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福建永安地方普通话共时变异研究

作 者: 李庐静
导 师: 王远新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福建省永安市 地方普通话 社会因素 共时变异 发展趋势
分类号: H17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地方普通话是普通话的存在形式,是方言和普通话接触中形成的普通话变体。本研究在社会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问卷调查和参与观察法,选择普通话普及情况较好、使用频率很高的福建省永安市作为调查点,对永安市区居民使用永安普通话常用实词、常用语气词和特殊句式的变异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表明,永安普通话各类语言变项的知晓率均很高,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使用率的差异较大。首先,文化程度、职业、永安话的掌握情况、出生地是影响语言变项使用的重要社会因素。总体来看,永安市区出生、会说永安话、文化程度较低、从事对普通话要求较低职业的群体较为倾向于使用语言变项。其次,语言变项的使用呈现出一定性别差异。在青年和老年中,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使用语言变项;中年相反,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使用语言变项。最后,语言态度是影响语言变项使用和扩散的心理因素。一方面,地域认同是促使语言变项使用和传播的社会力量;另一方面,永安市民对自身普通话程度的认可阻碍了永安普通话向标准普通话的靠拢。语言变项的代际使用呈现出老年和青年使用率较高,中年使用率较低的规律。其中,老年是语言变项的引入者,青年是使用者和传播者。此外,由于同时处于永安普通话的家庭环境和标准普通话的校园环境,在校高中生的语言选择不稳定,表现为语言变项的使用规律不齐整。在与永安话的宏观竞争中,永安普通话承担的功能日趋丰富。它不仅取代永安话成为绝大多数市民的主要交际工具,还成为不少人的母语。在与标准普通话的微观竞争中,一些永安普通话特点呈现衰退趋势,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标准普通话替代;多数有特色和表现力的则长期存在于永安普通话中,在部分人群中形成潜在威望,甚至成为新的地方语言标志;个别在较大范围内有共性,生命力特别强的则会继续扩散,甚至进入标准普通话。在各种竞争关系中,永安普通话特点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减少。只有部分经过竞争筛选后存留的特点才能成为稳定的地域标志,但多数特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于永安市民的口语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4
绪论  14-17
  0.1 研究缘起  14-15
  0.2 研究意义  15-16
    0.2.1 学术价值  15
    0.2.2 应用价值  15-16
  0.3 研究内容  16-17
第1章 概述  17-40
  1.1 永安市及其语言概况  17-22
    1.1.1 永安市概况  17
    1.1.2 语言概况  17-22
  1.2 地方普通话研究综述  22-34
    1.2.1 对地方普通话的认识  22-24
    1.2.2 研究阶段  24-25
    1.2.3 主要研究成果  25-31
      1.2.3.1 描写某地普通话的特点  26-29
      1.2.3.2 侧重解释地方普通话的成因  29-30
      1.2.3.3 关注地方普通话语言变项的使用  30-31
    1.2.4 存在的问题  31-33
      1.2.4.1 研究成果不均衡  31-32
      1.2.4.2 研究方法需改进  32-33
    1.2.5 小结  33-34
  1.3 研究设计  34-40
    1.3.1 研究假设  34
    1.3.2 研究变项  34-36
      1.3.2.1 语言变项  34-35
      1.3.2.2 社会变项  35-36
    1.3.3 研究方法  36-37
      1.3.3.1 调查方法  36-37
      1.3.3.2 统计和分析方法  37
    1.3.4 调查实施  37-38
    1.3.5 被试的基本情况  38-40
第2章 常用实词使用的共时变异研究  40-96
  2.1 基本用法  40-43
    2.1.1 指代或义项有差异  40-42
    2.1.2 义素有差异  42-43
  2.2 使用概况  43-48
    2.2.1 各词项的知晓和使用  43-47
    2.2.2 总体知晓和使用情况  47-48
  2.3 使用率的社会差异  48-88
    2.3.1 总体社会差异  48-57
    2.3.2 社会差异的下位分析  57-88
      2.3.2.1 性别差异  57-65
      2.3.2.2 年龄差异  65-71
      2.3.2.3 文化程度差异  71-76
      2.3.2.4 职业差异  76-81
      2.3.2.5 语言掌握差异  81-84
      2.3.2.6 出生地差异  84-88
  2.4 永安普通话与标准普通话的竞争关系  88-92
    2.4.1 永安普通话占优势的词项  88-91
    2.4.2 词项的分级  91-92
  2.5 使用特点和影响因素  92-96
    2.5.1 使用特点  92-93
    2.5.2 影响因素  93-96
第3章 常用语气词使用的共时变异研究  96-136
  3.1 基本用法  96-98
    3.1.1 噢  96
    3.1.2 嘞  96-97
    3.1.3 咯  97-98
    3.1.4 嚄  98
    3.1.5 哈  98
    3.1.6 呃  98
  3.2 使用概况  98-102
    3.2.1 各词项的知晓和使用  98-101
    3.2.2 总体知晓和使用情况  101-102
  3.3 使用率的社会差异  102-133
    3.3.1 总体社会差异  102-109
    3.3.2 社会差异的下位分析  109-133
      3.3.2.1 性别差异  109-115
      3.3.2.2 年龄差异  115-119
      3.3.2.3 文化程度差异  119-124
      3.3.2.4 职业差异  124-127
      3.3.2.5 语言掌握差异  127-130
      3.3.2.6 出生地差异  130-133
  3.4 使用特点和影响因素  133-136
    3.4.1 使用特点  133-134
    3.4.2 影响因素  134-136
第4章 特殊句式使用的共时变异研究  136-177
  4.1 基本用法  136-140
    4.1.1 “有”字句  136-138
    4.1.2 “敢”字句  138-139
    4.1.3 感叹句  139
    4.1.4 “般是”句  139
    4.1.5 “来去”句  139-140
  4.2 使用概况  140-143
    4.2.1 各句式的知晓和使用  140-143
    4.2.2 总体知晓和使用情况  143
  4.3 使用率的社会差异  143-174
    4.3.1 总体社会差异  143-150
    4.3.2 社会差异的下位分析  150-174
      4.3.2.1 性别差异  150-156
      4.3.2.2 年龄差异  156-160
      4.3.2.3 文化程度差异  160-163
      4.3.2.4 职业差异  163-167
      4.3.2.5 语言掌握差异  167-170
      4.3.2.6 出生地差异  170-174
  4.4 使用特点和影响因素  174-177
    4.4.1 使用特点  174-175
    4.4.2 影响因素  175-177
第5章 永安普通话的变异机制及发展趋势  177-189
  5.1 起变:变异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177-181
    5.1.1 宏观原因  177-179
    5.1.2 微观条件  179-180
    5.1.3 进入方式  180-181
  5.2 因素:影响变异的因素  181-186
    5.2.1 年龄  181-183
    5.2.2 职业和文化程度  183-184
    5.2.3 性别  184
    5.2.4 当地汉语方言掌握情况  184-185
    5.2.5 出生地  185
    5.2.6 语言态度  185-186
  5.3 结果:发展趋势预测  186-187
  5.4 评价:对语言结构和交际效能的影响  187-189
    5.4.1 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187-188
    5.4.2 对交际效能的影响  188-189
结语  189-192
  6.1 研究结论  189-190
  6.2 影响永安普通话使用的新因素  190-192
参考文献  192-198
附录  198-222
  附录一:永安普通话语言变项使用调查问卷  198-203
  附录二:永安普通话长篇话语材料  203-222
后记  222-22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23

相似论文

  1.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大学体育方向的发展研究,G807.4
  2. 崇明县城市林业的现状调查和发展趋势分析研究,F326.2
  3. 顺应论视角下时尚网络媒体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研究,G206
  4. 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栏目的生存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G222.3
  5. 电视节目本土化主持的生存策略研究,G222
  6. 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研究,G635.1
  7. 湖南省孕产妇分娩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R719.8
  8. 分析山西晋南民歌《梦梦》的艺术特色,J605
  9. 杭州城市休闲科技的历史考察和发展趋势分析,N092
  10. 美国社区学院转学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G648.6
  11. 论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G633.3
  12. 青少年危险行为现状调查及其素质—应激模型探索,R749.9
  13. T细胞免疫及相关心理社会因素与儿童抽动障碍关系的研究,R749.94
  14. “大道至简”—浅谈简约主义风格及其影响下的减法设计,J505
  15. 探索现代吉祥物设计的新思路,J524
  16. 现代视觉设计交互性研究,J524
  17. 2002-2009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动态变化研究,G812.0
  18. 论“蚁族”的形成原因及其发展走向,D669.5
  19. 从《对话》和《波士堂》看我国财经类电视谈话节目发展的新趋势,G222
  20. 青海省河南县蒙古族藏传佛教信仰现状研究,B948
  21. 2010年改制后地市电视台发展趋势研究,G229.27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方言 > 闽语(福佬话)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