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天幕裂孔区显微解剖及手术入路研究

作 者: 胡凡
导 师: 徐启武;崔尧元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天幕裂孔侧方空间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前床突 后床突 天幕动脉
分类号: R651.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14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 天幕裂孔侧方显微解剖研究目的:研究天幕裂孔侧方的神经结构、脑池、脑室关系、重要的神经血管以及天幕动脉的显微解剖,寻找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解剖标志点以及毗邻关系。材料和方法:应用20例经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标本,镜下观察天幕裂孔侧方的神经结构、脑池、脑室关系、重要的神经血管以及天幕动脉的显微解剖,测量了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间以及与周围标志点的毗邻关系。结果:天幕裂孔侧方的重要神经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三叉神经,重要的动脉有脉络膜前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的分支脉络膜后内侧动脉及其长穿支与大脑后动脉主干伴行而贯穿于整个天幕裂孔侧方空间。主要静脉为基底静脉。动眼神经入口在前床突后方11.2±4.3mm,在后床突后外方4.4±1.4mm;滑车神经入口在前床突后23.3±3.0mm,在后床突后外方14.5±3.9mm;动眼神经入口在颈内动脉鞘后方6.4±1.6mm,滑车神经入口在颈内动脉鞘后方17.9±3.5mm,滑车神经入口在动眼神经入口后方11.5±3.0mm。滑车神经在进入海绵窦外侧壁前有一段在天幕游离缘内,紧贴天幕行走,与天幕游离缘的距离为1.9±0.4mm。小脑上动脉绝大部分位于天幕游离缘水平以下,与天幕游离缘距离为5.1±2.3 mm;大脑后动脉一般在天幕游离缘水平以上,在天幕游离缘水平以上3.3±1.7 mm。天幕动脉(Bernasconi-Cassinari动脉),存在于90%的标本中;在4侧(10%)标本中发现,除脑膜垂体干外,供应天幕的动脉还来源于大脑后动脉。结论:构成动眼神经三角的主要两点,前床突和后床突可以作为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解剖定位标志点。颈内动脉鞘亦可以作为动眼神经入口和滑车神经入口的标志点。滑车神经在天幕裂孔侧方空间一般隐藏于幕缘下,切开天幕时要避免损伤滑车神经。除前、后床突外,动眼神经入口也可作为定位滑车神经入口的标志点。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的分支脉络膜后内侧动脉及其长穿支与大脑后动脉主干伴行而贯穿于整个天幕裂孔侧方空间,手术时应避免损伤。天幕动脉,即Bernasconi-Cassinari动脉,仍是供应天幕的主要动脉血管,且较为恒定。<WP=7>供应天幕的动脉其余来源变异较多。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英文摘要  8-26
引言  26-28
第一部分     天幕裂孔侧方显微解剖研究  28-49
  材料方法  28
  结果  28-34
  讨论  34-37
  小结  37-38
  附图  38-48
  参考文献  48-49
第二部分     天幕裂孔后方显微解剖研究  49-68
  材料方法  49
  结果  49-53
  讨论  53-56
  小结  56-57
  附图  57-66
  参考文献  66-68
第三部分     天幕脑膜瘤临床分析研究  68-75
  临床资料  68-70
  结果  70-71
  讨论  71-73
  小结  73-74
  参考文献  74-75
第四部分     天幕裂孔后内方病变手术入路研究  75-88
  材料方法  75-76
  结果  76-78
  讨论  78-82
  小结  82-83
  附图  83-86
  参考文献  86-88
第五部分     天幕裂孔后内方脑膜瘤手术治疗  88-102
  材料方法  88-90
  结果  90-92
  讨论  92-96
  小结  96-97
  附图  97-100
  参考文献  100-102
论文小结  102-104
致谢  104-105
综述  105-108
附录  108-109

相似论文

  1. 妊娠常见并发症患者胎儿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意义,R714.25
  2. 伴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闭塞脑梗死患者影像学病灶模式及侧枝代偿分析,R743.3
  3. 孕酮对成年神经发生和脑缺血后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R741
  4. 低氧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R743.3
  5. 针刺下巨虚穴对大脑中动脉及末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R245
  6. 手术治疗降低烟雾病脑出血发生率的研究烟雾病的临床与治疗,R743.3
  7. SHH信号传导途径在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氧化应激中的保护作用,R741
  8. 大鼠慢性局灶性脑低灌注模型建立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观测,R-332
  9. 针刺阳陵泉穴对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R245
  10. 不同年龄组间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所致脑梗死及其类型分析,R743.3
  11. 大鼠脑缺血模型评价及大鼠脑缺血慢性期GFAP、NSE、SYN、Nogo-A表达与神经功能转归的相关性,R741
  12. CT成像模拟眶上锁孔入路磨除前床突前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显露,R651.1
  13. 眶颧颞下入路暴露小脑幕前切迹解剖学研究,R651.1
  14. 经眶颧入路对前床突—眶尖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R322
  15. CTPI和CTA对椎底动脉系统TIA的诊断价值,R743.31
  16. 大脑中动脉瘤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的对比研究,R651.12
  17. 颞下和颞下锁孔入路小脑幕切迹区及Labbe静脉解剖观察,R651.1
  18. 床突间隙与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R329.4
  19. BPI-1095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R96
  20. 前床突及相关区域显微解剖研究,R322
  21. 康脑液1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285.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头部及神经外科学 > 颅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