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安徽省禾谷类孢囊线虫分布及小麦抗性品种筛选

作 者: 陶玲
导 师: 吴慧平
学 校: 安徽农业大学
专 业: 植物病理学
关键词: 禾谷类孢囊线虫 Heterodera avenae 分布 鉴定 种群 抗性
分类号: S4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禾谷类孢囊线虫病是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线虫病害,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对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有潜在威胁。为了解禾谷类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 CCN)在安徽省的分布,选择灵璧等具有代表性的37个市县。在小麦抽穗期,用“Zig-Zag”法取样,计数根部白雌虫数,计算病情指数。结果表明安徽省52%采样点检出CCN,淮河以北采样点均检出CCN,江淮麦区7%的采样点检出CCN,长江以南麦区采样点未检出CCN。在萧县大屯镇王兴庄村,利用五点采样法,获得小麦根际土样后,经南澳大利亚植物病害检测中心,对CCN等土传病原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村小麦根际CCN密度达到高风险值,与人工检测密度结果和产量损失结果相一致。用Fenwick&Oostenbrink法分离采自怀远、凤台、灵璧、界首和颍上麦区土样中的孢囊并孵化得2龄幼虫,利用孢囊阴门锥形态特征及De-man法,进行形态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怀远、凤台、灵璧、界首和颍上CCN均为Heterodera avenae。怀远等5个H. avenae个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用PCR扩增怀远、凤台、灵璧、界首和颍上CCN种群r DNA-ITS特征片段,并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河南郑州赵小路树群体、山东单县群体和江苏徐州沛县群体的H.avenae代表性群体ITS序列,与安徽群体用MEGA5.05共同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怀远种群基因长度比其他种群短,且在系统树上与其他群体亲缘较远,自成一类。群体间形态差异与亲缘关系差异无一致性。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分析温度和天数对室内越冬孢囊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孵化温度15℃,孵化天数19d,孵化线虫数量达到高峰;10~22℃范围,孵化天数10~20d,孵化线虫的数量处于较高水平。3月下旬对萧县马井镇、大屯村、杜楼村及酒店乡4个行政区小麦田进行调查观察,发现所查4块小麦地地上部分CCN病害早期症状明显。采集小麦根土样,带回室内,用浅盘法分离根土样中2龄幼虫,酸性品红染色法检查入侵2龄幼虫,4个采样点根土样中均分离出J2,但是只有马井镇、杜楼村及大屯村3个采样点小麦根内入侵J2。利用大田试验,针对H avenae萧县群体,鉴定了泛麦8号等85个小麦品种的抗性。筛选出泛麦8号等3个高抗品种,漯麦8号等16个抗病品种,周麦22等46个中感品种,济麦21等16个感病品种,周麦18等4个小麦品种表现出感病,未发现免疫品种。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文献综述  8-17
  1 禾谷类孢囊线虫的概述  9-10
    1.1 禾谷类孢囊线虫的发生和分布  9
    1.2 禾谷类孢囊线虫病的损失危害  9-10
  2 禾谷类孢囊线虫的研究进展  10-17
    2.1 Heterodera avenae的分布  10
    2.2 禾谷类孢囊线虫的种类鉴定方法  10-12
    2.3 Heterodera avenae种群的亲缘关系研究  12-13
    2.4 禾谷类孢囊线虫孵化特性的研究进展  13-14
    2.5 针对CCN小麦抗性品种的选育  14-17
引言  17-19
材料与方法  19-29
  1 试验材料  19-20
  2 试验方法  20-28
    2.1 安徽省禾谷类孢囊线虫的分布调查  20
    2.2 安徽禾谷类孢囊线虫群体的形态鉴定  20-22
    2.3 Heterodera avenae安徽群体的系统发育亲缘关系比较  22-23
    2.4 温度和时间对越冬孢囊孵化的影响  23-24
    2.5 安徽省禾谷类孢囊线虫早期侵染调查  24-25
    2.6 不同小麦品种对禾谷类孢囊线虫的抗性筛选  25-28
  供试药剂  28
  试验仪器  28-29
结果与分析  29-47
  1 安徽省禾谷类孢囊线虫的分布调查  29-30
  2 小麦孢囊线虫安徽群体的形态鉴定  30
  3 5 个安徽小麦孢囊线虫群体的形态特征比较  30-35
  4 小麦孢囊线虫安徽群体的系统发育亲缘关系比较  35-36
  5 温度和天数对室内越冬孢囊孵化效果的比较  36-37
  6 淮北麦区禾谷类孢囊线虫早期侵染调查  37-39
    6.1 早期大田症状观察  37-38
    6.2 禾谷类孢囊线虫早期侵染  38-39
  7 85 个小麦品种对禾谷类孢囊线虫萧县群体抗性的筛选  39-47
    7.1 不同小麦品种对Heterodera avenae萧县群体的抗性评价结果  39-41
    7.2 土传病原风险分析和禾谷孢囊线虫造成的相对小麦损失率  41-47
讨论  47-51
  1 安徽省禾谷类孢囊线虫的分布  47
  2 安徽省怀远等Heterodera avenae种群的鉴定  47-48
  3 不同小麦孢囊线虫种群亲缘关系的比较  48
  4 温度和天数对越冬孢囊室内孵化的影响  48-49
  5 小麦品种对Heterodera avenae 抗性  49
  6 土传病原的组成和风险分析  49-51
结论  51-53
  1 安徽省禾谷类孢囊线虫(CCN)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麦区  51
  2 将安徽省怀远等地禾谷孢囊线虫鉴定为Heterodera avenae  51
  3 Heterodera avenae怀远种群与其他种群亲缘关系较远  51-52
  4 越冬孢囊室内孵化最佳温度为 15℃,最佳孵化天数为 19 d  52
  5 泛麦 8 号等小麦品种表现高抗  52-53
参考文献  53-59
致谢  59-60
作者简介  60

相似论文

  1. Ad-Hoc网络多信道MAC层协议的信道分配问题的研究,TN929.5
  2. 海杂波建模及其对ISAR成像的影响,TN957.54
  3. 分布式系统的故障注入方法研究,TP338.8
  4. 并行分布式网络模拟器PDNS容错技术的研究,TP302.8
  5. 二维粗糙表面光散射特性模拟与实验研究,TP391.41
  6. 基于测量的Internet链路延迟建模,TP393.4
  7. 面向海量邮件的检索系统研究与实现,TP393.098
  8. 拟南芥热激因子HSFA1d响应甲醛胁迫的作用研究,Q945.78
  9. 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入侵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S451
  10. 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植物提取物筛选,S482.2
  11. 玉米凝集素性质及其在PGPR筛选中的应用,S513
  12. 基于随机森林的植物抗性基因识别方法研究,Q943
  13. 藏药三果汤散抗氧化有效成分研究,R29
  14. 基于对数正态分布异方差模型的统计推断,O212.1
  15. 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TM61
  16. 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抗性机理的研究,S451.2
  17. 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风险评估,S433
  18. 南京地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的发生调查及其线粒体基因组研究,S433
  19. 媒介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的角色,D422.7
  20. 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网络通信机制的研究,TP393.02
  21. 江苏省陆栖濒危脊椎动物分布格局及优先保护区研究,Q948.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