,更是无法了解藏族早期文化的历史风貌。苯教寺院是苯教文化的主要载体,因而研究苯教寺院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夺登寺是四川西北高原阿坝县境内著名的苯教寺院,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该寺是以苯教祖师辛绕米沃在前宏时期的理论,由头戴银冠的德白登吉梅日的理论进行维护而形成的苯教寺院,在苯教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本论文主要将对四川阿坝苯教寺院夺登寺的总体现状开展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寺院护法神祗,寺院组织体系、寺院法会及仪轨、寺院教育系统、寺院经济状况、信众信仰状况等方面。本论文将在充分利用藏汉英文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依靠田野实地调查方法,系统调查研究苯教夺登寺的现状,以多视角由表及里,分析和研究夺登寺的历史、经济、教育、仪式、文化等相关方面。试图以四川阿坝州阿坝县的苯教寺院夺登寺为立足点,不但通过对苯教寺院个案研究为正确认识苯教寺院在藏区的现实地位,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宗教法,促进宗教认识汲取现代文明,建立和改善寺院教育制度,提高僧侣素质,完善寺院内部管理制度实地调查资料,而且更进一步深化主题,挖掘苯教对当地藏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探讨以苯教寺院为中心的苯教信仰与信教群众之间的一种相互依赖并取得相对平衡的关系即苯教内在的价值等方面。我们首先对夺登寺的组织体系,寺院法会及仪轨、寺院教育体系、喇嘛传承等方而进行调查研究,阐述夺登寺在以上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经认真分析研究,试图为解决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其次,我们对夺登寺的部分信众进行问卷调查与个人访谈,进一步了解现如今以苯教寺院为核心的苯教文化对藏区人民精神信仰及社会生活、生产等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影响。通过“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尤其是依靠民族学的田野实地调查方法,系统研究了苯教夺登寺,以多视角由表及里,阐述苯教夺登寺的历史、经济、教育、仪式、文化等相关方面,通过实地考察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并以音像设备作为辅助,客观记录夺登寺的现状,分析和总结以夺登寺为例的藏区苯教寺院在社会转型期的基本特征。本人可以断定,保护、挖掘、利用苯教夺登寺,对于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正确引导宗教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本篇论文中主要论述了地处安多阿坝地区的苯教新派寺院——夺登寺的历史和现状及该寺在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文章首先阐述了寺院所在地阿坝县的历史由来以及苯教在该地的发展与演变,接着论述了寺院所属支系、夏庆尼玛创建寺院、夺登索南彭措和泽盛亦西扩建寺院、文革结束后夺登泽庆和持瓦两位重建寺院等内容。在寺院的现状部分,主要讲述了寺院的护法神祗和组织体系及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寺院法会及节日、寺院的经济和寺院僧人的生活状况、寺院所属拉仔和墓地等。最后部分讲述了寺院在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文章分为三大章节,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寺院所在地和寺院的历史发展过程。此章共分两节,第一节为寺院所在地阿坝县概述,阐述了阿坝县的历史由来和苯教在当地的发展。第二节探究了夺登寺的历史,主要就该寺所属支系和来源,寺院的名称由来、历史发展过程及历代喇嘛的传承事迹等方面作了研究。第二章为寺院的现状,该章节为论文的核心部分。首先论述了寺院的护法神祗和拉康大殿及其主所依。第二节和第三节主要论述了寺院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教育制度。第四节阐述了寺院每年重要仪式法会的由来和举办方式。第五节主要分析了寺院的经济来源和僧侣的生活状况。第六节主要依据笔者在采访调查过程中掌握到的资料,梳理了寺院的属民和拉仔、墓地等内容。第三章为寺院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首先阐明了寺院在广大信众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其次论述了寺院在满足信众需求、维护社会稳定、保护自然环境三方面的功能。第二节主要阐述了寺院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第三节论述了夺登寺院与其他寺院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为结语。笔者在研究和分析寺院的历史发展现状和社会文化价值等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并论述了夺登寺在教育制度和寺院经济、僧侣生活等方而与其他寺院的区别。最后概括了寺院随着时代的发展所产生的变化。

全文目录


藏文摘要  3-5
摘要  5-10
目录  10-14
正文  14-100
参考文献  100-103
附录  103-115

相似论文

  1. 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G633.2
  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3. 瑞丽市农村中学德育问题研究,G631
  4.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G633.6
  5.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6.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7. 文山师专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探究,G658
  8.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9. 文山州特色经济的空间布局研究,F127
  10. 云南旅游小镇循环经济建设研究,F592.7
  11.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12.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13. 尼日利亚女子基础教育问题研究,G543.7
  14. 巴西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研究,G577.7
  15.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16. 基于“童谣体验”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G621
  17. 西安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G807.4
  18.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34
  19. 动态教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G434
  20.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养研究,G652.4
  21. 沈阳市初中地理生本课堂现状调查研究,G633.55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其他宗教 > 地方宗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