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科技异化问题研究

作 者: 陈翠芳
导 师: 陶德麟
学 校: 武汉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科技异化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现代性 利益矛盾 科学发展观
分类号: G30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884次
引 用: 1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产物和武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人类依靠科技创造了许多奇迹,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其威力日益强大,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空前提高,以至于人类已变得极度依赖科技并习惯于生活在科技所创造的环境中。然而,科技异化也日趋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探讨科技异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为九章,总体上从科技异化的基本含义、演变历史、产生根源和克服科技异化的途径与措施、中国的科技异化问题及其克服和预防科技异化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手段等几大方面展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要较深入地分析科技异化问题,必须明白研究的起点、切入点和意义。第一章疏理了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确立本文的立足点,并阐明了研究科技异化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及本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第二章说明科技异化是异化在现代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基本内涵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主体的科技活动及其成果背离主体——人的需要和目的,成为人难以驾驭的力量,并反过来控制人、统治人和危害人的特殊现象;文章通过对科技异化与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异化的比较,进一步明确科技异化的含义,以及科技异化的复杂性和广泛影响。历史地分析科技异化有助于认识科技异化的根源和未来变化。第三章追溯了科技异化的历史演变,具体分析了18世纪的科技状况: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科学与生产的结合、科学的理性精神为整个社会所尊崇等,说明科技异化在此时期的萌发及其表现。19世纪是“科学的世纪”,在科学理论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科学的技术化和社会化成了这一世纪科学的重要特征,科技与工业生产的关系日益密切,更为重要的是,科技逐步引导生产;而随着科学团体和组织的发展和规范化,科学日益成为一种社会建制,其社会化和大众化程度得到极大的提高。此时,科技直接而广泛地渗透到工业生产,导致了科技成果——机器与工人的对立,农业机械化所引发的土壤贫瘠和环境破坏已开始出现,科技成果在工业特别是化学工业上的应用意味着科学技术军事化的隐患已经存在。20世纪科技迎来了其革命的时代,科技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科技的社会功能空前强大,科技异化也日益突出,一方面,科技异化十分广泛,波及到了物质生产、环境、战争、网络和人的精神世界等众多领域,另一方面,科技异化的程度不断增强,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存。科技是社会系统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科技成了社会建构,科技异化也主要源于社会环境及生活于其中的各类集体和个人。第四章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上分析科技异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强调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基本矛盾为科技异化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揭示了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机器的应用导致和加深了各种矛盾,科技成果——机器成了资本家统治工人、剥削工人和奴役工人的强有力手段。文章进而论述了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异化的新表现和新特征:一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科技异化跨越了国界和社会制度壁垒,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二是科技异化领域由生产领域扩展到消费领域、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文化领域,人借助于科技提供的诱人广告、便捷信用卡等手段成为了消费品的奴隶,在形形色色消费品的包围中失却了自由、独立和价值;借用科技所创造的有利条件,文化成了产业,艺术品降低为文化用品,文化被物化和商品化,文化的创造性沦为批量生产、快餐式消费和对感官刺激的追求。三是科技异化程度极大增强,科技的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成了较普遍的现象,也是科技异化的最高形式,体现了科技异化的程度。今天,科技异化不仅限于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只是限于科技先进的发达国家,而在社会主义国家及科技水平较落后的国家也同样存在。那么,科技异化的根源除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外应有更为复杂的原因。纵观历史和全局,科技异化与各国追求现代化实现现代性的目标有密切联系。第五章探索了科技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即现代性。在现代性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理性演变成工具理性,人们片面追求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实际功效,这种思维方式导致科技发展陷入片面、狭隘和无根状态,失却了科技最根本的目的和意义;工具理性将科技提升为至上的权威,成为控制自然、管理社会和规范人的绝对标准。主体性原则是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它强调主体人在自然界面前的中心地位和主宰者的形象,也滋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这样,人在用科技认识和改造自然时带来了许多自然灾难,同时自我利益膨胀,加重了科技异化。而全球化及各国对现代性的追求则促使科技异化成为日益严重而普遍的问题。利益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和组织发展和应用科技的动力和目的,科技异化与人们的利益及利益矛盾密切相关。第六章分析了科技异化最现实而直接的原因即利益矛盾。科技异化是利益矛盾的产物,也是利益矛盾的重要体现和延伸。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诱发了科技霸权,科技强国利用其科技优势和霸主地位控制和剥削其他国家,而科技竞争所导致的数字鸿沟进一步加大了贫富差距;高科技战争是国家利益矛盾激化的产物,科技在其中成了摧毁人类已有的建设成就、破坏人的家园、残杀生灵、污染环境和扭曲人性的武器。个别利益和共同利益的矛盾决定了人们常常以个人、某个企业、某部门、某地区及本国等个体利益为依据自私地利用科技,结果往往是损害了群体利益、共同利益,最终也损害了个体自身的利益。在面对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时,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导致人们对待科技的近视态度,而科技影响的滞后性也助长了急功近利的价值观,结果,科技成了满足眼前利益的有利手段,而损害了长远利益和后代利益。研究科技异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克服科技异化。第七章阐述了科技的人性化对克服科技异化的重要意义。科技的人性化即以人性的方式对待科技、发展和应用科技,这要求我们一方面明确科技的对象、准则和方法的范围和限度,不能将科技准则和方法的适用范围无限扩大;其次,挖掘科技的多重价值,特别是重视科技在审美、教人谦虚和宽容等方面的精神价值;再次,以人性主导科技,即以有利于人的身心全面而健康发展为标准来发展和评价科技,以绝大多数人甚至整个人类的利益为标准来审视科技活动及其成果,同时,将人性主导科技的原则贯穿于科技立项、研究和应用等整个科技活动过程,从而树立全新的科技观。而人性地对待自然也是科技人性化的重要方面,它将使人在利用科技手段改造自然时珍惜自然、关爱自然。第八章从协调利益矛盾方面寻求克服科技异化的途径。文章论述了以公正原则协调利益矛盾能为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可以减少或避免以损害他人为目的而利用科技的恶劣行为,能合理地规范科技的目的,增强人们发展和应用科技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树立共同利益的理念有利于淡化和缓和利益矛盾,从而减少和克服科技异化。首先,树立各国共存的理念,这是全球化形势下所必需的,各国的利益相互关联,各国面临的灾难特别是环境方面的灾难也是相似或相同的,这要求各国都能合理而明智地应用和发展科技,充分发挥科技的建设性功能,尽力避免科技异化。其次,树立人类持续发展的理念,为了人类的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整个人类的延缓,坚持科技的绿色化方向,避免科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第三,树立社会利益至上的理念,有效地调节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利益矛盾,从而保证人们在利用科技获取自身利益时能顾及群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甚至在特定条件下能牺牲个体利益以维护社会利益。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科技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们研究科技异化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我国的科技和社会得到健康发展。第九章全面考察和具体分析了中国的科技异化问题及解决科技异化的措施。中国在正需要大力发展和应用科技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遇到了源于西方的科技异化,这使得我们在一开始真正重视科技时就不得不十分慎重,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而科技异化问题也以不同方式存在于这一过程中,成了我们的现实问题和危机。因此,中国在解决和预防科技异化问题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首先是追求发展,针对我国的经济水平、科技水平和人口素质等较落后的现状,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科技以摆脱贫穷和落后,同时,也需要依靠科技来解决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贫富分化、国家安全问题等种种科技异化现象。其次是注重科学地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全面而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内涵和精神为指导,确立科技发展的准则、目的和方向,从而有利于对科技异化的消除和预防。而和谐社会理念则从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确立了科技发展的基本原则,为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赋予科技以浓厚的人文情怀和正确的价值向导,从而保证科技走出异化的困境,回归其造福于人类的终极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9
英文摘要  9-19
引言  19-22
第一章 科技异化研究概观  22-38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22-34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34-38
第二章 异化、劳动异化与科技异化  38-56
  第一节 异化与科技异化  38-47
  第二节 劳动异化与科技异化  47-56
第三章 科技异化的历史演变  56-74
  第一节 18 世纪科技异化的萌发  56-60
  第二节 19 世纪科技异化的显现  60-64
  第三节 20 世纪以来科技异化的突出  64-74
第四章 资本主义制度与科技异化  74-106
  第一节 科技异化的社会制度根源  74-82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科技异化  82-106
第五章 现代性与科技异化  106-126
  第一节 工具理性与科技异化  107-114
  第二节 主体性原则与科技异化  114-126
第六章 利益矛盾与科技异化  126-144
  第一节 科技异化的利益矛盾分析  126-130
  第二节 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与科技异化  130-136
  第三节 个别利益和共同利益的矛盾与科技异化  136-140
  第四节 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与科技异化  140-144
第七章 科技的人性化与科技异化的克服  144-164
  第一节 克服科技异化的各种构想  144-147
  第二节 科技人性化的基本含义  147-150
  第三节 科技人性化:全新的科技观  150-160
  第四节 科技人性化:全新的自然观  160-164
第八章 利益的协调与科技异化的克服  164-181
  第一节 利益协调的公正原则与科技异化的克服  164-170
  第二节 共同利益的理念与科技异化的克服  170-181
第九章 中国遭遇科技异化的尴尬与选择  181-211
  第一节 中国与科技异化的遭遇  181-187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与科技异化的克服  187-202
  第三节 和谐社会与科技的健康发展  202-211
中外文参考文献  211-219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219-220
后记  220

相似论文

  1.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2.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3. 党的建设科学发展问题研究,D261
  4.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研究,D61
  5.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6.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7. 科学发展观的双重维度审视,D61
  8.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湖北省白酒产业集群发展研究,F426.82
  9. 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利益整合,D61
  10. 南马匠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F327
  11.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X2
  12.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统筹解决我国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考,D616
  13.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社会公平,D616
  14. 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研究,G641
  15. 交往范式及其对泰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启示,B089.1
  16. “90后”群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64
  17.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当代意义,A811
  18. 石家庄市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研究,F205
  19.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环境法治研究,D922.68
  20. “从梦中唤醒世界”,B089
  21. 论卢梭对现代性的批判,B565.2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科学研究理论 > 科学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