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文心雕龙》文学美学思想研究

作 者: 戚良德
导 师: 谭好哲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哲学基础 文学美学观 文学创作论 文本美学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236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百年来,国内外已经出版《文心雕龙》研究专著350余种,发表论文6000佘篇,《文心雕龙》研究已经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龙学”。这在中国古代文论和古代美学研究中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这是一种历史的选择。这种历史的选择,一方面表现在大量研究者对《文心雕龙》的共同兴趣和重视,从而不约而同地去研究它、探索它,特别是许多文化、国学大师对这部书给予特别的关注,留下了不少学术名著。黄侃、范文澜、陆侃如、王利器、詹锳、杨明照、张光年、王元化、饶宗颐,等等,他们大都并不专治龙学,但都有龙学名著问世,这无疑显示了《文心雕龙》这部伟大著作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所谓历史的选择,还表现在几代研究者的学术承传,共同指向了对《文心雕龙》的美学研究。然而,准确把握《文心雕龙》本身的文学美学思想体系,仍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工作和未完成的任务。本文对《文心雕龙》文学美学思想的研究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对《文心雕龙》文学美学思想哲学基础的研究。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论和美学“元典”,《文心雕龙》不仅涵盖了丰富的文学美学思想,而且包容了儒道玄佛各家的思想精义;其不同于一般的中国古代文论著作的独特之处,正在于其作者刘勰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融会贯通,并以之作为自己思考文学艺术问题的重要借鉴,甚至直接用作自己的文艺思想资料。因此,搞清《文心雕龙》文学美学思想产生的根源,方能准确把握其思想体系。二是对《文心雕龙》基本文学美学观的研究。刘勰从“自然之道”的基本观念出发,对文学的本质作出了自己的概括:文学是美的,文学之美在于表现人的心灵世界,文学之美应当是自然而不加“外饰”的,文学之美的理想是文质彬彬、辞采芬芳,从而,文学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教育作用。在此基础上,刘勰遍搜“文场笔苑”而建构起一个“以情为本,文辞尽情”的文论话语体系。三是对《文心雕龙》文学创作论与接受论的研究。在“情本”论文学观的指导下,《文心雕龙》形成了“神用象通,心物交融”的创作论话语中心,并提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论和文学创新论;同时,刘勰又建构起以“知音”为核心的文学接受论,从而集中而典型地展现出中国文学理论和美学之独特的话语风貌,成为中国文论和美学的话语之本和理论之源。四是对《文心雕龙》文本美学思想的研究。“文心雕龙”之“文”,含义相当广泛;除了指各种各样的文章以外,它的一个重要含义是感性形式美。刘勰把各种各样的“文”作为不同的美的形态和形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风清骨峻,即体成势”的审美理想,最后又具体落实到声律、比兴等艺术形式之美。可以说,《文心雕龙》乃是中国古代最为系统、最具理论深度、最贴近文学创作实际的文学美学著作,也是世界文艺理论史和美学史上不可多得文学美学著作。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英文摘要  8-11
绪论 历史的选择——关于《文心雕龙》的美学研究  11-24
  一  12-15
  二  15-19
  三  19-24
第一章 《文心雕龙》文学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24-55
  一、《周易》:《文心雕龙》的思想之本  24-36
  二、《荀子》与《文心雕龙》的文学观  36-42
  三、魏晋玄学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42-48
  四、佛学思想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48-55
第二章 《文心雕龙》的基本文学美学观念  55-80
  一、自然之道:文学的本质论  56-62
  二、衔华佩实:文学之美的原则  62-67
  三、以情为本:刘勰的文学观之一  67-72
  四、文辞尽情:刘勰的文学观之二  72-80
第三章 《文心雕龙》的文学创作论与接受论  80-111
  一、神用象通:艺术构思论  80-88
  二、情以物迁:情景交融论  88-94
  三、各师成心:艺术风格论  94-98
  四、负气适变:文学创新论  98-105
  五、千载心在:文学接受论  105-111
第四章 《文心雕龙》的文本美学思想  111-147
  一、文场笔苑:论文体之美  111-119
  二、风清骨峻:论风骨之美  119-127
  三、即体成势:论体势之美  127-133
  四、刻镂声律:论声律之美  133-140
  五、萌芽比兴:论比兴之美  140-147
结语 《文心雕龙》为当代文艺学提供了什么  147-152
参考文献  152-157
作者近三年相关论著目录  157-158
致谢  158-159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59

相似论文

  1. 论池田大作的和谐道德教育思想,B82-092
  2. 《文心雕龙》“味”论解析,I206.2
  3. 科学哲学自然化探析,N02
  4. 《文心雕龙》应用写作主体论,H152.3
  5. 《文心雕龙》“文心”论探议,I206.2
  6. 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义及其哲学依据,D422.7
  7. 《文心雕龙》文体论的文化意义及其现代价值,I206.2
  8. 《文心雕龙》称引《诗经》考论,I206.2
  9. 《周易参同契》丹道时间养生思想探析,B958
  10. 《文心雕龙》“论”篇探微,I206.2
  11. 论亚里士多德正义思想的哲学基础,B502.233
  12. 林杉、徐复观关于《文心雕龙》文体观之比较,I206.2
  13. 吴师道诗文批评研究,I206.2
  14. 张君劢“文化复兴”思想研究,B26
  15. 情境教学理论在中职哲学基础课中的应用研究,B0-4
  16. 建安文学在南朝的传播接受,I206.2
  17. 方言电视现象研究,J905
  18. 韩非子功利主义美学思想研究,B226.5
  19. 正义的求索,B82-05
  20. 《文心雕龙》刘释中的创作论辨要,I206.2
  21. 《文心雕龙》范注中的文术论辨要,I206.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