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外国诗歌译介对中国新诗发生的影响研究

作 者: 邓庆周
导 师: 王光明
学 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外国诗译介 影响 主题内容 形式语言 张德彝 苏曼殊 胡适 郭沫若 中国新诗
分类号: I207.2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942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论文探讨外国诗歌译介对中国新诗发生的影响,并把这种影响落实到中国新诗的孕育、发生期加以考察。论文把各阶段的代表诗人兼翻译家如张德彝苏曼殊胡适、刘半农、郭沫若等当作中心研究对象以梳理他们的诗歌翻译与创作之间的关系。论文的论述重心落在中国新诗发生的“标志性”诗人及其“标志性”诗作与外国诗歌译介的深度关联上,同时揭示了这些集诗歌翻译与创作于一身的中国新诗的奠基者们对外来文化尤其是诗歌艺术的接受和转化过程中,对中国传统诗歌的现代性质素的重新发现与激活,以及对某些传统诗歌标准的过度偏离乃至脱节而导致后世诗歌亚健康成长的历史根源。中国新诗孕育阶段的主要论述对象“圈定”在张德彝、苏曼殊等人身上。论文首先把在文学发展史及翻译文学史上几乎被完全淡忘的中国近代第一批外交使臣“张德彝”们所做的前期诗歌译介工作(包括中国最早引进、至今还继续沿用的“泰西句读”),和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的探索借鉴意义作了一番梳理和复位。对该阶段的另一位代表诗人苏曼殊,论文以其编译的《汉英文学因缘》在新诗发生的重镇《新青年》上连续刊载的广告以及他与新青年、新文学同人陈独秀、刘半农、沈尹默等人的密切交往为切入点,以大量诗句为证,呈现了苏曼殊的外国诗歌译介活动与其自身创作的关系,同时也彰显了他的诗歌编译对中国新诗和新诗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中国古典诗歌的体式,经由外国诗歌的汉译所遭遇的现代经验显露出了表情达意上的削足适履。早期诗歌的翻译者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诗律要求相对宽松的骚体、古风等诗体,这种对应诗式诗形的寻求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传统中可用的诗歌资源,但也暴露出不同语言运用上的一些问题。这在诗人兼诗译家的作家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如“连章半重体”之于马君武,“三句转韵体”之于胡适)。中国早期翻译诗歌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变革和新诗的发生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样式和经验,由于“以译代作”的时代风气,翻译本身也成为一种准创作,在不少方面(如参差的句式、跨行、横排、破韵等)成为新诗创作的萌芽和先声。在五四前后,外国诗、诗论的译介,是与中国新诗的诗论、诗歌创作同时起步甚至更早展开的。刊登外国诗歌译介诗文的有《新青年》、《少年中国》、《诗》、《新潮》、《每周评论》、《晨报副刊》等五四著名报刊。先后发表了陈独秀、胡适、刘半农、周作人、田汉、郭沫若、黄仲苏等人的外国诗歌译介文章。先后译介的诗人有英国和爱尔兰诗人拜伦、雪莱、布莱克、叶芝,美国诗人惠特曼、俄国诗人普希金、印度诗人泰戈尔等;作品有国歌,英、美国自由派和意象派诗歌,法国的象征派诗歌,诗体包括自由诗、散文诗、俳谐诗,小诗、俗歌、短歌等不同形式。在中国新诗的尝试阶段,那些标志性诗作(尤其是胡适的一些诗歌),在形式和技巧(如分行、建节、押韵等)方面虽然也沿袭了传统的惯例,但更多的是借鉴和采用了西方的诗形和诗律。这一方面反映出胡适对艺术本位、形式本身的注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翻译与创作的互动关系。如果说胡适的功绩主要是诗歌格式(语言与形式)转换的成功,是新与旧二元框架内的成功,那么在中国新诗的确立期,代表诗人郭沫若、康白情等人则在抒情方式的向度上深化和延展了新诗的品格,换言之,是充分凸显和张扬了中国古典诗歌中隐身的甚至普遍缺席的“自我”,而这,与他们对美国诗人惠特曼等西方诗人的自由诗译介是大有关系的。论文还探讨了郭沫若等诗人早年在对外国诗歌的借鉴上过于为我所用(以偏概全的强化和误读误用),不加调和(与传统诗歌审美)而导致的粗放型创作及其自由诗散文化特征。外国诗歌翻译由文言转向白话,与新诗摆脱传统形式在方向上是平行一致的,外国诗歌翻译与新诗创作的发展是交叉互动的。外国诗歌的译介参与了中国新诗发生的全程。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绪论  10-20
  一、译介的内涵:文学翻译——一种创造性叛逆  10-11
  二、文献综述  11-17
  三、本文论述框架  17-20
第一章 外国诗译介与中国新诗的孕育(上)  20-63
  第一节 中国早期外国诗译介及其中的"新诗"因素——以第一代外交官旅游作家张德彝为中心例  20-39
    一、张德彝:"外邦诗文无定式"  20-33
    二、《法国国歌》:期刊"横行"第一诗  33-39
  第二节 早期外国诗译介与异域风格诗创作  39-63
    一、国歌、军歌(战歌)、校歌系列的译介与创作实践  39-43
    二、《哀希腊》的独特魅力及其在中国的本土化改造  43-55
    三、《法国国歌》的流播与黄遵宪《出军歌》、徐志摩《感时》诗创作  55-60
    四、西方长诗的启发与梁启超的长诗创作  60-63
第二章 外国诗译介与中国新诗的孕育(下)——以近代诗人诗译家苏曼殊为中心例  63-92
  第一节 "破天荒的创举"——苏曼殊的外国诗编译及其流播  64-75
    一、苏曼殊的译诗和编译诗集  64-67
    二、《汉英文学因缘》与《新青年》:苏曼殊的外国诗歌编译在新诗坛的接受举隅  67-69
    三、苏曼殊与"新文学场":共话"西洋诗"  69-75
  第二节 翻译他者与建构自我——拜伦、雪莱对苏曼殊的影响  75-92
    一、"以情求道"的爱国观——人生自由与民族抗争的主题  77-81
    二、"偷尝天女唇中露,几度临风拭泪痕"——个性解放与爱情追求的主题  81-88
    三、意象和诗句的直接移译、征用  88-92
第三章 外国诗译介与中国新诗的发生——以胡适为中心例  92-117
  第一节 五四期刊对外国诗歌的译介和接受  92-98
  第二节 外国诗译介对胡适诗歌创作的影响  98-117
    一、乐观主义的诗学观  98-101
    二、新诗体要素的引入  101-112
    三、对话与独自  112-114
    四、说理诗  114-117
结语 外国诗译介对中国新诗发生的功与过  117-125
主要参考文献  125-135
附录一:外国诗歌在中国的译介大事年表(1852—1927年)  135-158
附录二:苏曼殊译诗(附原诗)及韵式  158-181
附录三:胡适的英文创作诗歌及汉语译诗  181-219
附录四:1911-1927汉语外来词汇表  219-223
后记  223-225

相似论文

  1. 大型汽轮机转子动平衡测控系统研制,TH877
  2. 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估与学生学习态度研究,H319.3
  3.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4.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5.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6.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7. 低蛋白日粮添加合成氨基酸和小肽对肉仔鸡的影响,S831.5
  8.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9.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10.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1.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12.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13. 公路环境影响公众参与评价量化模型研究,U41
  14. 建筑工程生命周期人体健康损害评价体系研究,R131
  15. 当代流行文化对“90后”价值观的影响研究,C913.5
  16.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17.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18. 我国足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43
  19.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20. 建设工程事故致因相互影响关系研究,TU714
  21. 网络语言影响职校学生语用情况的调查及研究,G71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新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