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传媒的双刃

作 者: 马理
导 师: 邱沛篁
学 校: 四川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科学知识 书籍生产 传媒
分类号: G20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历史文化产物之一,尽管在纸和印刷发明之前,我们的先人只能书于竹帛。纸和印刷是中国古代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的最伟大的两项贡献。它们也曾是中国科学知识生产与传播最得力的媒介。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里,它们是怎样促进科学知识发展的,整个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如何,导致其变迁的社会因素有哪些,这些问题本文将予以讨论。 中国古代的传播媒介凡历三次重大的材质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从书于竹帛走向手抄纸书,再到雕版印刷。这三次重大变化见证了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变迁:从国家组织科学知识再生产与传播一体化的汉唐,这个科学知识的形成和走向繁荣的时期——期间生产的三大模式带着先秦文化的积淀逐步定型,它们是“史官模式”、“吏治模式”和“注疏模式”,走到中国科学的鼎盛期——宋元,期间印刷术的普及导致了科学知识生产与传播在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的积极互动。再往下,进入明清阶段,我们却看见了一个科学知识生产与传播两两分离的现象,知识的生产呈现文献化和常识化态势,而传播则相应地走向散漫化。其结果是生产与传播之间产生了一种被经济学家称作为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境。 我们的讨论分为五大部分。在绪论里,研讨的主要对象首先是“书”,迄今为止我还没有见到令人满意的定义,因而,我对“书”作了自己的独特理解。之所以这么做是前沿回顾和问题前瞻的结果。由于本文研讨的主要对象是科学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8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研究创新自评表  8-9
绪论 书:前沿回顾与问题前瞻  9-45
  对中国古代书的一种理解  10-20
  印刷与出版:术语之别或另辟蹊径  20-23
  前沿回顾  23-28
  问题前瞻  28-38
  对中国科学的一种理解  38-45
第一章 汉—唐的国家中心: 科学知识生产与传播一体化的三大模式  45-116
  史官模式  54-74
  吏治模式  74-101
  注疏传统  101-116
第二章 宋金元:国家与社会互动  116-176
  唐——宋雕版印刷的社会概况及背景  116-123
  宋代映刷发达的原因  123-132
  宋代私刻的社会结构特征  132-134
  四大学科的知识生产与传播  134-176
第三章 国家的不作为与社会的散漫化  176-226
  明清科学评价回顾  176-179
  明清传媒概说  179-188
  知识生产文献化与社会传播散漫化  188-213
  制度的位缺  213-226
第四章 传媒的双刃性:问题与思考  226-252
  一体化分解之因探究  226-245
  边际效应递减的“发展”  245-252
参考文献  252-256
入学以来已发表论文  256-258
致谢  258

相似论文

  1. 论康德的科学观,B516.31
  2.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G712.4
  3. 关于当前新闻传媒道德的几点思考,B82-05
  4. 大众传媒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B842.3
  5. 传媒预警与新闻舆论引导建构研究,G210
  6. 资本运营下的移动电视媒体角色及定位探析,G220
  7. 论大众传媒时代的晋商文化传播,F729
  8. 大众传媒对草根慈善组织发展的作用,D632.9
  9. 传媒与司法之张力的法理分析,D926
  10. 辽宁阜新市中学物理教师科学素养调查研究,G633.7
  11. 论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化作用,G206.3
  12. 大众传媒教化功能研究,G206.3
  13. 传媒单位的激励机制研究,G206-F
  14. 中国古代建筑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954
  15. 关于中国古代建筑文献的基础研究,G256
  16. 试论新传媒时代下电影美学的嬗变,J905
  17. 影视传媒对主流意识形态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64
  18. 关于上海城市改造的新闻生产分析,G212
  19. 基于现代传媒传播方式的演播室空间艺术建设研究,G222.2
  20.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技术创新管理分析,G206-F
  21. 中国古代家具风格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研,J525.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