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金银花炭疽病的初步研究

作 者: 付嵘
导 师: 严吉明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植物病理学
关键词: 金银花炭疽病 辣椒刺盘孢 胶孢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室内药剂筛选
分类号: S435.67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金银花为忍冬科多年生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供药用。金银花炭疽病是近年来在金银花种植区域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关于金银花炭疽病的系统研究未见报道,本文从金银花炭疽病的病害症状、病原物分离鉴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侵染途径、室内药剂的筛选方面对金银花炭疽病进行研究,为诊断病害、了解该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预防和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金银花炭疽病的症状及病原菌种类鉴定金银花炭疽病主要危害植物叶片,植株成叶发病较重,幼叶发病较轻。病斑有两种:一种在叶片边缘形成半圆形的病斑,整体呈暗褐色,中央颜色深,有明显的轮纹,病斑边缘有一圈黑褐色晕圈,病健交界明显;另一种病斑呈近圆形,发病初期为褐色小点,之后逐步扩大,中央为黑褐色,外部较浅,病斑边缘也有一黑褐色晕圈,病健交界明显。病斑后期表面散生黑色小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所得菌株的孢悬液涂抹接种健康植株,出现与自然发病叶片相同的症状,再次分离病原,其形态与接种的分离物相同,完成柯赫式法则验证,证明分离出的病原菌是金银花炭疽病的致病菌。由叶边缘半圆形病斑分离出的致病菌T菌落初期呈白色,后逐渐变为灰色,培养10d后产生乳白色粘孢团;分生孢子盘初为暗褐色小点,成熟后变为黑色小点,深褐色刚毛丰富,直、顶端尖削;分生孢子镰刀形,顶端尖锐,末端钝圆,单孢无色,具有1个油球,孢子大小为16.1~23.4μm×1.9~3.1μm;附着胞深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该病原菌与辣椒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apsici)菌株的遗传距离非常接近,通过比对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以及对病原菌rDNA-ITS序列的分析,鉴定病原菌T为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真菌:辣椒刺盘孢(C.capsici)。由叶片上近圆形病斑分离出的病原菌t菌落初期为白色绒状,近圆形平铺伸展,培养5d后产生橘黄色粘孢团,分生孢子盘圆形或近圆形,无刚毛;分生孢子圆柱形,单孢无色,具1个油球,两端钝圆,大小为11.5~20.1μm×3.2~3.9μm;附着胞深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平滑。该病原菌与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菌株的遗传距离非常接近,通过比对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以及对病原菌rDNA-ITS序列的分析,鉴定病原菌t为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真菌:胶孢炭疽(C.gloeosporioides)。2.金银花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病原菌T在10%金银花汁液+PDA和番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PCA培养基上产孢最多;菌丝在10~40℃的温度范围内都能生长,15~35℃下均能正常产孢,其中30℃时菌丝的生长速度最快,20℃产孢最多;在pH为4~10的范围内,病原菌可以正常生长和产孢,pH值的大小对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pH值为8时产孢量最大;光照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病原菌生长可利用多种糖类作为碳源,对氮源的利用以硝酸钠和甘氨酸最好。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孢子在无菌水中萌发率很低,寄主金银花的汁液对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有显著提高作用;在15~35℃,湿度≥95%,pH范围3~10的条件下病原菌分生孢子都能够萌发,孢子在25℃下pH为8的水滴中萌发最好。病原菌t的茵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番茄培养基上产孢最多;在15~35℃的温度范围内正常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30℃,10℃下菌丝可以生长但不产孢;在pH为4~10的范围内,病原菌可以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6~7,产孢最适pH值为9~10;黑暗条件有利于产孢;病原菌生长可利用多种糖类作为碳源,对氮源的利用以甘氨酸最好;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2℃,10min;寄主汁液对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有显著提高作用;在15~35℃,湿度≥95%,pH范围3~10的条件下分生孢子均可以萌发,孢子在30℃时100%湿度的中性条件下最适合萌发。3.病原菌的侵染途径通过接种后不同时间取样制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病原菌T在接种8~12h分生孢子开始萌发,萌发方式为从分生孢子的一端或两端长出芽管;一些分生孢子直接通过芽管侵入叶片表皮,一些孢子则在芽管顶端膨大后形成暗褐色的附着胞,附着胞上再产生侵入丝,由侵入丝直接穿透表皮侵入。病原菌t在接种10~12h从分生孢子的一端或两端长出芽管,侵入方式和侵染结构与病原菌T相同,附着胞为淡褐色。4.室内药剂测定利用药皿法和玻片萌发法测定了多菌灵、抑霉唑、三唑酮、醚菌酯4种杀菌剂分别对金银花炭疽病两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多菌灵对两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供试的4种药剂中最强,醚菌酯对病原菌T的抑制作用仅次于多菌灵,抑霉唑对病原菌t的抑制效果仅次于多菌灵,而三唑酮对两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差。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前言  11-18
材料与方法  18-24
  1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18-19
    1.1 供试材料  18
    1.2 方法  18-19
      1.2.1 病原物分离  18
      1.2.2 病原物鉴定  18-19
  2 金银花炭疽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9-21
    2.1 供试菌种  19
    2.2 培养条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19-20
      2.2.1 培养基种类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19
      2.2.2 温度对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19
      2.2.3 pH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19-20
      2.2.4 光照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20
      2.2.5 碳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20
      2.2.6 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20
    2.3 影响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因素  20-21
      2.3.1 营养条件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0
      2.3.2 温度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0-21
      2.3.3 湿度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1
      2.3.4 酸碱度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1
      2.3.5 光照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1
    2.4 孢子的致死温度  21
  3 金银花炭疽病菌侵染寄主过程的研究  21-22
    3.1 供试材料  21-22
    3.2 病原菌侵染途径观察  22
      3.2.1 活体植株叶片涂抹接种  22
      3.2.2 光镜样品的制备与观察  22
  4 室内药剂测定  22-24
    4.1 供试药剂  22
    4.2 试验方法  22-24
      4.2.1 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22
      4.2.2 药剂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22-24
结果与分析  24-40
  1 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24-28
    1.1 病害症状  24
    1.2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24-25
    1.3 病原菌种类鉴定  25-26
      1.3.1 病原菌在培养基上的性状与病原菌的形态  25-26
    1.4 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6-28
  2 金银花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28-36
    2.1 培养条件与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关系  28-32
      2.1.1 培养基种类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28
      2.1.2 温度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28-29
      2.1.3 pH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29-30
      2.1.4 光照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30-31
      2.1.5 碳源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31
      2.1.6 氮源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31-32
    2.2 影响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因素  32-36
      2.2.1 营养条件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32-33
      2.2.2 温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33-34
      2.2.3 湿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34
      2.2.4 酸碱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34-35
      2.2.5 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35-36
    2.3 孢子的致死温度  36
  3 病原菌侵染植株侵入途径的研究  36-38
  4 室内药剂测定  38-40
    4.1 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38-39
    4.2 药剂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39-40
结论与讨论  40-43
  1 病原菌的种类鉴定  40
  2 金银花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40-41
  3 病原菌孢子萌发和侵入途径的观察  41
  4 室内药剂测定  41-43
参考文献  43-48
致谢  48-49
附录  49-50

相似论文

  1. 河南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亚型)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2. 苏丹草叶斑病原平脐蠕孢菌的研究,S435.4
  3.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冷冻保存及基因转染研究,S827
  4. 高山被孢霉产生花生四烯酸的研究,TQ921
  5.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研究,R329
  6. 棉粕源酵母发酵饲料的研究,S816
  7. 福建龙岩斜背茶种质资源的研究与保护,S571.1
  8.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双组分调控系统ΔnarQ/narP突变株构建及功能研究,S852.61
  9. 脐橙炭疽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物的筛选研究,S436.66
  10. 甘肃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物学特性和交配型初步研究,S435.32
  11. 双孢蘑菇设施栽培优良菌株筛选及rDNA ITS序列分析,S646
  12. 嘉峪关市洋葱基盘腐烂病病原及田间防治研究,S436.33
  13. 酸浆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S436.419
  14. 三株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基因缺失株生物学特性和免疫原性研究,S852.61
  15. 食锈菌瘿蚊Mycodiplosis sp.生物学特性研究,S763.7
  16. 非顺序性衰老小麦的若干生物特性研究,S512.1
  17. 不同植物篱类型对石灰性紫色土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S154
  18. 大豆炭腐病病原菌鉴定及抗性资源筛选,S435.651
  19. 靶向Survivin基因的siRNA对结肠癌作用的实验研究,R735.35
  20. 豆柄瘤蚜茧蜂田间动态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S476.3
  21. 海南荔枝种质资源对荔枝霜疫霉病抗性鉴定及霜疫霉病防治药效筛选,S436.67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经济作物病虫害 > 药用作物病虫害 > 喜温药物作物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