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质的课程研究

作 者: 黄清
导 师: 靳玉乐
学 校: 西南师范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质的研究 量化研究 课程研究 方法论
分类号: G423.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903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课程研究领域素有“质的(qualitative)”与“量的(quantitative)”方法论之争,二者构成了20世纪以来课程研究方法的两条发展主线。受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量化课程研究长期处于研究方法的主导地位,并由此带来了课程研究实证化、技术化、绝对化倾向。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反思量化研究局限性的不断深化,质的课程研究才日益受到关注。本论文围绕质的课程研究中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讨论,意在探寻课程研究领域引入质的研究理念与方法的可能途径,为丰富课程研究方法论,推动课程研究在实践层面的拓展和深化提供借鉴。 全文分为九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在厘清“质的研究”概念,归纳质的研究方法论特征的基础上,阐明课程领域引入质的研究的价值,并概要介绍本研究的构想。 第二部分,质的课程研究之历史透视。通过探讨教育领域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两大研究传统的演化过程,揭示质的课程研究的产生背景,并对质的课程研究历史分期作一梳理。 第三部分,质的课程研究之理论基础。着重从哲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课程论等方面分析质的课程研究的学科背景和思想基础,探明其理论源流。 第四部分,质的课程研究规范与原则。阐明研究规范的意义与特征,剖析质的课程研究方法规范的具体内容,并概括出质的课程研究的若干方法论原则。 第五部分,质的课程研究要素与关系。分别探讨质的课程研究中研究主体、研究对象、研究场景、研究方法等基本要素的主要特点,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复杂关系,并对其所具有的反思性、合一性、伦理性等关系特性作出理论分析。 第六部分,质的课程研究设计与实施。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质的课程研究设计和实施中的目标确定、问题选择、背景基础、样本抽取、资料收集与分析、结论检验等方面进行研讨,初步探寻实际研究中的操作性条件和路径。 第七部分,质的课程研究中的理论建构。在分析传统课程理论建构的模式和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引入质的研究中建构理论的独特方法——扎根理论的设想,初步阐释建构课程扎根理论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第八部分,质的课程研究之应用。分别介绍综合运用质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对两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有关“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和“实施新教材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面进行研究的个案,为实施质的课程研究提供案例参考。 第九部分,结语。重申开展质的课程研究对于摆脱当前课程领域理论与实际分离困境的积极意义,提出后续研究的努力方向。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6
英文摘要  6-8
导论  8-16
  一、 “质的研究”概念及其辨析  8-11
  二、 质的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11-12
  三、 课程领域引入质的研究的价值  12-14
  四、 本研究的缘起、问题与设想  14-16
第一章 质的课程研究之历史透视  16-31
  一、 教育领域两大研究传统的演化与质的研究的兴起  16-22
  二、 质的课程研究之历史发展  22-31
    (一) 传统期  23-25
    (二) 转换期  25-27
    (三) 发展期  27-29
    (四) 繁荣期  29-31
第二章 质的课程研究之理论基础  31-53
  一、 哲学基础  31-40
    (一) 现象学  31-33
    (二) 解释学  33-36
    (三) 后现代主义  36-40
  二、 人类学基础  40-41
  三、 社会学基础  41-45
    (一) 符号互动论  41-42
    (二) 常人方法学  42-43
    (三) 生活史研究  43-45
  四、 语言学基础  45-46
  五、 课程论基础  46-53
    (一) 人本主义课程论  46-48
    (二) 建构主义课程论  48-50
    (三) 批判课程论  50-53
第三章 质的课程研究规范与原则  53-67
  一、 研究规范  53-59
    (一) “规范”释义  53-54
    (二) 研究规范的演化与特征  54-57
    (三) 质的课程研究规范剖析  57-59
  二、 方法论原则  59-67
    (一) 崇尚自然主义  60-61
    (二) 注重整体探究  61
    (三) 采用主位研究  61-63
    (四) 关注互动过程  63
    (五) 运用归纳分析  63-64
    (六) 主张多元理解  64-65
    (七) 承认价值关联  65-67
第四章 质的课程研究要素与关系  67-90
  一、 基本要素  67-74
    (一) 研究主体  67-69
    (二) 研究客体  69-71
    (三) 研究场景  71-73
    (四) 研究方法  73-74
  二、 研究关系  74-86
    (一) 研究者个人因素对课程研究的影响  75-80
    (二)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对课程研究的影响  80-84
    (三) 研究者与研究场景之间的关系对课程研究的影响  84-85
    (四) 研究者与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对课程研究的影响  85-86
  三、 关系特性  86-90
    (一) 反思性  86-87
    (二) 合一性  87-88
    (三) 伦理性  88-90
第五章 质的课程研究设计与实施  90-125
  一、 研究设计  90-104
    (一) 研究设计的特点  90-91
    (二) 研究设计的要素  91-92
    (三) 研究设计的模式  92-96
    (四) 研究设计的内容  96-104
  二、 研究实施  104-125
    (一) 研究对象的取样  104-107
    (二) 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107-120
    (三) 研究结论的检验  120-125
第六章 质的课程研究中的理论建构  125-136
  一、 课程理论建构的传统方式与思维局限  125-127
  二、 质的课程研究对理论及其建构的独到见解  127-129
  三、 质的课程研究中理论建构的独特方法--扎根理论  129-136
    (一) “扎根理论”释义  129-130
    (二) 扎根理论的方法论特点  130-132
    (三) 扎根理论方法在课程研究中的运用  132-136
第七章 质的课程研究之应用  136-149
  一、 应用性研究之一: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的专题调研  136-144
  二、 应用性研究之二:实施新教材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144-149
结语  149-150
参考文献  150-155
后记  155

相似论文

  1. 哲学思想在指导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G633.6
  2. 奉献中的成长:军嫂角色适应过程研究,E225
  3.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4. 福利院学龄孤儿同伴关系的质性研究,B844.1
  5. 非主流文化对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524
  6. 金岳霖“无极而太极”思想的深度透视,B26
  7. A外贸公司ERP系统实施研究,F752
  8. “减权法”在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量化中的应用,R259
  9. 哲学诠释学视野下的司法审判活动,D90
  10.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全球化视野,A811
  11. RFID标签应用性能评估研究,TP391.44
  12. 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研究,F091.3
  13. 图式的分离,J50-4
  14. 基于后现代主义教育课程理念的韩国语专业柔性课程建构方案,H55
  15. 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方法论研究,A841
  16.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饭店企业社会责任研究,F719
  17.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C913.68
  18. 基于韩国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著文的史学方法论研究,J609.2
  19.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G625.1
  20. 新评价思想影响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探析,G424.21
  21. 法律确定性研究,D90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学理论 > 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 > 教材研究与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