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针刺阳陵泉穴对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作 者: 胡方梅
导 师: 程为平
学 校: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学
关键词: 阳陵泉 青年健康者 大脑中动脉 TCD
分类号: R2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仪连续观测针刺阳陵泉穴过程中在不同时间点对青年健康者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探讨针刺阳陵泉穴在针刺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对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该穴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例青年健康志愿者,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20—26岁,平均22.95±1.88岁,均无吸烟、酗酒史,无心脑血管疾病史,无晕针史,72小时内未服用影响本实验的药物。在安静的环境下,室温24.40±1.88℃,湿度63.95±1.82%,受试者取仰卧位,休息15分钟后,头偏向右侧,充分暴露左侧的颞部,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探头于左侧颞窗探及大脑中动脉(MCA),探头频率7.5MHz,取样深度56mm,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选取受试者的双侧阳陵泉穴针刺,取样时间点分别为针刺前15分钟,进针时(刺入部位或经络循行部位有酸、麻、胀、痛感为度,需行平补平泻法,小幅度均匀捻转15S,120转/分,共计30转,双侧同时进行),行针时(留针15分钟时,捻转手法幅度时间频率同上),出针时(留针30分钟,捻转后拔出,捻转手法幅度时间频率同上),出针后10分钟五个时间点,进针及行针时的时间点定于捻转完毕时,出针时的时间点定于针尖离开身体时。取得清晰稳定的信号后,在彩色最饱和处取样,记录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并将所有信息录入SPSS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刺阳陵泉穴,在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分钟RI、P工血流速度分别与针刺前15分钟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分钟Vm、Vs、Vd血流速度分别与针刺前15分钟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阳陵泉穴在针刺过程及出针后的四个时间点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均能显著增加,提示针刺阳陵泉穴针刺过程中及出针后可能增加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量2、针刺阳陵泉穴在针刺过程及出针后的四个时间点对大脑中动脉的血管阻力无显著影响,提示针刺阳陵泉穴对青年健康者大脑中动脉无明显不良作用。3、针刺阳陵泉穴对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在出针后仍有显著改变,提示针刺阳陵泉穴对大脑中动脉可能有延迟治疗效应。

全文目录


缩略词表  4-5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9
前言  9-10
综述  10-28
  一.传统医学对脑及血的认识  10-15
    (一) 对脑的认识  10-12
      1. 主要生理功能  10
      2. 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10-11
      3. 与经络的关系  11-12
    (二) 对血的认识  12-15
      1. 血的概念  12
      2. 血的生成  12-14
      3. 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14-15
      4. 血的生理功能  15
      5. 其它  15
  二.针灸的作用及现代研究  15-20
    (一) 针灸对微循环的影响  15-16
    (二) 针灸对心率脉搏的影响  16
    (三) 针灸的镇痛作用  16
    (四) 针灸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6-17
    (五) 针灸对自主神经的影响  17-18
    (六) 针灸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18
    (七) 阳陵泉对脑的作用及现代研究  18-20
      1. 作用机理研究  19
      2. 动物实验研究  19
      3. 临床应用研究  19-20
  三.脑血管的解剖、生理及病理与TCD  20-28
    (一) 解剖  20-21
    (二) 生理及病理  21-22
      1. 脑底动脉环(Willis环)  21
      2. 颅内动脉的先天变异  21
      3. 脑代谢和血流动力学  21-22
    (三) 大脑中动脉  22-23
    (四) TCD的应用  23-28
      1. 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的现代应用范围  24
      2. 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检测与正常值  24-25
      3. 正常经颅多普勒频谱图的诊断标准  25-26
      4. 异常经颅多普勒频谱图的诊断标准  26-28
实验研究  28-35
  一、实验方法  28-29
  二、实验结果  29-35
讨论  35-39
结论  39-40
致谢  40-41
参考文献  41-49
个人简介  49

相似论文

  1. 妊娠常见并发症患者胎儿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意义,R714.25
  2. 伴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闭塞脑梗死患者影像学病灶模式及侧枝代偿分析,R743.3
  3. 项丛刺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TCD影响,R246
  4. 脑动静脉循环时间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临床应用研究,R743
  5. 针刺单、双侧睛明穴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初步观察,R246
  6. 针刺阳陵泉穴对慢性炎性胆囊运动影响的观察及时效规律初探,R246
  7. TCD对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R651.1
  8. 电针单、双侧阳陵泉穴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R246
  9. 大鼠脑缺血模型评价及大鼠脑缺血慢性期GFAP、NSE、SYN、Nogo-A表达与神经功能转归的相关性,R741
  10. 手法治疗联合黛力新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R741
  11. 针刺攒竹穴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R246
  12. 电针颈夹脊穴联合药物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R274.9
  13. CDFI联合TCD与DSA对颈部血管狭窄诊断的相关性对比研究,R743.3
  14. 卒中后癫痫危险因素及痫性发作特点研究,R742.1
  15. 针刺足三阳经合穴的代谢组学研究,R245
  16.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R246.6
  17. 脑动脉硬化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关系的研究,R743.3
  18. 颅内消淤汤在颅脑外伤治疗中的价值,R651.15
  19. 硫化氢介导的大鼠大脑中动脉EDHF舒张反应及其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变化,R741
  20. H_2S与大鼠大脑中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介导的超极化反应的关系,R743.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