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技术跨越:基于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分析

作 者: 丁娟
导 师: 张晖明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技术跨越 技术进步 制度变迁 经济转轨
分类号: F124.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99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二战后,以新加坡、韩国等为代表的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激发了研究的热潮。学者们发现,后进国家在技术追赶过程并不是单纯地沿着发达国家的技术路线前进,它们可能会跨越其中的某些阶段,甚至会延伸出一条与先进国家不同的、独特的发展路径。Perez(1988)在文章中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可能成为一项新技术的创始国;Hobday(1994)也认为发展中国家完全有可能跨越技术发展路径中的某个阶段,从而省去先前技术积累所必须的大规模投资,直接赶上发达国家。 “技术跨越”(technology leapfrogging)这个概念就是在对东亚奇迹的探讨中提出来的。遗憾的是,在对东亚奇迹的讨论中,围绕着发展中国家技术发展路径的讨论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引起持续热烈的讨论,加上技术跨越问题提出的时间也较短,研究多从经验分析的角度进行,尚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20 世纪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技术竞争日益激烈,广大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开始主动、有意识地探索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技术跨越问题再一次受到关注。然而目前的文献多从经验分析入手,强调技术跨越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进一步改革来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但是,技术进步的客观规律是什么?科学技术跳跃性发展的理论根基是什么?中国要实现经济技术的腾飞,是否必须通过“跨越”来实现?诸如这些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入反思。不深入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单纯依靠狂热的希望想要达到目标,这只能使问题流于简单化和表面化。 所以,本文的写作初衷就是在规范的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对技术跨越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尝试着选取与技术跨越式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变迁入手,思考的是“技术进步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技术的进步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安排与之相适应?”, “制度如何促进和阻碍了技术进步的发生发展?”等等理论问题,或者说是规律性和基础性的问题,在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之间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基准,考虑“如果想让技术进步的速度或者效率提高的话,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制度安排来实现?” ,“哪些制度安排起到了促进技术跨越发生的催化剂作用?” 等问题。 本文首先探讨了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辩证关系。综述部分重点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对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关系的认识,西方经济学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认识,并且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就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制度动因和技术动因这两个方面,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我们认为,技术跨越并不是什么非常规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在世界历史、 1<WP=4>中 文 提 要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另外通过对技术进步与制度安排的分析,我们认为当经济处于平稳发展阶段时,技术因素比制度因素重要。而当一国经济处于转轨时期,制度动因比技术因素更重要。从而也就为文章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技术跨越问题打下了理论基础。 其次,本文对技术跨越的原理和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不光讨论界定技术跨越的定义、特点和类型,而且以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为例,进行了最简单的模型化分析,讨论国家之间跨越和赶超的过程。之后,以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建立制度分析框架,探讨在封闭经济体系和开放经济体系中技术进步系统正常运转和加速运转所需要的制度条件,总结哪些制度安排可以起到技术跨越的催化作用。 再次,本文对世界范围内的技术跨越实践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发达国家选取日本为案例,新兴工业化国家选取韩国为案例,以我们第二章建立的制度分析框架,探讨它们技术进步系统的构成,以及通过制度安排的改革促进本国技术跨越发生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发现,日本和韩国案例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在开放系统下实现的跨越,从外部获取的技术和知识对本国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都体现出了强势政府的积极干预。从发生的领域来看,技术跨越更可能是发生在那些对知识积累要求不高、创新活动不太频繁、未来发展轨迹可以预测的技术领域。在跨越实现过程中,政府与私人经济部门的 R&D 合作,明确了跨越的目标,降低了跨越过程的风险。而在技术流动性强,创新活动频繁,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风险比较大的技术领域,技术独创式的跨越道路更容易发生。从跨越方式上看,后进国家的技术跨越路径大多是路径跳跃型而不是路径创造型的。这主要是由于受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技术能力、知识积累以及市场发育水平的限制,因而很难准确地、独立地判断出未来产业技术发展的方向并将其变为现实。 最后,本文对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后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尝试着利用计量模型回归技术进步贡献率及制度变量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发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是由于资本投入引起的,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过低。在制度变量的回归中,非国有化、对外开放与改革开放之后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我们通过研究认为,计划体制下的赶超战略本身就是跨越式发展的战?

全文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4-45
  1.1 问题的提出  14-15
  1.2 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5-17
  1.3 前人研究的概况与评述  17-36
    1.3.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关于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的理论评述  18-20
    1.3.2 西方经济学关于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关系的理论评述  20-25
    1.3.3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关系的理论比较  25-26
    1.3.4 技术跨越发生的可能性与原因  26-34
    1.3.5 技术跨越与制度安排   34-36
  1.4 对技术跨越概念的界定  36-37
  1.5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37-45
    1.5.1 论文的逻辑思路  37-38
    1.5.2 文章的基本框架与主要观点  38-45
第二章 技术跨越的理论初探与制度分析框架  45-79
  2.1 技术跨越理论概述  45-53
    2.1.1 技术跨越的涵义与特征  45-48
    2.1.2 技术跨越的不同模式  48-52
    2.1.3 技术创新与技术跨越的关系  52-53
  2.2 国家层次的技术跨越  53-58
    2.2.1 基本模型的假定  54-55
    2.2.2 模型的短期均衡分析  55-56
    2.2.3 跨越的产生与过程  56-58
  2.3 制度视角研究技术跨越的分析框架  58-79
    2.3.1 制度分析框架建立的依据与假定  59-66
    2.3.2 制度分析框架--封闭体系下的诠释  66-72
    2.3.3 制度分析框架--开放体系下的诠释  72-79
第三章 利用制度框架对技术跨越案例进行分析  79-111
  3.1 技术跨越是历史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79-81
  3.2 后来居上的发达国家-日本  81-91
    3.2.1 技术跨越的具体表现  82-84
    3.2.2 日本技术跨越案例的制度框架分析  84-91
  3.3 “亚洲四小龙”之-韩国  91-104
    3.3.1 韩国技术跨越的具体案例  92-97
    3.3.2 韩国技术跨越的制度框架分析  97-104
  3.4 对日、韩技术跨越的深入思考及对制度框架的验证  104-111
    3.4.1 日、韩技术跨越制度安排的共同点与借鉴  104-106
    3.4.2 思想意识对于技术进步的巨大作用  106-107
    3.4.3 对制度安排缺陷及适应性的分析  107-111
第四章 中国计划体制下的技术进步  111-127
  4.1 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逻辑  111-113
  4.2 计划体制下的科学技术进步  113-120
    4.2.1 计划体制下技术进步系统的构建  113-114
    4.2.2 技术进步系统运转的制度动力安排  114-117
    4.2.3 对技术体制下的技术进步与制度安排的思考  117-120
  4.3 计划体制下的技术跨越实践  120-127
    4.3.1 赶超战略本身就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  121-123
    4.3.2 对成功与失败的思考  123-127
第五章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  127-153
  5.1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科学技术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  127-136
    5.1.1 科学技术体制的变迁过程与特点  127-133
    5.1.2 改革开放以来涌现的多种多样的技术进步方式  133-136
  5.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的制度框架分析  136-141
  5.3 开放系统中的技术跨越实践  141-145
  5.4 我国企业整体技术进步的实际情况  145-153
    5.4.1 对企业技术进步状况的调查  146-147
    5.4.2 对企业整体技术进步状况的分析  147-153
第六章 转轨中国的技术跨越之路与制度创新  153-174
  6.1 对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技术发展策略的反思  153-157
  6.2 目前技术进步系统中不利于技术跨越的制度安排  157-170
    6.2.1 淡漠和忽视教育使技术跨越缺乏基础与保障  157-161
    6.2.2 行政性的学术管理体制背离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161-162
    6.2.3 对科学、技术概念的长期混淆导致对事物的不正确理解和政策方针失误  162-164
    6.2.4 政府的某些科研指导方式降低了技术进步系统的运转效率  164-168
    6.2.5 传统文化中阻碍技术跨越的负面因素  168-170
  6.3 转轨时期的技术跨越锲入点与相关制度革新  170-174
参考文献  174-183
后记  183-184

相似论文

  1.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原因研究,F224
  2.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个案研究,G451.1
  3. 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变迁的探析,D630.3
  4. 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G647.38
  5. 我国知识型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分析,F752.68
  6. 上海市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F127;F224
  7. 产业链组织结构对产业链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F224
  8. 范围经济视角下的产业融合研究,F062.9
  9. 中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F426.4
  10. 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制度化与规范化初探,J832
  11. 沈阳市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变迁研究,D631.42
  12. 辽宁省行政监察制度变迁研究,D630
  13. 辽宁省公务员录用制度变迁研究,D630.3
  14. 异质性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F832.6;F224
  15. 走向金融控股公司的起点—银保合作研究,F832.2
  16. 国际技术贸易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研究,F127;F224
  17. 转轨时期中国铁路价格规制改革绩效分析,F532
  18. 1998-2005中美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比较研究,F416;F224
  19. 广东产业升级影响因素与路径研究,F127
  20. 云南烟草业技术跨越模式研究,F326.12
  21. 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行业能源反弹效应研究,F426.2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经济建设和发展 > 技术发展与革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