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二元经济与健全社会保障研究

作 者: 张新生
导 师: 严正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健全 社会保障 农民工 失地农民 弱势群体
分类号: D632.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611次
引 用: 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是具有典型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收入低下、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其突出的特点。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模式。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社会保障发展严重滞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狭小、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不完全、城乡社会保障存在明显差别。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刻不容缓。因此,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大力推进城镇社会保障的扩面工作;积极解决农民工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认真完善城市社区救助和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继续巩固农村的社会救助;逐步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高度重视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构建公平均等的教育体制;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契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提高全民的福利水平。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4
中文文摘  4-22
第1章 绪论  22-31
  1.1 本文的选题背景  22-23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28
  1.3 本文的框架结构和研究创新  28-30
    1.3.1 本文的框架结构  28-29
    1.3.2 本文的研究创新  29-30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30-31
第2章 二元经济社会保障基础理论  31-76
  2.1 二元经济基础理论  31-39
    2.1.1 农业的发展  31-32
    2.1.2 工业化、城市化  32-35
    2.1.3 缪尔达尔的“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35
    2.1.4 威廉姆森倒“U”型理论  35-36
    2.1.5 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  36-37
    2.1.6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  37-38
    2.1.7 迈因特模型  38-39
  2.2 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  39-59
    2.2.1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理论  39-42
    2.2.2 社会保障一般理论界定  42-44
    2.2.3 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  44
    2.2.4 社会保障理论渊源  44-50
    2.2.5 社会保障主要理论流派  50-53
    2.2.6 社会保障的功能和原则  53-55
    2.2.7 社会保障体系  55-57
    2.2.8 社会保障的模式  57
    2.2.9 社会保障的方式  57-58
    2.2.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保障  58-59
  2.3 弱势群体  59-76
    2.3.1 弱势群体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59-64
    2.3.2 现阶段我国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分析  64-66
    2.3.3 弱势群体的宏观关系  66-69
    2.3.4 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  69-73
    2.3.5 弱势群体的法律制度保障  73-76
第3章 国外社会保障模式  76-112
  3.1 社会保障的成长历程  76-80
    3.1.1 社会保障的萌芽—英国“济贫法”的诞生  76-77
    3.1.2 第一次现代社会保障立法  77-78
    3.1.3 美国总统的“新政”和“社会保障法案”  78-79
    3.1.4 英国贝弗里奇勋爵的“贝弗里奇社会保障计划”  79-80
  3.2 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  80-92
    3.2.1 西方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  80-83
    3.2.2 西方发达国家职业伤害保险制度  83-86
    3.2.3 西方发达国家失业保险制度  86-88
    3.2.4 西方医疗保险制度  88-91
    3.2.5 西方家庭津贴制度  91-92
  3.3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  92-101
    3.3.1 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的历程  93-94
    3.3.2 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94-96
    3.3.3 韩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96-97
    3.3.4 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社会保障的思考  97-99
    3.3.5 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  99-100
    3.3.6 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社会保障改革和完善  100-101
  3.4 转型中的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保障  101-107
    3.4.1 俄罗斯、东欧国家社会福利制度  101-103
    3.4.2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失业救济制度  103-105
    3.4.3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养老金制度  105-107
  3.5 国外社会保障对我国的启示  107-112
    3.5.1 我国与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  107-108
    3.5.2 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给我国的启示  108-112
第4章 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  112-142
  4.1 我国的二元经济  112-119
    4.1.1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和主要特征  112-114
    4.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社会结构的转型  114-117
    4.1.3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状况和原因  117-119
  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119-127
    4.2.1 二元社会保障模式的形成和强化  119-123
    4.2.2 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与二元社会保障模式的局限  123-125
    4.2.3 城乡二元社会保障模式的影响  125-126
    4.2.4 构建多元社会保障模式的重要性  126-127
  4.3 我国二元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发展的意义  127-129
  4.4 社会保障和经济增长  129-142
    4.4.1 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  129-131
    4.4.2 社会保障与宏观经济调控  131-133
    4.4.3 社会保障与劳动力市场  133-135
    4.4.4 社会保障基金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35-136
    4.4.5 社会保障和财政制度  136-137
    4.4.6 社会保障与生产率的关系  137
    4.4.7 社会保障水平理论  137-139
    4.4.8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组合  139-140
    4.4.9 我国社会保障服务的产业化  140-142
第5章 健全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  142-161
  5.1 城镇社会保障的现状  142-143
    5.1.1 城镇劳动就业和收入状况  142
    5.1.2 城镇社会保障状况  142-143
  5.2 城镇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143-145
  5.3 健全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的思路  145-150
    5.3.1 完善城镇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145-146
    5.3.2 完善城镇社会保障的原则  146
    5.3.3 完善城镇社会保障的思路和制度设计  146-150
  5.4 健全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的对策  150-161
    5.4.1 完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  150-153
    5.4.2 完善城镇社会医疗保险  153-154
    5.4.3 完善城镇社会失业保险  154-157
    5.4.4 完善城镇社会互助保险  157-159
    5.4.5 完善城镇商业保险  159-161
第6章 推进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161-208
  6.1 流动人口  161-167
    6.1.1 流动人口概述  161-162
    6.1.2 流动人口产生  162-163
    6.1.3 流动人口的特点  163-165
    6.1.4 流动人口的作用  165-167
  6.2 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状  167-176
    6.2.1 农民工的生存状况  167-169
    6.2.2 农民工缺乏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169-176
  6.3 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176-183
    6.3.1 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障碍  176-183
  6.4 建立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183-194
    6.4.1 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分析  183-185
    6.4.2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  185-189
    6.4.3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189-194
  6.5 建立乡镇企业农民工社会保障  194-201
    6.5.1 乡镇企业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  194-195
    6.5.2 乡镇企业农民工存在问题的原因  195
    6.5.3 乡镇企业农民工实施股权换保障的可行性  195-197
    6.5.4 建立乡镇企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  197-201
  6.6 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的探索  201-208
    6.6.1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制度创新—综合保险  201-202
    6.6.2 透析农民工综合保险  202-205
    6.6.3 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的探索  205
    6.6.4 重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205-208
第7章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208-243
  7.1 城镇化和失地农民  208-209
  7.2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  209-215
    7.2.1 我国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  209-213
    7.2.2 失地农民的就业与社会保障现状  213-214
    7.2.3 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呼唤社会保障  214-215
  7.3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的分析  215-223
    7.3.1 失地农民利益受损分析  215-217
    7.3.2 《土地管理法》存在严重缺陷  217-220
    7.3.3 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220-221
    7.3.4 城市政府不愿接纳失地农民的原因分析  221-223
  7.4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思路设计  223-226
    7.4.1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223
    7.4.2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层次推进策略  223-224
    7.4.3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分析  224-226
  7.5 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226-239
    7.5.1 建立社会保障型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  226-230
    7.5.2 失地农民的“土地换保障”模式  230-234
    7.5.3 建构政府主导型社会保障模式  234-237
    7.5.4 以龙港为例,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成功之路  237-239
  7.6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配套机制  239-243
    7.6.1 改革和完善农地转用制度  239
    7.6.2 加快完善地价评估和土地税费体系  239-240
    7.6.3 失地农民政府主导型社会保障的配套改革措施  240-243
第8章 完善农村的社会救助  243-273
  8.1 完善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  243-253
    8.1.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现状  243-245
    8.1.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存在的问题  245-247
    8.1.3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必要性  247-248
    8.1.4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思路  248-251
    8.1.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策  251-253
  8.2 推进农村的医疗救助  253-264
    8.2.1 农村医疗救助的现状  253-256
    8.2.2 农村医疗救助的问题分析  256-258
    8.2.3 农村医疗救助的必要性  258-259
    8.2.4 农村医疗救助的思路和对策  259-262
    8.2.5 农村新型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  262-264
  8.3 农村五保救助  264-273
    8.3.1 我国农村五保的现状  264
    8.3.2 我国农村五保存在的问题  264-267
    8.3.3 我国农村五保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67-269
    8.3.4 我国农村五保救助的思路和对策  269-273
第9章 我国城镇社会救助和特殊弱势群体救助  273-318
  9.1 管窥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社区救助  273-282
    9.1.1 美国的城市社区社会救助  273-278
    9.1.2 透析发达国家城市社区救助  278-280
    9.1.3 发达国家城市社区救助给我国的启示  280-282
  9.2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和城镇社会救助  282-289
    9.2.1 加强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建设  282-285
    9.2.2 重视城镇的社会救助  285-289
  9.3 特殊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  289-318
    9.3.1 贫困大学生的救助  289-300
    9.3.2 艾滋病人、吸毒人员的救助  300-305
    9.3.3 城市流浪人员的救助  305-318
第10章 构建公平均等的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模式  318-337
  10.1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现状和迫切性  318-321
    10.1.1 弱势群体与准弱势群体  318-319
    10.1.2 新的条件下,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重要性  319-320
    10.1.3 我国目前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现状  320-321
  10.2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327
    10.2.1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不平等问题  321-323
    10.2.2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不平等原因分析  323-325
    10.2.3 我国弱势群体分担教育成本的能力分析  325-327
  10.3 构建公平均等的弱势群体子女教育体制  327-337
    10.3.1 建立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政策支持系统  327-328
    10.3.2 加强政府责任和宏观调控作用  328-329
    10.3.3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机会均等的指导原则  329
    10.3.4 重视弱势群体子女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329-332
    10.3.5 高教大众化应搞好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  332-333
    10.3.6 处理好教育政策与弱势补偿的关系  333-334
    10.3.7 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有效解决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均等问题  334-337
结论  337-339
参考文献  339-348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348-349
致谢  349-350
个人简历  350-351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351

相似论文

  1.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2.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3.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4. 中越北部湾划界后广东省渔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F323.89
  5.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412.6
  6. 我国社会保障预算模式的选择与建构研究,D632.1
  7. 城市贫困居民社会救助研究,D632.1
  8.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9.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10. 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模式研究,D632.1
  11.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12.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632.1
  13.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14.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15.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16.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412.6
  17.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18. 浙江省瑞安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F327
  19. 南京市农民工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412.6
  20.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及执行情况研究,D412.6
  21. 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G52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民政工作 >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