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高灌注综合征与术后高血压关系的系统回顾

作 者: 来志超
导 师: 赵文光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临床医学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并发症 高灌注综合征 高血压
分类号: R74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7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CHS)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围手术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为术侧中重度头痛、癫痫、偏瘫,可以导致术后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CH)及死亡等严重后果。学界对其发病机制、定义及预防和控制仍无统一认识。术后高血压被认为是CHS的发病机制之一,临床上有人提出控制血压是预防CHS发生的方法之一,但对于通过CEA术后控制血压的时间、方法、程度仍属未知。本文期望通过荟萃分析的方法,回答上述问题。方法:本研究的质量控制根据系统评价及荟萃分析首选报道项目指南(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PRISMA)进行。搜索策略为Hypertension OR blood pressure AND postoperative OR post operative AND 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OR reperfusion syndrome OR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O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ic OR intracranial haemorrhage OR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OR haemorrhagic stroke OR hrmorrhagic stroke OR seizures AND carotid endarterectomy。并补充文献25篇。采用的纳入、排除标准为:1、Pubmed1985至2012年英文文献;2、目标人群为西方国家人群;3、手术方式为CEA;4、当评价通过控制血压预防CHS发生时,选择样本量大于500的临床研究;5、单独以头痛作为CHS诊断标准的研究被排除。结果:共31个临床试验被纳入研究,其中包括13个回顾性研究和18个前瞻性研究。患者年龄区间为39-93岁。在CHS患者中,临床表现为癫痫的占34%(17/50),偏瘫的占32%(16/50),两者同时出现的占28%(14/50),单独出现或合并意识下降的占12%(6/50)。ICH患者中,临床表现为癫痫的患者占31%(11/36),偏瘫的占25%(9/36),两者同时出现的占31%(11/36),意识水平下降的占13%(5/36)。术后高血压的发病率为20%,CHS的发病率为1.3%,ICH为0.4%;在CHS及ICH患者中,81%在发病时合并重度高血压。与对照组相比,在CHS患者中重度高血压的比例明显增高(p<0.0001,OR1995%CI9-41)。患者发生CHS前最后一次血压为165mmHg(95%CI151-178mmHg,n=16);患者发生CHS时血压为189mmHg(95%CI183-196mmHg,n=44);只有一例患者发生CHS时血压在正常范围。各研究共报道了15例患者的术后血压情况和CHS发生时的血压情况。最早发生CHS症状的病例为术后17小时。症状发生的平均时间为术后第五天(四分位数3-6天)。92%的CHS及ICH患者(133/145)在术后第一周内出现症状。最晚的病例为术后第28天。CHS的患者中,有19%(110/612)人出现头痛,在发生CHS的患者中有59%(13/22)发生头痛,在发生ICH的患者中有84%(32/38)的患者发生头痛。结论:1、通过控制血压预防ICH发生的证据等级为三级。2、术后血压应控制在140mmHg以下。3、术后7天内,应对术后高血压患者进行连续血压监测并接受经脉降压药物的使用。4、从现有数据资料看,我们建议通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确定CHS的定义、血压控制策略以及血压监测时间。

全文目录


前言  4-5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1
英文缩略词  11-12
第1章 绪论  12-14
第2章 综述  14-20
  2.1 前言  14
  2.2 颈动脉狭窄的手术选择  14-15
  2.3 高灌注综合征  15-19
    2.3.1 发病率  15
    2.3.2 定义  15-16
    2.3.3 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16-17
    2.3.4 CHS的监测和预警  17-19
    2.3.5 CHS的脑保护管理  19
  2.4 总结  19-20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20-23
  3.1 质量控制标准及统计学方法  20
  3.2 纳入、排除标准  20-23
第4章 结果  23-26
  4.1 被纳入实验的特点  23
  4.2 临床表现  23
  4.3 CHS的发病率  23-24
  4.4 高血压和症状发生的时间关系  24
  4.5 血压控制预防ICH发生  24-25
  4.6 症状性高血压和ICH的发生  25-26
第5章 讨论  26-28
  5.1 血压控制策略  26
  5.2 降压药物的选择  26
  5.3 高血压与CHS发生的关系  26-27
  5.4 血压监测的时间  27-28
第6章 结论  28-29
参考文献  29-37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7-38
致谢  38

相似论文

  1. 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R259
  2.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心脏超声特点与中医辩证及其关联性探索,R544.1
  3. 高血压前期证候特征研究,R259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544.1
  5. 围绝经期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性激素、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R259
  6.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R816.1
  7. 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R544.1
  8.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疗效对比,R687.3
  9.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544.1
  10. 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回顾性研究,R739.8
  11.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动态血压及经颅多普勒临床相关性研究,R259
  12. 社区高血压患者钙营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研究,R473.2
  13.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径向及轴向收缩功能,R541.3
  14. 原发性高血压患病风险评估的异质性及Meta分析,R544.1
  15. Tei指数、定量组织速度及二维应变评价无左室重构高血压患者右室功能,R541.3
  16. 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a~+,K~+-ATP酶的影响,R544.1
  17. 高盐饮食对Wistar大鼠血压和颈动脉重塑的影响及替米沙坦干预,R544.1
  1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高血压心血管重构的相关性研究,R544.1
  19.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R541.75
  20. 情绪调节方式对诱发情绪下A型行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反应的影响研究,R544.1
  21. 尾加压素Ⅱ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关系,R587.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神经病学 > 脑血管疾病 >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