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孟子人格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

作 者: 王艾
导 师: 成伟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孟子 人格思想 大学生 理想人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等教育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而人格教育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怎样培养具有现代高素质的人才,是高等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格。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和道德传统的中国,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理论,对后人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的突出代表就是战国时期儒派大师孟子。孟子关于性善论、舍生取义、浩然之气、大丈夫以及人皆可以为尧舜的人格思想,深刻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而且对当今人格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高校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应认真了解孟子思想,汲取其人格思想中的精华,利用和发挥孟子人格思想内涵,塑造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当代大学生应该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适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培养理想人格,成为独立、自尊、意志坚强,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合格人才。本文第一部分,详细探讨了孟子人格思想。首先界定了两个重要概念:人格和理想人格,分析孟子人格思想的理论基础、目标以及主要内容,指出其理想人格实现的途径,并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其局限性和历史意义。第二部分,阐述了大学生人格现状,指出当代大学生人格优点及存在的主要缺陷,深层次分析其存在缺陷的原因。第三部分,指出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范式,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人格塑造的重要性作进一步说明。第四部分,分析孟子人格思想的现在价值。第五部分,把孟子人格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有机融合,借鉴其人格精华并赋予时代精神,分析利用孟子人格思想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原则和方法。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使当代大学生能够学习借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改造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的将思想外化为行动,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健康的成长,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同时,通过这种学习和转化,能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引言  12-16
第一章 孟子人格思想  16-28
  一、人格与理想人格的内涵  17-19
    (一) 人格定义  17-18
    (二) 理想人格  18-19
  二、孟子人格思想  19-28
    (一) 孟子人格思想的理论基础——性善论  20-21
    (二) 孟子理想人格目标及其主要构成要素  21-24
    (三) 孟子理想人格实现的途径  24-26
    (四) 孟子人格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26-28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8-33
  一、当代大学生人格表现出的主要缺陷  28-29
  二、当代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原因分析  29-33
    (一)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29
    (二) 道德教育方法陈旧  29-30
    (三) 高校教育忽视对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  30
    (四) 家庭教育的负面示范  30-31
    (五) 当代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欠缺  31
    (六) 网络的消极影响  31-33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范式  33-37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重要性  33-34
    (一) 社会改革过程中引发种种人格问题,时代呼唤高校重视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  33
    (二)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从发育到定型的重要时期,需要高校加强大学生理 想人格培养  33-34
    (三) 大学生人格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迫切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  34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范式  34-37
第四章 孟子人格思想对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价值  37-39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7-38
  二、有助于培养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38
  三、有助于培养意志坚定、自强不息的精神  38
  四、有助于发扬推己及人的关爱精神,促进人际交往的和谐  38-39
第五章 结合孟子人格思想,引导当代大学生塑造理想人格  39-44
  一、利用孟子人格思想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人格塑造应遵循的原则  39-40
  二、利用孟子人格思想充实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途径和方法  40-44
    (一) 批判地继承孟子人格思想,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40-41
    (二) 高等院校要结合传统文化,构建良好的道德教育体系  41
    (三) 以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为主导,加强大学生自我修养  41-42
    (四) 发挥教师人格示范作用,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  42-44
结束语  44-45
参考文献  45-48
致谢  48-4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9-50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0

相似论文

  1.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2.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4.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5.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6.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7.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8.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10.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11.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12.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1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4.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5.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16.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17.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8.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19. 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G649.561
  20.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21. 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