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抗氧化耐酸分离CO_2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作 者: 王明明
导 师: 王志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化学工程
关键词: 固定载体膜 羧酸根载体 抗氧化 分离 CO2烟道气
分类号: TQ028.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分离CO2固定载体膜是一类很有发展前景的分离膜。其中,研究较多的氨基载体膜长期使用可能被氧化,影响其分离含氧化剂(主要是非酸性氧化剂O2及酸性氧化剂SO2)烟道气中CO2时的使用寿命。针对于此,本文采用不同的载体固定方法将羧酸根载体引入膜内,制备出具有较好透过分离性能、抗氧化性能和耐酸的固定载体膜,以适用于烟道气CO2分离。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将羧酸根载体引入膜内。以丙烯酸钠为单体,合成聚丙烯酸钠(PAAS)。以PAAS水溶液为涂膜液,聚砜(PS)为支撑层制得PAAS/PS复合膜。用丙烯酰胺(AAm)调节载体含量,制得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聚砜(P(AAS-co-AAm)/PS)复合膜。利用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表征了气体组分与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膜的气体透过性能,由此分析了CO2和N2在膜内的传递机理。研究了AAS含量及湿涂层厚度对膜透过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考察了复合膜的抗氧化和耐酸性能。结果表明,所制膜具有良好的CO2透过分离性能、抗氧化性和耐酸性。对于CO2/N2混合气(体积比15/85),AAS含量为47.68mol%,湿涂层厚度为200μm的复合膜在进料气压力为0.11MPa时,CO2渗透速率为163GPU,分离因子为90。用共混的方法将羧酸根载体引入膜内。将PAAS与聚乙二醇(PEG)的共混物水溶液涂敷在PS支撑层上制备PAAS-PEG/PS共混复合膜。研究了共混物中PEG分子量以及PAAS/PEG质量比对复合膜CO2/N2渗透选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膜具有较高的CO2透过分离性能,对于CO2/N2混合气,PEG分子量为20,000,PAAS:PEG质量比为1:2的涂膜液制备的复合膜在进料气压力为0.11MPa时,CO2渗透速率为700GPU,CO2/N2分离因子为80。用界面聚合的方法将羧酸根载体引入膜内。以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有机相单体,二氨基苯甲酸钠(DAmBS)为水相单体,在涂敷了硅橡胶(PDMS)的PS基膜上进行界面聚合制备聚(DAmBS-TMC)/PDMS/PS复合膜。在水相中加入4,7,10-三氧-1,13-癸烷二胺(DEGBAmPE)以调节载体含量及聚合物链段的柔性,从而制备了聚(DAmBS-DEGBAmPE-TMC)/PDMS/PS复合膜。研究了制膜因素对复合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复合膜的抗氧化性和耐酸性。结果表明,所制膜具有良好的CO2透过分离性能、抗氧化和耐酸性能。对于CO2/N2混合气,用0.003mol/L TMC,0.004mol/L DAmBS和0.006mol/L DEGBAmPE所制复合膜在进料气压力为0.11MPa时,CO2渗透速率为5831GPU,CO2/N2分离因子为86。以界面聚合制备的复合膜为例,对烟道气CO2分离和捕集的过程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CO2分离膜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9
第一章 文献综述  9-23
  1.1 课题研究背景  9-12
    1.1.1 分离和捕集CO_2的意义  9-10
    1.1.2 CO_2捕集技术  10-12
  1.2 CO_2分离膜  12-19
    1.2.1 CO_2固定载体膜的研究现状  13-14
    1.2.2 CO_2固定载体膜中载体引入方法  14-16
    1.2.3 复合膜制备工艺  16-19
  1.3 烟道气组分对分离过程的影响  19-20
  1.4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20-23
第二章 抗氧化固定载体膜制备路线的设计  23-26
  2.1 以氨基为载体的固定载体膜存在的问题  23
  2.2 抗氧化固定载体复合膜的制备路线  23-26
    2.2.1 载体的选择  23-24
    2.2.2 聚合物材料的合成及复合膜的制备  24-26
第三章 PAAS/PS和P(AAS-co-AAm)/PS复合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26-59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6-33
    3.1.1 实验材料  26-27
    3.1.2 聚合物材料PAAS及P(AAS-co-AAm)的制备  27
    3.1.3 复合膜的制备  27-28
    3.1.4 PAAS和P(AAS-co-AAm)膜物理和化学结构表征  28-30
    3.1.5 复合膜渗透选择性能测试  30-33
  3.2 结果与讨论  33-56
    3.2.1 复合膜物理化学结构  33-35
    3.2.2 气体透过复合膜的传递机理  35-42
    3.2.3 AAS含量对复合膜渗透选择性的影响  42-45
    3.2.4 湿涂层厚度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45-49
    3.2.5 复合膜抗氧化性测试  49-54
    3.2.6 复合膜耐酸性测试  54-56
  3.3 本章小结  56-59
第四章 PAAS-PEG/PS复合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59-73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  60-61
    4.1.1 实验材料  60-61
    4.1.2 复合膜的制备  61
    4.1.3 复合膜渗透选择性能测试  61
  4.2 结果与讨论  61-71
    4.2.1 结晶度分析  61-65
    4.2.2 PEG分子量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65-69
    4.2.3 PAAS和PEG配比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69-71
  4.3 本章小结  71-73
第五章 聚(DAmBS-TMC)/PDMS/PS和聚(DAmBS-DEGBAmPE-TMC)/PDMS/PS复合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73-102
  5.1 实验材料和方法  75-79
    5.1.1 实验材料  75
    5.1.2 复合膜的制备  75-77
    5.1.3 复合膜物理和化学结构表征  77-78
    5.1.4 复合膜渗透选择性能测试  78-79
  5.2 结果与讨论  79-100
    5.2.1 复合膜物理化学结构  79-83
    5.2.2 水相单体浓度比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83-85
    5.2.3 水相单体总浓度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85-90
    5.2.4 有机相TMC浓度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90-95
    5.2.5 复合膜抗氧化性能测试  95-97
    5.2.6 复合膜耐酸性测试  97-100
  5.3 本章小结  100-102
第六章 烟道气CO_2分离和捕集过程分析  102-112
  6.1 适用于DDT膜的压力操作方式  102-103
  6.2 计算模型的选择  103-104
  6.3 二级过程的分离性能与成本分析  104-111
    6.3.1 二级过程的分离性能  104-106
    6.3.2 二级过程的成本分析  106-108
    6.3.3 二级过程的成本优化  108-111
  6.4 本章小结  111-112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112-114
  7.1 本文主要结论  112-113
  7.2 创新点  113-114
参考文献  114-123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123-125
致谢  125

相似论文

  1. 附面层抽吸对扩压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TH453
  2. 缝隙式扩压叶栅流动机理研究,TK474.8
  3. 高温分离器布置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动力场影响的研究,TK229.66
  4. 苹果多酚对γ射线引起的免疫系统损伤防护作用研究,S661.1
  5. 分离镜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及抖振抑制,TP273
  6. 扩展青霉TS414脂肪酶在毕赤酵母的表达、纯化及其催化外消旋萘普生酯化拆分的研究,Q814
  7. 乙草胺降解株Y3B-1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X172
  8. 米曲霉FS-1脂肪酶发酵优化、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的研究,TQ925.6
  9. 金花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化学结构的研究,S567.19
  10. 白骨壤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S793.9
  11. 翡翠贻贝糖胺聚糖降血脂作用的研究,R285.5
  12. 凡纳滨对虾虾头内源性蛋白酶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研究,S985.21
  13. 罗非鱼分离蛋白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TS254.4
  14. 芴甲氧羰基-D-色氨酸及D-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分离性能研究,O631.3
  15. 雪莲果低聚果糖提取分离及分析研究,TS255.1
  16. 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植物提取物筛选,S482.2
  17. 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18.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质量控制模式的中药姜黄抗氧化药效物质辨识,R285
  19. 藏药三果汤散抗氧化有效成分研究,R29
  20. 酢浆草提取物体外抗肿瘤和抗氧化研究,R285
  21. ABA和H2O2对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玉米sHSPs和抗氧化防护酶的作用,S51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化工过程(物理过程及物理化学过程) > 分离过程 > 新型分离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