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西蜀方言》句法研究

作 者: 马正玲
导 师: 陈立中
学 校: 南京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西蜀方言》 句法 短语 句子 成都话
分类号: H1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0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西蜀方言》为文本材料,在先哲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对《西蜀方言》的句法进行归纳分析,提出观点。全文共分为五章,其中第二、三、四章是文章的核心内容。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对《西蜀方言》和作者钟秀芝的相关情况进行说明,重点针对三篇关于《西蜀方言》的学术文章进行梳理和讨论,确定《西蜀方言》所代表的是十九世纪后期成都城(包括华阳)及周边地区的方言,并对成都市及成都方言的情况作了简要的叙述。此外,对本文整理分类文本材料的方法和依据也加以说明。核心内容则分为三章:第二章对《西蜀方言》中的短语进行了分类归纳,归为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主谓结构、联合结构、连动结构、兼语结构、介词结构以及固定结构,并针对特殊的短语格式分别进行分析说明,如同位机构、否定结构以及表示体貌的一些短语格式,这些特殊的短语结构尤其能够显现出《西蜀方言》的方言特色和语法特点。第三章主要是对《西蜀方言》中的句子进行分类归纳,主要是按句型分类,也对句类和句模做了归纳说明。其中对复句的归纳分析很重要,大量的紧缩复句出现在文本中。此外,本文还对以“好*”为标志的歧义句、以“看+VP”为标志的祈使句作了单独讨论,突显了《西蜀方言》独特的语言风格。第四章则是对《西蜀方言》虚词和语序的分析研究。虚词部分将“把"、“傣”、“得”等使用频率较高又具有方言特色的虚词提出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研究。而语序方面除了简要说明《西蜀方言》语序特点,更特别讨论了与“了”、“没有”、“没得”相关的语序问题。第五章主要是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历时的比较提炼出《西蜀方言》的时代特色,并与现在的成都话比较,以具体的语法结构为线索,梳理出成都话的发展变化。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28
  1.1 《西蜀方言》及相关研究  10-18
  1.2 成都市简介  18-22
    1.2.1 成都市的地理概况  18-19
    1.2.2 成都市的历史沿革  19-21
    1.2.3 成都市的语言概况  21-22
  1.3 四川及成都方言语法研究回顾  22-23
  1.4 《西蜀方言》校订及本文行文说明  23-25
  1.5 本文的具体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5-28
第二章 《西蜀方言》中的短语  28-64
  2.1 《西蜀方言》中短语的—般格式  28-48
    2.1.1 偏正结构  28-29
    2.1.2 述宾结构  29-30
    2.1.3 述补结构  30-33
    2.1.4 主谓结构  33-36
    2.1.5 联合结构  36-37
    2.1.6 连动结构  37-38
    2.1.7 兼语结构  38-39
    2.1.8 介词结构  39-46
    2.1.9 固定结构  46-48
      2.1.9.1 成语  46
      2.1.9.2 谚语  46-47
      2.1.9.3 歇后语  47
      2.1.9.4 惯用语  47-48
  2.2 《西蜀方言》中短语的特殊格式  48-64
    2.2.1 同位结构  48-51
    2.2.2《西蜀方言》中表体貌的短语格式  51-60
      2.2.2.1 起始体  51-52
      2.2.2.2 将然体  52-53
      2.2.2.3 先行体  53-54
      2.2.2.4 持续体  54-57
      2.2.2.5 己然体  57-58
      2.2.2.6 经历体  58-59
      2.2.2.7 短时体  59-60
      2.2.2.8 尝试体  60
    2.2.3《西蜀方言》中的否定结构  60-64
      2.2.3.1 含有“没有”、“没”、“没得”的否定结构  60-61
      2.2.3.2 含有“不”、“不得”的否定结构  61-63
      2.2.3.3 含有“莫”、“未”的否定结构  63-64
第三章 《西蜀方言》中的句子  64-86
  3.1 《西蜀方言》中的句型  64-73
    3.1.1 单句  65-66
      3.1.1.1 主谓句  65-66
      3.1.1.2 非主谓句  66
    3.1.2 复句  66-73
      3.1.2.1 偏正复句  67-70
      3.1.2.2 联合复句  70-72
      3.1.2.3 紧缩复句  72-73
  3.2 《西蜀方言》中的句类和句模  73-80
    3.2.1 《西蜀方言》中的句类  73-79
      3.2.1.1 陈述句  73
      3.2.1.2 疑问句  73-77
      3.2.1.3 祈使句  77-78
      3.2.1.4 感叹句  78-79
    3.2.2 《西蜀方言》中的句模  79-80
      3.2.2.1 施事主语句  79
      3.2.2.2 受事主语句  79-80
  3.3 《西蜀方言》中句子的个例分析  80-86
    3.3.1 歧义句  81-83
    3.3.2 “看+VP”格式的祈使句  83-86
第四章 《西蜀方言》中的虚词和语序  86-103
  4.1 虚词  86-94
    4.1.1 《西蜀方言》中“把”的特殊用法  86-87
    4.1.2 “过”的特殊用法  87-88
    4.1.3 “得”的相关格式  88-90
    4.1.4 “倒”与“到”辨析  90-94
  4.2 语序  94-103
    4.2.1 《西蜀方言》的动态语序  94-97
    4.2.2 虚词“了”和语序  97-100
    4.2.3 “没有”、“没得”和语序  100-103
第五章 《西蜀方言》句法与现代成都方言  103-108
  5.1 《西蜀方言》句法的时代特色  103-105
    5.1.1 书面语和口语混杂  103-104
    5.1.2 保留了一些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  104-105
  5.2 从《西蜀方言》看现代成都话某些具体句法现象的变化  105-108
    5.2.1 消亡的句法结构  105-106
    5.2.2 延伸的句法结构  106-108
结语  108-109
参考文献  109-113
后记  113-114

相似论文

  1. 红安方言语法研究,H146
  2. 基于句法特征的代词消解方法研究,TP391.1
  3. 面向统计机器翻译的解码算法的研究,TP391.2
  4. 中学生汉英句法意识在汉英双语语篇阅读中的作用,G633.41
  5. 英语语音意识,句法意识与工作记忆对英语阅读理解之预测力的动态变化,G633.41
  6. 面向双语平行语料库的英藏句子结构研究,H214
  7. 俄语语言学论文摘要研察,H35
  8. 面向主题的Web文档自动文摘生成方法研究,TP391.1
  9. 语气副词研究综述,H146
  10. “字本位”理论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H195
  11. 《红楼梦》前80回程度副词计量研究,H146
  12. 汉英插入语对比研究,H314
  13. “上来”的综合研究,H146
  14. 母语负迁移对初中英语句法学习的影响,G633.41
  15. 动词次范畴化驱动的汉语句法分析,TP391.1
  16. 从目的论视角分析英若诚《茶馆》译本,I046
  17. 关于领属性名词短语分裂移位的初探,H146
  18. “来”和“去”研究综述,H146
  19. 动结式的多义现象及其句法语义分析,H146
  20. 英语原因状语从句信息组合顺序的学习对汉语原因状语从句使用的影响,H314
  21. 主题与主语角度看汉英翻译,H315.9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方言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