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突变文库的构建及纤维素酶活性突变体的筛选

作 者: 赵其龙
导 师: 胡方平; 蔡学清
学 校: 福建农林大学
专 业: 植物病理
关键词: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 突变体 致病性 纤维素酶活性 防治
分类号: S43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验将转座子Tn5转入到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A13中,并获得了4136株克隆子,通过对克隆子的运动性、胞外蛋白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进行筛选,成功得到了一株纤维素酶活性丧失的菌株13-30。对突变菌株13-30的生长特性、运动性、致病性和稳定性等生物学特性的测定发现,该菌株不但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其生长特性、游动性和菌落形态与野生菌株A13相同,但突变菌株13-30丧失了对西瓜幼苗的致病能力。利用纤维素酶活性丧失的突变菌株13-30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进行了防治研究,结果表明在预接种突变菌株13-30后3h再接种野生菌株,接种后5天有一定的防病效果,随后病情加剧;而先接种突变菌株后6h接种野生菌株的处理,在7天后的防治效果为43.1%,处理后20天的防治效果降到32.5%;接种突变菌株13-30后12、18、24和36h再接种野生菌A13,处理后7天,其防病效果分别为76.1%、80.2%、75.2%和78.8%,20d后其防治效果仍有65.3%-67.8%。

全文目录


摘要  8-9
Abstract  9-10
1. 前言  10-17
  1.1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研究进展  10-14
    1.1.1 国内外研究历史  10-11
    1.1.2 病害症状特点  11
    1.1.3 病原菌的传播途径  11-12
    1.1.4 西瓜果斑病的防治  12-13
    1.1.5 西瓜果斑病致病机理的研究  13-14
    1.1.6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全基因组测序  14
  1.2 转座子 Tn5 的研究  14-16
    1.2.1 Tn5 的结构  14
    1.2.2 Tn5 转座的机制  14-15
    1.2.3 Tn5转座位点的确认  15
    1.2.4 Tn5在西瓜果斑病菌中的研究现状  15-16
  1.3 本研究的意义  16-17
2. 西瓜品种感病性测定  17-21
  2.1 材料与方法  17-18
    2.1.1 实验材料  17
      2.1.1.1 供试西瓜品种和西瓜果实  17
      2.1.1.2 供试病原菌  17
      2.1.1.3 培养基  17
    2.1.2 实验方法  17-18
      2.1.2.1 西瓜苗的培养  17-18
      2.1.2.2 病原菌的培养  18
      2.1.2.3 接种方法  18
  2.2 结果与分析  18-19
  2.3 小结与讨论  19-21
3. 突变体文库的构建  21-28
  3.1 材料与方法  21-24
    3.1.1 材料  21
      3.1.1.1 供试病原菌菌株  21
      3.1.1.2 供试质粒  21
      3.1.1.3 培养基  21
      3.1.1.4 试剂与溶液  21
      3.1.1.5 抗生素  21
    3.1.2 实验方法  21-24
      3.1.2.1 质粒提取  21-22
      3.1.2.2 制备感受态细胞(CaCl2 法)  22-23
      3.1.2.3 转化  23
      3.1.2.4 克隆子的挑取与保存  23-24
  3.2 克隆子的菌落 PCR 鉴定  24-25
    3.2.1 PCR 模板的获得:  24
    3.2.2 果斑病菌的特异性检测  24-25
    3.2.3 gfp 基因的 PCR 扩增  25
  3.3 结果与分析  25-27
    3.3.1 突变文库的构建  25-27
  3.4 小结与讨论  27-28
4. 突变菌株的筛选  28-33
  4.1 材料与方法  28-30
    4.1.1 材料  28-29
      4.1.1.1 供试菌株  28
      4.1.1.2 供试植物及其品种  28
      4.1.1.3 培养基  28
      4.1.1.4 抗生素  28-29
    4.1.2 实验方法  29-30
      4.1.2.1 纤维素酶活性筛选  29
      4.1.2.2 致病性筛选  29
      4.1.2.3 运动性筛选  29-30
      4.1.2.4 胞外蛋白酶活性筛选  30
  4.2 结果与分析  30-31
  4.3 小结与讨论  31-33
5. 突变菌株 13-30 的生物学特性测定  33-40
  5.1 材料与方法  33-35
    5.1.1 供试菌株  33
    5.1.2 供试品种  33
      5.1.2.1 培养基  33
    5.1.3 实验方法  33-35
      5.1.3.1 菌落形态观察  33
      5.1.3.2 遗传稳定性测定  33-34
      5.1.3.3 运动性测定  34
      5.1.3.4 生长曲线的测定  34
      5.1.3.5 致病性测定  34-35
  5.2 结果与分析  35-39
    5.2.1 菌落形态观察结果  35
    5.2.2 遗传稳定性测定结果  35-36
    5.2.3 突变菌株运动性测定结果  36-37
    5.2.4 生长曲线测定结果  37-38
    5.2.5 致病性测定结果  38-39
  5.3 小结与讨论  39-40
6. 突变菌株 13-30 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试验  40-46
  6.1 材料和方法  40-41
    6.1.1 材料  40
      6.1.1.1 供试菌株及培养  40
      6.1.1.2 供试植物及培养  40
    6.1.2 实验方法  40-41
      6.1.2.1 接种方法的确立  40-41
      6.1.2.2 西瓜幼苗接种菌株 13-30 后接种病原菌的防治试验  41
  6.2 结果与分析  41-44
    6.2.1 不同接种方法的发病结果  41-42
    6.2.2 突变菌株 13-30 对西瓜果斑病的防治效果  42-44
  6.3 小结与讨论  44-46
总结  46-47
参考文献  47-53
致谢  53

相似论文

  1. 稻瘟病菌转录因子Moswi6的功能研究,S435.111.4
  2. 奉化市溪口风景区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S763.3
  3. 稳定表达人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野生型及其突变体的HEK-293细胞系的构建,R96
  4.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5. 宜兴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的费用效益分析,X592
  6.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7. 根结线虫生防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研制,S476.1
  8. 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和烟草致病变种egfp标记突变体的构建,S436.412
  9. 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及其生态有机药肥研制,S436.421
  10. 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分析,S852.61
  11. 产酶溶杆菌OH11菌株几丁质酶基因的功能研究,TQ925
  12. 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X592
  13. 荧光定量PCR方法在土传烟草青枯病生防研究中的应用,S435.72
  14. 梨火疫病菌致病相关基因crp与tatC的克隆及功能分析,S436.612
  15. 斑痣悬茧蜂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搜寻行为研究,S476.3
  16.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hrp基因簇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6.5
  17. 水稻黄单胞菌clp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5.111.4
  18.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筛选及luxR基因功能分析,S436.5
  19. 双组分系统基因MoSLN1和MoSKN7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与致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S435.111.41
  20. 油菜田日本看麦娘的抗药性研究,S451.2
  2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中受DSF调控的鞭毛基因和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的功能分析,S435.111.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瓜果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