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现代传媒传播方式的演播室空间艺术建设研究

作 者: 陈沅恺
导 师: 杨敏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演播室 现代传媒 空间艺术建设 世博实践经验
分类号: G2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从物质社会转向非物质社会的跨越,社会受众意识认知形态逐渐发展出矛盾、孤立、数据化、片段化的倾向。现代媒体的传播方式、种类、范围、覆盖能力、影响力亦以同样惊人的速度以扩散式形态辐射扩张,信息媒介符号也从文字语言主导逐步转化为视觉形象、碎片式信息的主导。课题以传媒受众意识层面为中心,从演播室的空间艺术设计、传播功能布局、受众符号感知三个层面入手,纵向比较自演播室自1926年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历经实景演播室、虚拟演播室、蓝箱演播室、3D乃至4D特效空间演播室中附带的人文时代属性和时代特征,并着重研究演播室空间中的时代反思层面,使用历史递归法建立用户模型的参照,致力于在演播室空间艺术建设课题研究中探讨对受众意识形态具有积极情绪导向的语言符号,诉求电视新闻演播室作为传统媒体公信力象征的形式和语义。基于这一系统构想下,笔者试图进行演播室空间艺术建设的传媒符号导向解读,在视觉、知觉、行为及心理上进行研究,并且通过广电世博live演播室成功案例,通过视觉感受、传播技术、功能使用体验中获得受众意识感知的反馈研究,总结世博期间作为现场实景live演播室树立舆情公信力标杆、起到社会意识形态良性导向的宝贵经验。研究中始终把握的原则是:现代传媒对各种文化生态链的有效介入和对各种社会信息共时性的展示能力,决定了其具备对受众意识的激活功能。而这一股巨力的整合,亦使得传媒传播对时代和文化、社会意识形态、民族的未来发展拥有庞大的影响能力。在西方传媒消费主义对普信息时代年轻人意识形态侵蚀的社会大背景下,这柄双刃剑如何把控,是现代新闻传媒人必须背负的使命。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7
引言  7-8
第一章 研究现状与课题内涵  8-14
  1.1 基于现代传媒传播方式的演播室空间艺术建设  8-10
    1.1.1现代社会媒体传播方式发展现状  8-9
    1.1.2 演播室空间艺术建设的内涵  9
    1.1.3 消费主义社会趋势背景下演播室作为传媒良性导向图腾的意义  9-10
  1.2 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10-13
    1.2.1 研究内容  10-11
    1.2.2 研究方法  11-12
    1.2.3 研究目标  12
    1.2.4 难点及存在问题  12
    1.2.5 课题特色  12-13
  本章小结  13-14
第二章 基于传媒传播的演播室空间演化  14-25
  2.1 基于现代传媒的演播室空间艺术建设研究背景  14-17
    2.1.1 现代社会传媒格局发展的社会符号性  14
    2.1.2 媒介传播中的演播室空间传达  14-17
  2.2 基于传媒传播技术演化的演播室发展历程  17-21
    2.2.1 演播室空间建设及传播方式发展历程综述  17-18
    2.2.2 演播室空间功能模块演化研究  18-21
  2.3 演播室空间的取景功能演化  21-24
  本章小结  24-25
第三章 演播室空间艺术建设的时代属性与符号特征呈现  25-41
  3.1 传播学范畴的时代属性与符号特征  25-29
    3.1.1 社会意识形态与传媒的关系  25-28
    3.1.2 基于现代传媒的演播室时代属性  28-29
  3.2 空间艺术建设中的符号与语义导向  29-31
    3.2.1 视觉文化时代的演播室空间艺术建设概述  29-30
    3.2.2 演播室空间艺术元素的受众感知  30-31
  3.3 理想化演播室符号特征与时代属性的关系论述  31-32
  3.4 开放式演播室和透明演播室的出现  32-36
  3.5 上海世博会live实景透明演播室实例经验  36-40
    3.5.1 基于世博背景的透明实景live演播室概述  36-37
    3.5.2 演播室整体空间规划  37-38
    3.5.3 场景架设及空间边界限定  38
    3.5.4 功能区域的建立  38-39
    3.5.5 触点及受众反馈  39-40
  本章小结  40-41
第四章 基于现代传媒导向的后世博演播室空间建设趋势可行性推论  41-47
  4.1 全球传媒消费主义背景下演播室的图腾意义  41-42
  4.2 基于后世博时代的演播室空间艺术建设发展的趋势推论  42-47
    4.2.1 后世博时代民众意识形态需求浅析  42-43
    4.2.2 基于受众的演播室空间艺术建设发展趋势推测  43-47
结论  47-48
参考文献  48-51
后记  51-52

相似论文

  1. 高清演播室节目质量控制,TN948.12
  2. 命运之契,I206.6
  3. 电视节目制作中数字特技的使用及影响研究,G222
  4. 现代传媒视野下的鸳鸯蝴蝶派,I207.42
  5. 艰难的出路——沈从文与现代传媒(1922-1929),I206.6
  6. 电视演播室内界面造型美感与声学设计技术的研究,J914
  7. 数字高清演播室的设计与建设研究,TN948.12
  8. 注意力经济背景下我国现代传媒伦理问题探究,G206
  9. 从“贾君鹏现象”看网络语言的传播效应,H136
  10. 现代传媒与回乡穆斯林生活世界,G206
  11. 现代传媒与西北地区农村儿童的日常生活,G206
  12. “于丹现象”简论,G122
  13. 虚拟演播室照明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TN948.12
  14. 现代传媒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I206.7
  15. 现代传媒与《学衡》的命运阐释,I206.6
  16. 策略与认同——现代传媒与创造社“异军突起”,I206.6
  17. 现代传媒阅读与中学语文经典阅读教学,G633.3
  18. 现代传媒中音乐编辑行为探究,G206
  19. 虚拟演播室的研究和开发,TN948.12
  20. 大众传播时代传统文化的命运,G12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广播、电视事业 > 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 > 播送业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