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回归诚明—李翱《复性书》研究-李翱《复性书》研究

作 者: 韩丽华
导 师: 周可真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李翱 《复性书》 复性说 性善论 人性本善 儒学发展 宋明理学 孟子 儒家传统 性善情恶 寂然不动 诚明 原始反终 性恶论 一心二门 儒家学说 道统 心性论 佛性论 天道
分类号: B24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0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深受韩愈“道统”思想影响的李翱,以传承儒家“道统”为职志,敏感于当时兴盛的佛教和道教对儒学的巨大冲击所造成的文化危机,对当时儒学乃至于整个儒学发展史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性研究,由此认识到,自汉代以来注重注疏训诂的解经及研究天人关系的传统儒学,缺乏对儒学在人生修养方面功能的自觉意识,因而轻视了儒家学说中固有的同人生修养紧密相关的心性论内容,而短于心性研究的儒学则有被佛、道特别是长于心性研究的佛学所同化的危险,出于这种文化危机感和捍卫和续传儒家“道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作《复性书》。《复性书》基于作者对《中庸》的细读精研,着力于发掘其中的心性思想,并据此来解读儒家经典和理解儒家学说,重视对儒家人性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兼采佛教及道家与道教的相关思想内容,构建起了一个以“诚”为核心范畴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个可名为“复性论”的哲学体系,主要包括“天道至诚”的本体论、“情有善有不善,而性无不善”的性善论、“情由性而生,性由情以明”的性情观、“至诚则明”的致知论、“志于道德”的价值观、“原始反终”的生死观六个方面的内容,在理论上是围绕“复性”的必要性、根本方法和宗旨展开的,基于“天道至诚”的本体论观点,确立了性情基于一心、性善情恶、性本情用的人性论观点并加以论证,认为是由于心动而生邪情,人之作恶是因于邪情,故情为恶,此邪恶之情遮掩了人的本善之性,使其善性不能显现,故有去情复性之必要;进而围绕如何复性的方法问题,论证了心性修养至寂然不动、无思无虑之境是复性而心归诚明和性归于善的唯一正确的途径。李翱的《复性书》及其复性论思想的阐述,不仅以其对心性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独创性研究,首开了以心性论为思想核心的宋明理学之先河;更以其对儒、释、道进行会通与融合的学术实践,开创了以义理之学为学术形式的宋明理学之先例;还以其一心二门人性论思想奠定了宋明理学“心统性情”的一元人性论的思想基础。要之,李翱的《复性书》及其理论对促成儒学由“经学”转向“理学”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复性论的学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应当被合理地理解为“经学”向“理学”转变过程中的过渡形态。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导论  9-23
  第一节 国内外李翱研究现状综述  9-17
    一、 李翱研究成果概述  9-16
    二、 李翱研究中尚存的主要问题  16-17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概况  17-23
    一、 研究目的、意义  17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  17-18
    三、 研究重点与难点  18-19
    四、 主要内容与观点  19-22
    五、 创新之处  22-23
第二章 《复性书》的产生  23-44
  第一节 李翱的问题意识  23-33
    一、 现实关怀与人文忧思  23-27
    二、 学术反思与伦理诉求  27-33
  第二节 《复性书》的写作缘起  33-44
    一.李翱生平简介  33-36
    二.《复性书》的写作宗旨  36-44
第三章 《复性书》的思想内容  44-110
  第一节 《复性书》的思想理路和理论结构  44-47
  第二节 “天道至诚”的本体论  47-56
    一、 以“诚”为本体  47-52
    二、 诚统性与情、诚统天与人  52-56
  第三节 “情有善有不善,而性无不善”的性善论  56-63
  第四节 “情由性而生,性由情以明”的性情观  63-87
    一、 性者天之命,情者性之动  64-69
    二、 性善情恶  69-76
    三、 知情为性之邪则无邪  76-81
    四、 圣、凡性情有别  81-87
  第五节 “至诚则明”的致知论  87-99
    一、 无思无虑,寂然不动,至诚也  87-93
    二、 至诚则明  93-99
  第六节 “志于道德”的价值观  99-104
  第七节 “原始反终”的生死观  104-110
第四章 《复性书》的思想渊源  110-154
  第一节 《复性书》与《中庸》及以往儒家的人性论  110-134
    一.《复性书》对《中庸》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10-120
    二.《复性书》对先秦、汉唐儒家人性论的继承与发展  120-134
  第二节 《复性书》与《大乘起信论》等佛教思想  134-139
  第三节 《复性书》与《老子》等道家和道教思想  139-154
    一.《复性书》与《老子》、《庄子》  139-148
    二.《复性书》与宋文明的道性论及司马承祯的道教思想  148-154
第五章 《复性书》对后世儒学发展的影响  154-219
  第一节 重视原典,开启宋明义理之学  154-168
    一.《复性书》对先秦儒家经典的义理性阐释  154-157
    二.《复性书》启迪宋明道学重视先秦儒家经典和义理之学  157-168
  第二节 重视心性,开启宋明心性之学  168-219
    一.《复性书》的人性论对宋明人性论的影响  171-182
    二.《复性书》的“诚”本论对宋明本体论的影响  182-199
    三.《复性书》对宋明性情、理欲之辩的心性论的影响  199-219
结语  219-221
主要参考文献  221-227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227-228
后记  228-230

相似论文

  1. 牟宗三新外王思想研究,B26
  2. 试论陈亮、叶适道统思想,B244.91
  3. 先秦人性论再探,B222
  4. 孟子道德思想与当前公务员道德建设研究,B82-09
  5. 孟子人性思想与我国现代理想人格的塑造,B222
  6.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教学研究,G633.3
  7. 孟子民本思想研究,B222.5
  8. 黄绾艮止“学说”述评,B248.6
  9. 荀子教育哲学的理论建构及其现实诉求,G40-09
  10. 孟子思想的内在超越性,B222.5
  11. 协作通信中的自适应速率控制及功率分配技术研究,TN92
  12. 孟子与柏拉图的政治伦理思想比较,B82-051
  13. 由外在之礼到内在之礼,B222.5
  14. 欧阳修易学浅析,B244
  15. 中西医融合过程中中医学的合理性研究,R2-031
  16. 浅论牟宗三的政治哲学思想,B26
  17. 清末滇东名士何桂珍理学经世思想研究,B25
  18. 孟子人格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G641
  19. 宁玛派大圆满法与禅宗思想之比较研究,B948
  20. 谢良佐哲学思想研究,B244
  21. 孟子的仁政学说及其当代价值,B222.5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隋、唐、五代哲学(581~96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