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发展视域中的政治文明

作 者: 吴自斌
导 师: 龚廷泰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政治文明 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建设
分类号: D6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645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类社会是一个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社会有机体的三维结构决定了社会文明通常可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部分。政治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进程是诸多动力要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是政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文化的进步与发展等都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现实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脱胎于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其最重要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其实践源头是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探索。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给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以深刻的历史启示和理论与方法的指导:列宁虽然没有提出政治文明的概念,但在他的理论和实践中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文明思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历史演进和发展的必然。东方国家特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内在地规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独特的个性,决定了东方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特殊规律:可以首先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然后通过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要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坚持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处理好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必须解决好改造农民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分认识政治文明建设的艰难性、曲折性、长期性。中国是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东方大国,全球化给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带来了广泛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当代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和特定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走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决定了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构架:政治文明的总体目标是民主政治建设,核心内容和关键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政治体制改革是当前政治文明建设的动力,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当前政治文明建设的重点。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英文摘要  7-8
前言  8-14
第一章 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和文明结构  14-21
  一、 社会有机体及其特征  14-17
    1 、 社会有机体的概念和内涵  14-15
    2 、 社会有机体的特征  15-17
  二、 社会有机体的文明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17-21
    1 、 社会有机体的三维结构  17-19
    2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19-21
第二章 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其特征  21-44
  一、 政治和文明的概念  21-25
    1 、 政治的概念  21-22
    2 、 文明的概念  22-25
  二、 政治文明提出的过程  25-30
    1 、 经典作家的政治文明思想  25-26
    2 、 政治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应运而生  26-30
  三、 政治文明提出的时代背景  30-32
    1 、 政治文明提出的国际背景  30
    2 、 政治文明提出的国内背景  30-31
    3 、 政治文明提出的历史背景  31-32
  四、 政治文明的概念  32-34
    1 、 政治文明的种种阐释  32-33
    2 、 政治文明的内涵  33-34
  五、 政治文明的结构  34-38
    1 、 政治主体文明  35
    2 、 政治关系文明  35-36
    3 、 政治文明的内容  36-38
  六、 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38-44
    1 、 政治文明的阶级性和社会性  38-39
    2 、 政治文明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39-41
    3 、 政治文明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41-44
第三章 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动力系统  44-76
  一、 马克思主义动力观的变革  44-47
    1 、 单一动力观和多元动力观  44-45
    2 、 系统整体动力观  45-47
  二、 生产力与政治文明发展  47-50
    1 、 政治文明的状况归根结底由生产力水平决定  48-49
    2 、 生产力是政治文明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49-50
    3 、 政治文明是生产力发展的促进力量  50
  三、 科学技术与政治文明发展  50-57
    1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1-54
    2 、 科学技术是政治文明发展不竭的精神动力  54-56
    3 、 科学技术为政治文明提供崭新的物质技术手段  56-57
  四、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互动与现代政治文明发展  57-66
    1 、 市民社会的概念及其沿革  57-60
    2 、 马克思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  60-61
    3 、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与资产阶级政治文明形成和发展  61-64
    4 、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良性互动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64-66
  五、 文化和传统与政治文明进步与发展  66-76
    1 、 文化的本质和特征  66-69
    2 、 文化的结构和功能  69-72
    3 、 文化与传统对政治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  72-76
第四章 东方社会发展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76-107
  一、 社会历史形态与政治文明的关联性  76-82
    1 、 社会历史形态的分类  76-79
    2 、 社会政治文明的历史形态  79-82
  二、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82-89
    1 、 东方社会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及其特征  82-85
    2 、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  85-86
    3 、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历史启示  86-89
  三、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东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89-99
    1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由理论变为实践  89-90
    2 、 新经济政策和新政治政策  90-91
    3 、 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  91-96
    4 、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作用及其后果  96-97
    5 、 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97-99
  四、 东方国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和建设规律  99-107
    1 、 东方国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  99-102
    2 、 东方国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  102-107
第五章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07-129
  一、 全球化背景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07-115
    1 、 全球化内涵及其实质  107-109
    2 、 全球化与近代中国政治文明的转型  109-110
    3 、 全球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  110-112
    4 、 回应全球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12-115
  二、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15-121
    1 、 市场经济与政治文明的关联性  115-117
    2 、 市场经济对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117-118
    3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18-120
    4 、 市场经济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20-121
  三、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构架  121-129
    1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  122-123
    2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和关键  123-125
    3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动力  125-127
    4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点  127-129
主要参考书目  129-133
后记  133

相似论文

  1. 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G641
  2.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3. 湛江市对虾产业区域品牌建设研究,F326.4
  4.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5. 城郊型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267.2
  6.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7. 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哲学思考,D262.6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9.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10. 教师集体建设策略探析,G451.1
  11.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学科建设中的应用,G642.4
  12.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13.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X2
  14.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15.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16.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F540.34
  17. 《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研究,A811
  18. 1917,俄国革命向何处去,D751.2
  19. 论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造性贡献,A841
  20.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21.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策、政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