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纪效新书》句法专题研究

作 者: 石彦霞
导 师: 徐正考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构式语法 施力结构 认知语言学 语义焦点
分类号: H14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4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对专书中的语法现象进行研究是汉语史研究领域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明代著名军事家戚继光所著十八卷本的《纪效新书》。我们对书中出现的几种特殊句式进行了详细地考察和分析。本文考察的句式和结构包括:“将”字句、“有”字句、“在”字句、“是”字句、动补结构。我们首先对不同句式的句法结构进行了分类描写和说明,在分类说明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对其语义特点、语用特点、语篇功能加以分析和解释。在分析说明不同语法现象时,通过和不同时期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来突出本研究内容的地位和特点。在研究句式语义时,我们运用了认知语言学的方法和构式语法理论。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8
第一章 绪论  8-27
  1.1 《纪效新书》的作者及版本  8-11
    1.1.1 戚继光简介  8-9
    1.1.2 《纪效新书》的版本及影响  9-11
  1.2 《纪效新书》的语言研究  11-22
    1.2.1 《纪效新书》的语料价值  11-13
    1.2.2 相关研究成果  13-22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意义  22-25
    1.3.1 本文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22
    1.3.2 研究意义和价值  22-24
    1.3.3 本文的研究方法  24-25
  1.4 符号及体例说明  25-27
第二章 “将”字句  27-56
  2.1 句法结构分析  28-36
    2.1.1 ”将”字句的结构类型  28-35
    2.1.2 小结  35-36
  2.2 “将”字句的语义特点  36-48
    2.2.1 “将”字句的语义分析  36-39
    2.2.2 基于构式语法的“将”字句的语义分析  39-48
  2.3 “将”字句的篇章功能  48-51
  2.4 《纪效新书》“将多把少”之原因分析  51-56
第三章 “有”字句  56-77
  3.1 “有”字句的结构分析  58-67
    3.1.1 “有”字句的结构类型  58-66
    3.1.2 小结  66-67
  3.2 “有”字句的语义分析  67-77
第四章 “在”字句  77-99
  4.1 “在字句1 ”分析  77-83
    4.1.1 “在字句1”的结构类型  77-79
    4.1.2 “在字句 1”语义分析  79-83
  4.2 “在字句2”分析  83-96
    4.2.1 “在字句2”的结构类型  83-87
    4.2.2 “在字句 2”的语义、语用功能分析  87-96
      4.2.2.1 相关研究成果  87-90
      4.2.2.2 “在字句 2”的语义、语用特点  90-96
  4.3 《纪效新书》中“在”字句和“有”字句的比较  96-99
第五章 “是”字句  99-120
  5.1 “是字句1”分析  100-111
    5.1.1“是字句 1”的结构分析  101-107
      5.1.1.1 “是字句1”的结构类型  101-107
      5.1.1.2 小结  107
    5.1.2 语义分析  107-111
  5.2 “是字句2”分析  111-120
    5.2.1 前加副词的情况  111-115
    5.2.2 前边有连词出现的情况  115-120
第六章 动补结构  120-153
  6.1 动结式  120-139
    6.1.1 动结式的类型  121-134
    6.1.2 小结  134-137
    6.1.3 动结式带宾语问题  137-139
  6.2 动趋式  139-147
    6.2.1 充当趋向补语的成分  139-146
    6.2.2 小结  146-147
  6.3 带“得”字的动补结构及其否定式  147-151
    6.3.1 “V 得”结构  147-148
    6.3.2 “V 得 C”结构  148-149
    6.3.3 “V 不 C”结构  149-151
  6.4 其它补语形式  151-153
    6.4.1 数量补语  151-152
    6.4.2 处所补语  152-153
第七章 结语  153-155
  7.1 总结  153-154
  7.2 余论  154-155
参考文献  155-164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164-165
中文摘要  165-172
英文摘要  172-180
后记  180-181

相似论文

  1. 高中生英语“给予”双及物动词使用的构式语法研究,G633.41
  2.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德语词义变迁研究,H33
  3. 构式语法角度下的英语中动结构研究,H314.3
  4. A Cognitive Study of the Polysemic Simple Present Tense,H314
  5. 现代汉语隐现句研究,H146
  6. 从汉语儿童语言习得角度浅谈构式语法,H146.3
  7. 从文化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圣经中的隐喻,H315
  8. 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双及物构式的习得研究,H319
  9. 概念转喻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10. 英汉左移位构式的认知研究,H04
  11. 对新疆7·5事件意义识解和构建的视角化研究,H15
  12. 中文V+O~P结构的认知语用阐释,H13
  13. 图形-背景理论视野下的汉语爱国抒情诗词英译研究,H315.9
  14. 英语致使—位移构式的认知研究,H314
  15. 对多义动词“とる”的认知研究,H36
  16. 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H04
  17. 多义结构的认知识解探析,H030
  18. 框架理论视角下的婉约词英译研究,H315.9
  19. 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空间介词OVER语义网络的认知语言学研究,H319
  20. 基于语料库的on的空间隐喻拓展研究,H314.2
  21. 英语商业广告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H315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古代语法(文言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