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中的能力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曲线及碘含量测定在诊断早期胃癌中的价值,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能力。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双能量扫描的早期" />
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CT双能量成像在胃癌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 者: 王芳
导 师: 高剑波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关键词: 双源CT 标准化碘浓度 能谱曲线 早期胃癌 胃癌 分化程度 淋巴结 虚拟平扫 进展期胃癌 信号噪声比 辐射剂量
分类号: R73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研究双源CT能谱曲线及碘含量测定在诊断胃癌 的学位论文">早期胃癌中的能力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曲线及碘含量测定在诊断早期胃癌中的价值,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能力。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双能量扫描的早期胃癌患者17例,其中男8例,女9例,年龄范围32-69岁,平均年龄45.6岁;以及正常患者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范围28-62岁,平均年龄54.3岁。测量胃癌患者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碘浓度,正常患者胃小弯侧碘浓度及同层主动脉碘浓度,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NIC)比较早期胃癌与正常胃壁之间的差异;分析胃癌病灶能谱曲线及正常胃壁胃小弯侧能谱曲线的特征。结果:17例早期胃癌中黏膜内癌7例,黏膜下癌10例,动脉期、静脉期早期胃癌的NIC为0.363±0.079、0.782±0.242,30例正常患者胃壁动脉期、静脉期NIC分别为0.164±0.064、0.422±0.113,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早期胃癌及正常胃壁能谱曲线均呈下降型,早期胃癌能谱曲线位于正常胃壁上方,40-70kev二者差异较大,早期胃癌对应的曲线更为陡直,二者于80-140kev对应的曲线差异较小,但仍不呈平行趋势。利用ROC曲线法得出:动脉期当斜率≥5.573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为82.7%、特异度为84.8%;静脉期当斜率≥6.67时,灵敏度为64.7%、特异度为97%。结论:双能CT双能量成像标准化碘浓度测定及能谱曲线走行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第二部分双源CT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初步应用研究目的:分析比较动脉期、静脉期低分化腺癌与中高分化腺癌标准化碘浓度的差异,及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标准化碘浓度的差异;探索第二代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虚拟平扫技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行SOMATOM Definition FlashCT双能量扫描的胃癌患者77例,男47例,女30例,年龄范围23-81岁,平均年龄56.74岁。分别多次分层测量胃癌病灶动脉期、静脉期病灶碘浓度,及同层主动脉碘浓度,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NIC);比较低等分化程度胃癌与中高分化程度胃癌NIC之间的差异。分析测定经手术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及非转移淋巴结的碘浓度转化为标准化碘浓度,分析比较两者的差异。7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常规平扫、双能量模式双期增强扫描,利用虚拟平扫“Liver VNC"后处理软件分别得到动脉期、静脉期两组虚拟平扫图像,并与常规图像分析对照,比较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在病灶平均CT值、噪声(SD)、信噪比(SNR)C以及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中高分化腺癌41例,其中男34例,女7例,年龄范围34-81岁,平均年龄60.45岁;低等分化腺癌36例,其中男13例,女23例,‘年龄范围23-69岁,平均年龄39.7岁。动脉期低等分化腺癌第一层NIC为0.360±0.084,第二层NIC为0.104±0.032、中高分化第一层NIC为0.411±0.092第二层NIC为0.253±0.085;静脉期低等分化腺癌第一层NIC为0.895±0.333,第二层NIC为0.283±0.092;中高分化第一层NIC为0.911±0.243,第二层NIC为0.701±0.177,分析比较动脉期、静脉期第二层NIC均有统计学差异。转移淋巴结动脉期NIC为0.557±0.093,非转移淋巴结为0.105±0.064;静脉期转移淋巴结NIC为0.465±0.009、非转移淋巴结为0.215±0.2091。三组图像之间病灶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虚拟平扫图像SD较常规平扫低、而SNR值较真实平扫高,并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F值分别为39.134、14.907)。两组虚拟平扫图像质量得分较常规平扫稍低,但没有统计学差异(F=3.068,P=0.052,),其中两组虚拟平扫图像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411)。结论:双能量成像提供的碘浓度参数有助于区分不同分化程度胃癌,也有助于鉴别胃周淋巴结性质。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虚拟平扫可以替代常规平扫,从而降低1/3的辐射剂量,给需要多次检查的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2
中引文缩略词对照表  12-13
前言  13-16
第一部分 研究双源CT能谱曲线及碘含量测定在诊断胃癌 的学位论文">早期胃癌中的能力  16-27
  材料和方法  16-18
  结果  18-24
  小结  24
  讨论  24-27
第二部分 双源CT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27-45
  材料和方法  27-30
  结果  30-40
  小结  40
  讨论  40-45
参考文献  45-47
综述 胃癌的CT影像学研究进展  47-62
  参考文献  58-62
个人简历和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62-63
致谢  63

相似论文

  1. 冬凌草甲素调控周期相关蛋白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R285
  2. CADPE抗肿瘤作用及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R735.2
  3. 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R249
  4. PRL-3和p2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5.2
  5. 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R541.4
  6. PTEN、Caspase-7在胃癌与癌前病变中表达及意义,R735.2
  7. 黏附分子P-选择素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5.2
  8. 趋化因子CCL22及受体CCR4与胃癌腹膜乳斑转移关系的研究,R735.2
  9. 非小细胞肺癌CVATS肺叶切除133例分析,R734.2
  10. 老年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预后分析和化疗评价,R735.3
  11. 648例胃癌回顾性分析,R735.2
  12. 磁共振扩散成像在淋巴结病变定性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研究,R445.2
  13. EGFR、K-ras、P53及Ki-67蛋白在大肠癌、胃癌和食管癌表达的研究,R735
  14. 胃癌伴临床实验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与15个STR位点的关联,R735.2
  15. p53、PCNA和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R735.2
  16. 趋化因子受体CXCR1、CXCR2、CCR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R735.2
  17. NHE1在胃癌酸性微环境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意义,R735.2
  18. 微囊化人胃癌细胞培养模型建立及实验研究,R735.2
  19. Her-2/Neu及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735.2
  20. ER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735.2
  21. 胃泌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及TFFs表达的影响,R735.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消化系肿瘤 > 胃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