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水稻OsCAS(Calcium-sensing Receptor)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作 者: 赵昕
导 师: 裴真明;何奕昆
学 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水稻 胞外Ca2+信号转导 钙敏感受体(CAS)
分类号: Q94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7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Ca2+是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的营养物质,同时Ca2+信号传递又是细胞中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参与和调节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抗逆等生理反应。胞内Ca2+作为重要的第二信使,控制着许多细胞功能,人们对此研究得已经比较深入。直到1993年,Brown et.al.首次从牛副甲状腺中克隆到了一个G-蛋白耦联的胞外Ca2+敏感受体(CaR),使人们认识到Ca2+在细胞外也发挥着信使的功能。2003年Han and Pei在拟南芥叶片中采用表达克隆的方法克隆到一个胞外Ca2+敏感受体(CAS),能够感受胞外Ca2+浓度的升高,从而引起胞内Ca2+浓度的升高。这个受体的克隆使人们认识到在植物当中Ca2+也可以发挥第一信使的作用。我们利用拟南芥CAS基因序列在GeneBank中比对,发现水稻中存在与之相似性很高的序列,采用同源克隆的策略,在水稻中克隆了OsCAS基因,并对它的序列和功能作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所得序列在GenBank注册,基因号:AY476807。序列分析表明,OsCAS包含1164个碱基对,编码387个氨基酸;在水稻基因组中为单拷贝;计算机软件分析该蛋白具有一个跨膜结构域,在30-50氨基酸处有一段导肽序列。推测OsCAS的C-端位于细胞内,它的作用可能与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在C端具有一个硫氰酸酶结构域,这个保守区域在磷脂酶和多种蛋白中都有发现,比如在硫氰化酶和一些抗性蛋白中,推测它有可能在一些抗逆反应中具有一定的作用;N-端位于胞外,具有几个酸性氨基酸残基能够结合Ca2+,但没有发现其他保守区域,并且与拟南芥CAS的同源性也较差,可能与胞外Ca2+的结合方式的多样性有关。为研究OsCAS基因的功能,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在HEK293细胞系中表达OsCAS。用空载体pcDNA3、水稻OsCAS、拟南芥CAS转化HEK293细胞系。当[Ca2+]o由0.1mM升高到2.5mM时,我们观察到胞内Ca2+信号迅速上升,说明OsCAS具有感受胞外Ca2+浓度升高从而引起胞内Ca2+浓度升高的功能。2.进行OsCAS的细胞学定位。构建UBQ p∷CAS∷eGFP和UBQp∷eGFP转化洋葱表皮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OsCAS定位在质膜上。3.对OsCAS表达部位进行研究。提取水稻不同部位(根、茎、叶)的RNA,逆转录成cDNA,然后进行实时定量PCR反应,结果表明,OsCAS在叶中表达量很高,茎中也有表达,但明显低于叶中的表达量,在根中几乎不表达。4.对OsCAS功能进行研究。构建OsCAS的sense和anti-sense表达载体转化水稻,得到CAS超表达和转基因抑制植株T0代。T0代anti-sense转基因植株在生长发育各个方面与野生型植株相比明显迟缓。对其T1代进行抗逆性研究,发现在OsCAS的表达明显被抑制的情况下,用200mM NaCl处理24小时后,转基因植株表现出对NaCl敏感,转基因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而且在外加Ca2+的情况下,植物的盐胁迫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变,而野生型的植株在相同条件下盐胁迫的症状有所缓解。通过对OsCAS基因的序列及功能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CAS是位于质膜表面的Ca2+受体,能够感受胞外Ca2+浓度的变化,从而引起胞内Ca2+浓度变化。OsCAS基因的表达对水稻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当该基因受到抑制,植株表现出长势弱、抽穗晚,抗逆(盐)性降低。我们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CAS作为IP3途径的受体,能够引起Ca2+从细胞内钙库释放出来,当它被抑制时,细胞的PLC信号转导途径被破坏,不能引起胞内Ca2+浓度增加,影响了逆境应答基因的表达,而且IP3途径的破坏,使Pro的积累受到影响,而脯氨酸的积累是生物有机体对环境胁迫产生的一种应答反应,能够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第二,在高盐条件下Ca2+对于排斥Na+而加强K+的选择性吸收是必要的。总之,当水稻OsCAS的表达受到抑制时,胞内Ca2+信号途径被破坏,从而使植物的耐盐性下降。Ca2+作为植物体信号转导复杂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组分,往往参与到许多信号途径中,有关以上变化的分子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9
缩写及中英文对照  9-11
目录  11-1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3-45
  第一节 植物钙信号系统  13-23
  第二节 动植物中的胞外Ca~(2+)信号  23-33
  第三节 钙信使在植物适应非生物逆境中的作用  33-4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43-45
第二章 水稻OsCAS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  45-67
  第一节 水稻OsCAS基因的克隆  45-57
    一、实验材料及试剂  45-46
    二、实验方法  46-49
      1.水稻OsCAS基因的RT-PCR扩增  46-47
      2.目的基因与T-vector连接  47-49
    三、实验结果分析  49-56
      1.水稻总RNA的提取及RT-PCR扩增目的基因  49-50
      2.目的基因与T-vector连接  50-51
      3.OsCAS基因及蛋白结构分析  51-56
    四、讨论  56-57
  第二节 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水稻转化  57-67
    一、实验材料及方法  57-62
      1.表达载体的构建  57-58
      2.表达载体对农杆菌EHA105的转化  58-59
      3.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  59-62
    二、实验结果分析  62-66
      1.pCUbi1390-CASs和pCUbi1390-CAS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农杆菌的转化  62-63
      2.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  63-66
    三、讨论  66-67
第三章 OsCAS基因的功能分析  67-91
  一、实验材料及方法  68-77
    1.UBQp::CAS::EGFP载体构建及转化洋葱表皮细胞  68-72
    2.载体pcDNA_3-CAS的构建及转化HEK239细胞  72-73
    3.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73-76
    4.植物组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76-77
    5.脯氨酸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77
  二、实验结果分析  77-87
    1.pcDNA_3-CAS载体构建及转化HEK293动物细胞系  77-79
    2.CAS的细胞学定位  79-81
    3.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81-82
    4.转基因植株当代的表型分析  82-83
    5.转基因植株T_1代分析  83-87
  三、讨论  87-91
    1.pcDNA_3-CAS载体转化HEK293动物细胞系  87-88
    2.OsCAS在植物体中的表达部位及亚细胞定位  88
    3.OsCAS的功能分析  88-91
结论  91-93
参考文献  93-107
致谢  107-108

相似论文

  1. 水稻茎叶特异表达基因启动子的筛选及分析,S511
  2. 转基因水稻对肉仔鸡饲用安全性研究,S831.5
  3.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4. 水稻黄单胞菌tal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
  5.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S511
  6.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7. 水稻硝转运蛋白基因OsNRT1.1a和OsNRT1.1b的功能研究,S511
  8. 水稻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OsNRT1.2和OsNRT1.5超量表达材料的功能鉴定,S511
  9. 硅、硫对水稻砷吸收、积累的影响机制研究,S511
  10. 利用RNA瞬时干扰技术研究甘油二酯激酶基因在水稻响应激发子木聚糖酶和盐处理中的作用,S511
  11. 水稻胁迫应答基因3’UTR模体及相关mi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Q943.2
  12.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细菌、真菌多样性研究,S154.3
  13. 太湖地区水稻土有机碳空间表征尺度效应研究,S158
  14. 申嗪霉素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活性及抗性风险评估,S435.111
  15. 水稻黄单胞菌clp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5.111.4
  16. Pib结构基因在不同启动子驱动下的稻瘟病抗性,S435.111.41
  17. 水稻黄单胞菌tal(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1.4
  18. 水稻白叶枯病菌受寄主诱导表达基因的鉴定及致病功能研究,S435.111.4
  1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中受DSF调控的鞭毛基因和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的功能分析,S435.111.4
  20. 浙赣皖稻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源地分析,S435.112.3
  21. 氮肥及播期对低谷蛋白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S511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细胞遗传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