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分析及其完善研究

作 者: 吕静
导 师: 吕学静
学 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专 业: 劳动经济
关键词: 医疗救助 制度分析 排斥因素 完善措施
分类号: D632.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在社会转型期中,伴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也同时出现了失业、收入差距拉大、看病贵、看病难、贫病循环等社会问题。贫富分化限制了贫困者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并对其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社会排斥研究通过对社会排斥向度与测量的分析,将健康领域列为社会排斥问题之一。而医疗救助制度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包括医疗资源、社会群体地位及其权利资源等在内的各种经济社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降低贫困群体的疾病风险,减轻他们的疾病医疗费用负担,保证社会相对公正,具有促进社会融合的作用。本文着重对我国城市医疗救助对象如何能以真正公民的身份更充分地获得必要的医疗资源,从而整合于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进行研究。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针对医疗救助制度中的排斥因素,力求完善救助制度,发挥其整合作用,以充分体现社会公民权;关注对救助对象(家庭)的人力投资,发挥其参与作用,以体现激发权能的福利思想;创造和谐环境,发挥公民社会提供福利的作用,在促进救助对象社会融合的过程中提高其医疗保障水平。本文具体的研究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首先提出问题,明确概念和研究内容,然后是对本文研究背景的具体介绍,最后在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指明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第二章系统地提出医疗救助制度分析与完善研究的国内外基础理论,它包括:社会公民权利理论、社会公平理论、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救助思想、《贝弗里奇报告》、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理论、三次分配理论及底线公平理论等。本文是通过对我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分析,力求发现其存在的排斥因素并进行完善研究,因而本章在理论阐述中提炼了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理论的核心内涵,表明了理论间的关系。以此为理论依据,探求完善医疗救助的措施。第三章是对我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发展的梳理,并对其发挥融合作用进行评析。一方面,我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在保障贫困群体健康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基础部分和社会安全网网底的医疗救助制度,在发挥保障和融合作用方面并不充分,因而需要更加完善的回应性的制度安排,需要制度创新。第四章是基于福利三角框架,对医疗救助的融合性做进一步深入分析。针对医疗救助在政策、资金、技术、制度衔接及社区救助等方面存在的排斥因素,运用福利三角理论分析法,通过对提供保障的国家、提供机会的市场和提供团结的市民社会的分析,提出了医疗救助制度理念与目标框架以及实施福利三角下综合型医疗救助。第五章运用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国外不同医疗保障模式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比较分析,探讨医疗救助制度促进受助者医疗保障的一般性借鉴因素。这些国家包括: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印度、泰国、菲律宾、墨西哥等。第六章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北京市顺义区医疗救助资源的供需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找出影响救助对象从制度中受益的因素,并对发现的制度供求缺口提出改进意见。依据整合、参与、公民权利的实现、资源机会的获得、融合环境的创造等社会融合的核心内涵,通过第四章基于福利三角框架的医疗救助融合性分析、第五章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医疗救助借鉴性分析及第六章以顺义区为例对城市医疗救助实施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在结束语部分对全文研究得出结论:第一,医疗救助制度理念与目标应遵循一定的价值伦理原则。本文认为,如果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贫困群体医疗保障不足所表现的社会排斥,从医疗救助的责任主体来看,应强调政府的主导责任。提供保障的国家应从被动出台补救政策向主动回应转变,通过积极主动的制度安排保证公民权利的实现,以达到反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为目标。第二,通过立法确立救助对象获得医疗救助的权利。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医疗救助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行为,实现医疗救助工作法制化,是这一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国民社会救助权利和约束政府承担医疗救助责任的保障。第三,为救助对象提供基本健康服务以实现全民共享。消除制度中的排斥因素,就是要充分考虑救助对象如何公平享受医疗资源的机会。首先,有助于提高救助对象基本医疗利用率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是基础。其次,有助于实现救助对象对基本医疗服务可及的制度安排是关键。第四,为救助对象创造融合环境以体现发展型福利思想。新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救助思想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提出的构建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更关注人的权利和能力的提高,这也为医疗救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我们应更加关注救助对象健康融合环境的创造。通过制度内创新,增强救助对象的自我保障意识;医疗救助与社会福利安排相结合,提升救助对象的社会参与能力;发挥城镇社区的社会功能,充分维护救助对象的权益。第五,为救助对象提供可及的卫生服务供给。在关注公立医院、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同时,政府还应推动私立医院的发展,引入民营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作为定点医院,鼓励它们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视角新。内容上不单纯就医疗救助制度研究医疗救助制度,而是依托“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背景下,拓宽思路,探讨救助对象能够更充分地获得医疗资源,从而整合于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融合因素,因而丰富了此领域的研究成果。第二,方法新。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理论中基于福利三角框架的分析,以往研究多是从宏观层面对国家、市场和社会多种制度安排结构的分析,本文从微观层面将我国医疗救助对象纳入福利三角框架中对其医疗保障进行深层次分析,是对福利三角框架分析的一种演进。第三,理念有新意。以往对社会救助的研究多以传统的国外理论为基础,而本文引入了国外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理论和国内底线公平理论,不仅倡导融合方向,提出了新的制度理念与目标,而且提炼了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的核心内涵,支持和促进了理论的发展。本文主要在两个方面存在不足:国外医疗救助实施情况的资料收集还不够充分,对各国了解的内容不均衡,如能搜集更多的材料,会挖掘到更全面的借鉴因素;实证研究中量化分析有限,如能补充更多的量化指标,会进一步增强调研结果的说服力。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基于IAD框架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公共物品的供给影响因素分析,X33
  2. 行政伦理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廉政制度建设研究,D630.9
  3. 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922.182.3
  4. 汶川灾后社会救助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632.1
  5.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研究,F323.89
  6. 辽宁省城镇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给付水平研究,R197.1
  7. 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医疗救助问题调查研究,R197.1
  8. 广州市区贫困人口医疗救助问题及对策研究,R197.1
  9. 基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救助费用控制研究,R197.1
  10.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案例分析,R197.1
  11. 沈阳市低保人群医疗救助制度研究,R197.1
  12. 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社区关怀分析,R512.91
  13. 广西农村医疗救助政策研究,R197.1
  14.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研究,R197.1
  15. 城市医疗救助研究,R197.1
  16. 医疗救助行为研究,D922.16
  17. 我国贫困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632.1
  18. 慈善事业在城市社会医疗救助中的作用研究,D632.9
  19. 中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研究,R197.1
  20. 长春市朝阳区城镇低保人群医疗救助现状及卫生服务需求分析,R197.1
  21. 公共政策视域下医疗救助制度研究,R197.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民政工作 >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