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恶意欠薪”行为的入罪探讨

作 者: 王兰花
导 师: 杜雄柏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农民工 犯罪化 拖欠工资 恶意欠薪 刑法修正案(八)
分类号: D92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0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的许多矛盾也被激化,甚至引发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其中故意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问题尤为突出。我国规制有关欠薪行为的民事和行政法律、法规规定过于原则、抽象且作用不明显,缺乏应有的惩罚力度,无法真正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利益。由于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恶意欠薪”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猖獗,于是刑法修正案(八)对此作出积极回应,将该行为纳入到刑法处罚的范畴。本文结合国内学者关于“恶意欠薪”行为入罪的肯定说与否定说,分析了“恶意欠薪”行为入罪的合理性,即“恶意欠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现行法律规范惩治该行为明显乏力、该行为入罪在国外有成功的立法以及将“恶意欠薪”行为入罪具有充分的法学理论依据等。结合以上合理性分析以及刑法修正案(八)的罪状表述,笔者提出了“恶意欠薪”行为入罪的完善意见,即将本罪表述为“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1章 绪论  8-12
  1.1 选题依据  8-9
  1.2 研究现状  9-10
  1.3 研究思路  10-11
  1.4 创新之处  11-12
第2章 “恶意欠薪”行为概述  12-16
  2.1 “恶意欠薪”行为的含义  12
  2.2 “恶意欠薪”行为的特征  12-16
    2.2.1 行业发生的规律性  12-13
    2.2.2 欠薪矛盾的尖锐性  13-14
    2.2.3 行为法律关系的复杂性  14
    2.2.4 行为体现的严重社会危害性  14-16
第3章 学界关于“恶意欠薪”行为入罪的争论  16-26
  3.1 “入罪”的含义  16-18
  3.2 “恶意欠薪”行为入罪肯定说  18-20
    3.2.1 “恶意欠薪”行为符合犯罪的本质特征  18-19
    3.2.2 “恶意欠薪”行为符合财产犯罪的构成要件  19
    3.2.3 “恶意欠薪”行为有单独定罪的必要  19-20
  3.3 “恶意欠薪”行为入罪否定说  20-21
    3.3.1 “恶意欠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未达需要用刑法规制的程度  20
    3.3.2 对拖欠工资的行为发动刑罚不能达到立法者的目的  20
    3.3.3 设“恶意欠薪罪”是一种法律的“透支”  20-21
    3.3.4 将“恶意欠薪”行为入罪在司法实践中不具有可操作性  21
    3.3.5 将“恶意欠薪”行为入罪与国际人权公约相违背  21
  3.4 对争论的评价  21-26
    3.4.1 “恶意欠薪”行为是否达到适用刑法所要求的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2
    3.4.2 “恶意欠薪”行为入罪能否达到立法目的  22-23
    3.4.3 “恶意欠薪罪”有无单独立法的必要性  23-24
    3.4.4 增设恶意欠薪罪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24
    3.4.5 “恶意欠薪”行为入罪是否违背国际人权公约  24-26
第4章 “恶意欠薪”行为入罪的合理性  26-34
  4.1 “恶意欠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7-28
    4.1.1 “恶意欠薪”行为严重侵害了众多劳动者的财产权益  27
    4.1.2 “恶意欠薪”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经济秩序与和谐稳定  27-28
  4.2 现行民事和行政法律规范惩治“恶意欠薪”行为明显乏力  28-30
  4.3 “恶意欠薪”行为入罪在国外有成功的立法  30-31
  4.4 将“恶意欠薪”行为入罪具有充分的法学理论依据  31-34
    4.4.1 “恶意欠薪罪”的设置符合刑罚谦抑性原则  31-32
    4.4.2 具备增设“恶意欠薪罪”法制条件  32
    4.4.3 增设“恶意欠薪罪”符合刑罚的目的  32-34
第5章 “恶意欠薪”行为入罪的立法完善  34-38
  5.1 罪名的确定  34-35
  5.2 具体条文的设置  35-38
结语  38-39
参考文献  39-42
致谢  42-43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43

相似论文

  1.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2.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3.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412.6
  4.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5.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6.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7.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412.6
  8.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9. 南京市农民工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412.6
  10.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及执行情况研究,D412.6
  11. 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G521
  12. 和谐社会视域下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路径研究,G521
  13. 面对企业需求的我国农民工继续教育模式研究,G725
  14. 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的影响,F249.24
  15. 佳木斯地区多维度农民工就业管理体系研究,F249.2
  16.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研究,G249.2
  17.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权问题分析,D412.6
  18. 劳动力市场扭曲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412.6
  19. 统筹城乡视角下的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F279.2
  20. 新时期劳动关系中农民工不作为问题研究,D412.6
  21. 重庆市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研究,F249.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分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